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大殺器”背後:我造“東風”是為了保護中國!

國慶閱兵式上

傳說了十幾年的“大殺器”

——東風41洲際戰略核導彈

終於揭開神秘的面紗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首次亮相,帥炸全場)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今天,當我們為祖國強大的國防

驕傲、自豪的時候

請不要忘記他

新中國“馴火者”——

梁思禮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這位旅美八年,毅然回國

為國造“東風”的年輕人

出身中國近代“名門”

父親是梁啟超

哥哥是梁思成

就是“東風”系列導彈的主要研發者

中國著名的導彈和火箭控制系統專家

梁思禮

梁家一門九子皆才俊

當有人問到梁思禮

從父親那兒繼承下來的

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梁思禮的回答是:“愛國!”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從承歡父親膝下的“老白鼻”

到矢志報國的愛國青年

梁思禮生於1924年8月24日

當時的梁啟超已經51歲

梁思禮一出生便備受父親疼愛

梁啟超親暱地稱他“老baby”

後來乾脆漢化成“老白鼻”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3歲的梁思禮

梁啟超晚年

一直居住在天津意租界的一幢房子裡

也就是著名的“飲冰室”

梁思禮在這裡度過了美好的幼年時光

梁啟超寫作時

書齋不允許孩子們進出

梁思禮卻擁有“特權”

梁啟超經常握著他的手

給海外的哥哥姐姐寫信

梁啟超教他寫字的同時

也灌輸給他很多學習、做人的道理

5歲那年

父親梁啟超去世

後來,逐漸長大的梁思禮

通過父親留下的著作

和父親寫給哥哥姐姐的數百封信

進一步感受到父親深深的愛國情懷

以及父親對子女們矢志報國的殷切希望

1935年,11歲的梁思禮考入南開中學

兩年後,“七七事變”爆發

南開中學慘遭日軍轟炸

隨後南遷重慶

年幼的梁思禮又轉入耀華中學繼續讀書

在那裡,他遇到了一位很優秀的物理老師

——錢偉長

雖然兩人的師生關係只維持了不到一年

但這為梁思禮後來在物理學領域

取得輝煌成就打下了牢固根基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今天耀華中學裡的錢偉長雕像

1941年,高中畢業的梁思禮

申請到了美國嘉爾頓學院的全額獎學金

母親東拼西湊籌集了400美元

為他買了船票

把他送上了赴美的郵輪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在開往美國的郵輪上,左一為梁思禮

因為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梁思禮剛到美國

就與國內斷了聯繫

一個獨在異鄉的17歲少年

從此開始了獨立的“窮學”生涯

為了賺錢,他在學校食堂洗盤子、

在餐館當服務員、在罐頭廠裝罐頭

他不敢去赴女同學的約會

因為連5美分的可樂都請不起……

可就是在如此窘境下

梁思禮兩年後依然執意放棄

能提供全額獎學金的嘉爾頓學院

只因為他迫切想學一門工業技術

“學成回國為國家建設出力”

所以,梁思禮1943年考入

有著“美國航空航天之母”、

“工程師的搖籃”之稱的普渡大學

改學電機工程

(5年後鄧稼先也進入這所大學學習物理)

在這裡

他用兩年時間完成了四年的學業

又用了四年時間

取得了辛辛那提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1988年,重回普渡大學的梁思禮找到自己當年的畢業照

梁思禮研究的方向是自動控制

碩士期間就獨立負責美國海軍

艦船炮塔自動控制、

自動控制炮塔瞄準等課題

在當時的美國人眼裡

這個中國人一旦畢業

立馬就能在美國的大工業公司

謀到一份薪水不菲的工作

但是梁思禮從未這樣想

八年的留學生涯,他心中

念念不忘、朝思暮想的

依然是那一片古老的土地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準備登船回國的梁思禮

1949年夏天

剛剛拿到博士學位的梁思禮

便義無反顧地登上了那艘著名的

“克里夫蘭總統號”郵輪

啟程回國

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

“我離開時的感情,

只有期望,沒有留戀”

當船還在海上時

梁思禮從無線電中聽到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

聽說了新中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

興奮的梁思禮找來了一塊紅布

把一顆大星放在中間

四顆小星放在四角

在這面自制的國旗下

他召集其他人一同開了一個party

共同慶祝新中國的誕生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中國的導彈

必須做下去

1950年1月

剛剛回國的梁思禮

被安排到郵電部的某研究所

參加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建設工作

之後,還被派到越南

參與了《越南之聲》的援建

雖然沒能從事自己擅長的自動控制

但在他看來,有工作做就是為祖國服務

“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兒!”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援建《越南之聲》期間,攝於河內總統府

1956年,國家制定十二年科學規劃

梁思禮負責了噴氣技術部分

(即導彈和火箭)的起草

這一年是梁思禮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裡,他迎娶了他的妻子麥秀瓊

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更明確了餘生所要奉獻的目標:

研究中國人自己的導彈

不久以後,梁思禮被正式調到

剛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擔任自動控制研究室主任

成為了院長錢學森手下10個室主任之一

所謂的自動控制系統

簡單來說就是導彈的自動駕駛儀

它在導彈飛行過程中

遇到外界干擾偏離軌道時能夠自動修正

同時在接近目標時

又按照制導指令改變飛行軌跡直接打擊目標

可以說是導彈的“神經中樞”

可在當時,五院100多人

除了院長錢學森

沒有一個人真正見過導彈或火箭

梁思禮和別的室主任一樣

手裡既沒有資料

也沒有任何相關儀器設備

中國的航天事業

真正是從一張白紙開始的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

梁思禮和其他同事們一起

爭分奪秒,經過反覆分析試驗

成功研製出完全合格的國產燃料和原件

1960年11月5日

我國第一枚導彈“東風一號”試射成功

射程比它仿製的蘇P—2火箭還要遠一半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兩年以後

我國自行設計的

中程地地導彈(東風二號)即將試射

梁思禮顧不上照顧即將臨盆的妻子

只是在出發前匆匆對妻子說:

“生了男孩就取名為‘凱’,女孩為‘旋’。”

他相信一定能凱旋

導彈發射當天

為了更好地觀察彈道轉彎的情況

梁思禮不顧危險

跑到發射架側面一公里左右的地方

他眼睜睜看著

導彈起飛幾秒鐘後

像喝醉了酒似的搖搖晃晃

頭部還冒白煙

最後掉了下來

地面砸出了一個直徑20多米的大坑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望著深深的大坑

很多同志泣不成聲

梁思禮卻始終一言不發

他仍然給剛出生的女兒取名“旋”

他相信一定能成功

在梁思禮的信念裡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和失敗

新中國的導彈事業應該做下去,必須做下去

做到做不下去也得做下去!

如果說導彈如噴著火舌的莽獸巨龍

那麼梁思禮就要做那勇猛的“馴火者”

要為這頭巨龍套上籠頭、綁上鞍韉

駕著它馳向祖國強大的光明未來

終於

兩年後

東風二號導彈在酒泉發射成功

從此我國擁有了自主研製的導彈

可是梁思禮並未滿足於此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通過試驗,梁思禮發現東風二號

原來採用的蘇式技術有很大的隱患

蘇聯導彈的控制系統是無線電橫偏校正系統

導彈在無線電的兩個波瓣間飛行

但是一旦遇到複雜的山地地形

波瓣會被扭曲,導彈就可能打不準

而當時我國已經在準備“兩彈

結合

(用導彈發射核彈頭)的試驗

全程都是在自己的國土上

導彈飛行過程中如果發生偏差

後果不堪設想

發現問題的梁思禮果斷跳出了蘇聯的框架

他經過反覆計算

創造性地研發出了全慣性制導系統

不僅排除了山地地形的干擾

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導彈的制導精度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我國首次“兩彈結合”發射試驗

1966年10月27日

我國用這種完全自主研發的

“東風二號”導彈(改進型)攜帶原子彈

從甘肅酒泉發射

準確命中新疆羅布泊的目標塔

從此,中國成為了真正具有核打擊能力的國家

然而此刻,梁思禮和同事們的目光

已經投向了更遠的未來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1966年“兩彈結合”成功後,梁思禮(左二)與聶榮臻(左五)、錢學森(左四)等在發射現場合影。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回國,從來沒有後悔過

中國的洲際導彈

被張愛萍將軍稱之為

“叫花子手裡的打狗棍”

在那個年代

它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

“兩彈結合”成功之後

梁思禮便開始了東風五號洲際導彈的研發

洲際導彈飛行距離超過8000公里

要求目標打擊精度更高

必須要用計算機控制制導系統

可當時集成電路技術還不成熟

世界上只有美國的“民兵”導彈

剛剛裝上這種計算機

實際運行中也是毛病不斷

研究集成電路的彈載計算機的重任

就落在了控制系統總設計師梁思禮身上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受當時工作條件限制

大量數據只能靠手工穿孔紙帶輸入

運算一次要花很多時間

功夫不負有心人

他終於找到一個全新的制導和控制方法

大大減少了集成電路數量

有效降低了故障率

不僅完美解決了導彈控制問題

更為在國內大型工程上

廣泛採用國產小型計算機奠定了基礎

梁思禮說:

當初我就是要在新中國成立之際回家

建設百廢待興的祖國

我以自己是第一代航天人自豪

從來不後悔!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梁思禮(左)在與屠守鍔(中)、林宗棠(右)交談

70年代末

當時負責國防科委的張愛萍將軍

提出了“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就是要向太平洋發射洲際運載火箭

按照國際慣例

在公海上試射要提前公佈目標的經緯度

這就等於邀請全世界來觀摩這次試驗

外國的軍艦一得到消息就等在附近海域

就是要親眼看看

中國人的洲際導彈到底能不能成功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對於擔任精度分析小組組長的梁思禮來說

肩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他帶領小組成員

從設計、工藝、環境和可靠性

等方面做了大量細緻的精度分析工作

模擬了各種情況

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確保本次發射的萬無一失

1980年5月18日

遠程火箭從酒泉基地點火

在飛行了9070公里後

準確落在了南半球預定海域

後方總指揮部一片沸騰

聶榮臻元帥激動地握著梁思禮的手說:

“四個現代化靠買是買不來的,

你們立了大功。”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中國第一枚洲際運載導彈全程飛行試驗成功

1976年—1978年

梁思禮任“長征三號”火箭控制系統負責人

1978年後又兼任“長征二號”火箭副總工程師

相對於其他項目而言

火箭的系統十分龐大

涉及到的領域、人員眾多

出現問題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

多次的試驗失敗

讓梁思禮深深感到質量和可靠性

對於航天事業的重要意義

他開創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學”

提出“質量可靠性是設計出來、

生產出來、管理出來的

而不是檢驗、實驗和統計分析出來的……”

梁思禮領導實施了一系列

質量控制和可靠性保證措施

使“長征二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自1975年發射第一顆返回式衛星成功後

“長征二號”系列火箭

連續將23顆返回式衛星成功地送上天

後來也成為我國載人航天的唯一運載火箭

神舟號系列、天宮號系列均由其成功發射

長征三號火箭則成為發射

地球同步衛星的良好載體

遍佈天際的北斗導航衛星

大多都是由其發射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後,梁思禮與楊利偉等航天英雄合影

1981年以後

作為七機部總工程師

梁思禮大力推廣航天軟件工程化

先後領導了標準化、模塊化、通用化的

計算機自動化測試系統

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技術

的研發和應用工作

極大地拓寬了航天工程探索領域

提升了工作的可靠性和效率

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

“劃開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唯有愛國這一課

我不曾落下半節

在百餘年的近代中國史上

梁氏家族精英輩出

他們為後輩所積澱下的

是知識、教養、胸懷、貢獻

梁家一門九子皆才俊

先後出了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三位院士

其他姐弟也都在各自領域取得了顯赫的成績

儘管他們每個人的興趣和領域都不一樣

但他們共同之處就是

都在盡己所能

成為一個對國家、對民族有用的人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晚年的梁啟超曾寫下:

“人必真有愛國心,

方可以用大事”,

來告誡留學海外的子女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梁思禮後來談到

哥哥姐姐們都曾受過父親言傳身教

只有他幼年就與父親永別

國學功底自己最差

但愛國之心,

是傳承在梁家的基因裡的,

“唯有愛國這一課,我不曾落下半節”。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梁思禮留學美國時

認識了一位來自北京的好友——林樺

兩人都是導彈系統的專家

當1949年梁思禮啟程回國時

林樺選擇留在美國

梁思禮說:

“他是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學家

我曾是航天部的總工程師。

他搞的是美國的洲際導彈

我搞的是中國洲際導彈。”

有人問梁思禮對此有何看法

他說

我的工資只有他的百分之一

但他乾的民兵導彈是瞄準中國的

我乾的東風導彈是保衛我們祖國的

除了始終不渝的愛國情懷

豁達的胸懷、百折不撓的勇毅、

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

對事業和愛好的執著與專注

都成為梁思禮

奮鬥人生中的不竭精神源泉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梁思禮在用電腦播放古典音樂

梁思禮喜歡音樂

最愛第五交響曲《命運交響曲》

常在家從頭哼到尾

2016年4月14日

91歲的梁思禮在北京的家中去世

他的葬禮上

播放的不是哀樂

而是《聖桑小提琴協奏曲》

“终极大杀器”背后: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

與那個年代國防科技戰線上的所有人一樣

他的身影被大戈壁上的黃沙遮掩

他的名字被打上絕密的標籤

他的事蹟無人知曉

連同他的親朋好友、兒子女兒

都不清楚他的具體工作

今天

“東風”系列集體亮相

他的名字和他的豐功偉績

不再被遺忘在歷史裡

請記住他

“飲冰室”出身的“馴火者”——

梁思禮

來源:北洋之家(ID:bypm2016),有人文情懷的文化微刊!有溫度,更有態度!歡迎訂閱~

編 輯 | 劉 青 校 審 | 張 妍 校 對 | 白瓊瑜

來 源 | 北洋之家在線

愛國不需要理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