為什麼有的高校叫大學,有的叫學院?兩者有何不同?

大一的萌新們陸續開啟屬於自己的大學生活了,還在唸高中的同學們也在為了自己的大學夢奮鬥;

面對大學的選擇,不少同學和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有的高校稱之為“大學”,而有的高校稱之為“學院”?“民族大學”是什麼?只有少數民族可以上嗎?


為什麼有的高校叫大學,有的叫學院?兩者有何不同?


今天,就為大家科普一下~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和“學院”不是隨意取的,我國現行的本科高等院校有大學與學院之分。關於大學與學院的區別,教育部有著非常具體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大學和學院都應當具有較強的教學、科學研究力量,較高的教學、科學研究水平和相應規模,能夠實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總的來看,大學比學院的要求高。

普通本科學校獨立設置的學院和大學的主要區別是:大學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

1

“大學”與“學院”的不同要求

學科專業

大學與學院在主要學科及其覆蓋專業的設置、學科門類在校生人數的配置、碩士學位授予點數量、普通本科專業總數上有不同的要求。


為什麼有的高校叫大學,有的叫學院?兩者有何不同?


1.在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中,學院應有1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而大學應有3個以上。

2.學院的主要學科門類中應能覆蓋該學科門類3個以上的專業;大學每個主要學科門類中的普通本科專業應能覆蓋該學科門類3個以上的一級學科;

每個主要學科門類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於學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總數的15%,且至少有2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普通本科專業總數至少在20個以上。

師資隊伍

大學與學院在師資方面的區別主要體現為:專任教師數量,研究生、博士生學歷教師比例,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正教授職務教師數量等。

1.學院在建校初期專任教師總數不少於28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比例應不低於30%,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專任教師人數不低於30%,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應不少於10人。

2.大學的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比例一般應達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一般應達到20%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數一般應不低於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一般應不低於100人。


為什麼有的高校叫大學,有的叫學院?兩者有何不同?


教學與科研水平

大學與學院都應具有較強的教學力量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在教育部組織的教學水平評估中,評估結論應達到“良好”以上。而大學還需達到以下標準:

1.在近兩屆教學成果評選中至少有2個以上項目獲得過國家級一、二等獎或省級一等獎。

2.科研水平達到以下標準:(1)近5年年均科研經費,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學校至少應達到500萬元,其他類高校至少應達到3000萬元;

(2)近5年來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獎勵20項,其中至少應有2個國家級獎勵;(3)至少設有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和重點學科2個;(4)一般至少應具有10個碩士點,並且有5屆以上碩士畢業生。


基礎設施

大學與學院在校園佔地面積,生均建築面積(稱為學院的學校,建校初期其總建築面積應不低於15萬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生均適用圖書數量,實習、實訓場所等方面有著大致同樣的要求。

因此,無論是大學還是學院,都能為學生提供滿足學習與發展的基礎設施。

教育部對於大學和學院在學科、師資、教學與科研等方面的硬性規定,可作為學生及家長在選擇院校時的重要參考,但不能僅憑此來簡單判定具體的大學與學院的水平高低。

學校的行業影響力、社會影響力、畢業生就業質量這些軟實力同樣值得關注,一些頻頻闖入“行業最強院校榜”、“XX專業最強院校排行榜”的學院便是明證。

所以,認清本質區別,綜合評判,才能在填報志願時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更多志願填報資訊,敬請關注藝考界微信公眾號哦)


為什麼有的高校叫大學,有的叫學院?兩者有何不同?


2

專科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的區別


後綴的區別

高等專科學校是指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進行專科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

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師範、醫學、公安類的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應規範校名後綴為“高等專科學校”,而非師範、非醫學、非公安類的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則應逐步規範校名後綴為"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

“類型”的區別

大體來說,高職院校有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本科院校的高職專業。這其中一部分是“211”重點本科第二類是公辦高職院校。這些院校招生數量大,高職辦學時間長,在職業教育與就業上有一定優勢。

第三類是民辦高職院校。國家承認學歷,不過學費較高。

從宏觀原則上來說報考高職院校可以考慮四點:

第一個原則就是選大城市。這裡沒有歧視中小城市的意思。與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的信息量更充分,就業機會也更多,上學的目的就是要擴大視野。

在大城市中也有區分,比如,廣東、浙江的產業比較發達,北京、上海的服務業相對更集中。

第二個原則是規模。一萬人左右的中等規模可能是相對適宜的。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而言,一個大學,從社會經濟角度出發的最優規模是不超過1萬人。

規模太大了,就業很麻煩。最簡單的理由就是一個學校一年畢業五六千人,到哪裡去消化?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同於本科院校,高職對教學設備的要求非常高,沒有合格的教學設備,難以培養出合格的技能人才。

老師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學校可以招很多學生,如果老師和設備跟不上,難以保證學生的教學質量。


為什麼有的高校叫大學,有的叫學院?兩者有何不同?


第三個原則是興趣。考生在填報普通本科志願的時候,專家都建議要以興趣為主。同樣是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報考高職志願的時候,也要講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學生一樣會學不好。不論什麼層次,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

第四個原則是寬口徑。高職學生和普通本科學生一樣,上大學所學的專業未必是一輩子的職業,很可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要轉向其他的行業。

如果專業過於狹窄,不具備轉型的基礎,也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看所選的專業有沒有一個職業群為背景,有沒有一定的職業適應性。

另外,挑選專業也要看得“深”一些,應該是社會未來發展的朝陽事業,而不是眼前的熱門職業。


3

“民族大學”是什麼?


民族班、各科預科班招生

民族大學裡並不都是少數民族,只是少數民族的人數相對其他大學更多。所以大部分的專業漢族同學都可以報。

1.高校舉辦的民族班、少數民族預科班招生只招收少數民族考生。

2.少數民族預科班在相應批次的第一次徵求志願階段填報志願。錄取後,生源不足時,未完成的招生計劃科在相應批次的第二次徵求志願時公佈,並組織第二次徵求志願填報和錄取工作。

相應批次第二次徵求志願錄取後,生源仍不足的,經批准,本科層次少數民族預科班科可在不低於相應批次有關高校常規志願提檔分數線下80分(含80分);

專科層次少數民族預科班不低於相應批次有關高校常規志願提檔分數線下60分,在第二次徵求志願有填報該校志願的考生中,從高分到低分投檔,由學校擇優錄取。

民族班

本科層次民族班在本科相應批次的第一次徵求志願階段填報志願。錄取後,生源不足時,未完成的招生計劃可在相應批次的第二次徵求志願時公佈,並組織第二次徵求志願填報和錄取工作。

相應批次的第二次徵求志願錄取後,生源仍不足的,經批准,本科層次民族班可在不低於本科相應批次有關高校同批次常規志願提檔分數線下40分,有填報該校志願的考生中,從高分到低分投檔,由學校擇優錄取。

專科層次民族班在專科批次的第一次徵求志願階段填報志願。錄取後,生源不足的,經批准,可在不低於專科批次有關高校同批次常規志願提檔分數線下40分;

有填報該校志願的考生中,從高分到低分投檔,由學校擇優錄取。第二次徵求志願錄取降分政策同第一次徵求志願。

專業

民族大學會比其他大學多一些民族特色的學院、專業和研究所,比如維吾爾語言文化學院、蒙古語言文化學院、藏學院等。

專業上比如會有一些其他大學很少會有的藏學、蒙學、少數民族藝術、少數民族信息技術、少數民族史、民族體育等。此外,民族大學裡面的民族學、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語言學、音樂舞蹈等專業一般也是不錯的。

4

民族大學有哪些


中央民族大學

為什麼有的高校叫大學,有的叫學院?兩者有何不同?


中央民族大學(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於北京市學府林立的海淀區,南鄰國家圖書館,北依中關村科技園,校園環境典雅,古樸幽美,人文氛圍濃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由北京市、國家民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

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學校1978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也是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之一。

雲南民族大學

為什麼有的高校叫大學,有的叫學院?兩者有何不同?


雲南民族大學坐落於春城——昆明,是國家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中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建設高校和國家民委雙語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雲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屬重點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創建於1951年8月1日,前身是雲南民族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為雲南民族大學。

國家特色專業:非通用語種群、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民族學、社會學。

中南民族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簡稱中南民大,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直屬於中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囊括除軍事學以外所有12大學科門類的以民族學、文學等人文學科見長的綜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為中國“少數民族骨幹計劃”資格高校,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應用化學、民族學、生物技術、電子信息工程。


廣西民族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創辦於1952 年,位於廣西南寧,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為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十二五”時期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建設高校。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非通用語種群、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壯語言文學)、民族學、檔案學、對外漢語


西北民族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位於甘肅蘭州,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是“少數民族骨幹計劃”入選高校,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由國家民委、教育部和甘肅省共建。

西南民族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是中央部屬高校,隸屬於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是一所囊括文、史、哲、經、管、法、教、理、工、農、醫、藝等12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民族高等學校。

學校作為中國民族高校最高學府之一,被譽為"共和國少數民族精英"的搖籃"。學校坐落於有天府之國、芙蓉之都美譽的錦繡成都,與聞名中外的武侯祠毗鄰。

國家級特色專業: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動物科學、法學、漢語言文學、旅遊管理、金融學專業。

青海民族大學

青海民族大學位於青海西寧,是青藏高原建立最早的高校,是新中國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

是全國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是青海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民委共建高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7年,廈門大學對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藥學、旅遊管理、藝術設計、網絡工程


貴州民族大學

貴州民族大學位於貴州貴陽,隸屬貴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國創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貴州省重點建設高校、貴州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民委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次高校和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高校。

西藏民族大學

西藏民族大學位於陝西咸陽,是西藏自治區與國家民委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地區重點建設高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教育部卓越人才培養計劃試點單位;

教育部團隊式對口援助高校,西藏自治區博士授權立項建設單位。由華東師範大學對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學。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

漢語言文學、會計學

北方民族大學

北方民族大學是中國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數民族自治區的部委高校,學校坐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學校前身是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始建於1984年,2008年更名為北方民族大學。由合肥工業大學對口支援北方民族大學。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

大連民族大學

大連民族大學位於大連市金州區中心區域,是國家唯一設在東北和沿海開放地區、以工科和應用學科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民族高等學校。由大連理工大學對口支援大連民族大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