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梦里水乡织锦绣

安乡:梦里水乡织锦绣

松滋河畔幸福城。

安乡:梦里水乡织锦绣

美丽乡村——仙桃村。

安乡:梦里水乡织锦绣

边贸重镇——黄山头。

安乡:梦里水乡织锦绣

天蓝水碧珊泊湖。

安乡:梦里水乡织锦绣

大美安乡县城一角。

安乡:梦里水乡织锦绣

天堑变通途——安乡长岭大桥。

(本版图片均由郑仔男摄)

周勇军 陈银生 柏 润 何 炎 黄 伟

安乡县,枕长江,傍洞庭。一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一座年轻而精神的城市。

河港交织如网,湖泊星罗棋布,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这些水流在北高南低形如“簰筏”的地形地貌上穿行其间,千回百转,并一道相约南下流入洞庭。滋润着辽阔的土壤,养育着两岸的儿女,还有那一望无垠的芦苇、莲藕和鱼虾,稻米、瓜果和桑麻,浸润出千年的澧水号子、硪歌、地花鼓和竹马戏。

沃土无垠,碧波万顷,稻香鱼肥,花红果绿。安乡人民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

砥砺奋进70年,安乡产业与民生并重,发展与幸福共舞。她是中国数千个追赶着现代化步伐的中小城市之一,这样的追逐让她逐渐变得同其他城市无异——宽阔的马路、工整的绿化带、高耸的商贸大楼、格局分明的工业区、完备的生活设施、霓虹闪烁的街景……就在这静谧与活力之间,一股磅礴的发展力量正在凝聚,蓄势崛起——

交通成形——“孤岛”变通途

“百业勃兴,交通先行。”展开安乡交通发展的新画卷,东联西接,南通北达;桥似飞虹,路如蛛网,成功打破交通瓶颈,由落后转为超前。

时光回流,安乡既无高速又不通国道,也没有一条像样的省道,6个汽车渡口占全省1/6,132个农村客运渡口和农村公路上140多座四五类危桥,都位居全省之最,西入安乡的石龟山大桥被交通管制,东进安乡的陆家渡大桥被彻底封闭……安乡蹒跚于“东西不通、南北不畅”的交通窘状,被戏称为“孤岛”。

交通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闭塞落后的交通现状怎么办?唯有迎难而上,打一场交通硬战,方能从“孤岛”中突出重围!2013年,安乡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认真研判,果敢决定把“畅通安乡”列为全县一号工程,摆在经济建设核心位置,全县为期5年的交通大会战自此有声有色、轰轰烈烈。

这也是安乡交通发展面临困难最多、机遇最好、压力最大、成绩最佳的5年。过境安乡23.7公里的常岳高速,2013年底建成通车,安乡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自此终结;G353是安乡首条国道,过境30公里,其中的2/3已竣工通车;安慈高速安乡段正如火如荼建设中。今年国庆前夕正式通车的长岭大桥,既是常德市“四纵四横”沅澧快速干线第四纵的控制性桥梁,也是安乡最大的建设项目,已被省、市盛赞为交通建设史上的“安乡速度”,桥梁建设史上的“安乡奇迹”……

5年的交通大会战,安乡先后摆开国省干线、湖区桥梁、客运战场、水运物流、农村公路“五大战场”,交通窘状逐渐破解,“五垸相连、八县相通”发展目标逐步实现。今年6月起,打通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大会战,又成为助推全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交通支撑,全县围绕困难在一线解决、质量在一线保障、考核在一线运用的“三个一线法”精准发力,11月底即可全面完成348.152公里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任务。

安乡,从“闭塞落后”迈向“高速发展”的华丽蜕变,书写了符合时代发展、人民满意的精彩答卷。再过3-5年,安乡将构建“内外两环、一点五射、八大门户”交通新格局,把区位劣势转变成为未来发展优势。

乡村巨变——田野赛公园

秋高气爽,驱车从县城出发,半小时便到了远近闻名的安康乡仙桃村。青山绿水、白墙黛瓦,屋舍井然,鸡犬相闻,宛如世外桃源。谁曾想得到,这个村落群,以前因为交通闭塞、贫穷,大半村民背井离乡讨生活。

而如今,映入眼帘的是偌大的绿化停车坪、蒙古包造型的时尚民宿、能满足一桌麻将的露营房车……今年仙桃村被评为国家AAA景区,并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庄建设也越来越好,慕名旅游者越来越多。近年来,仙桃村按照“红瓦白墙灰裙”样式,统一改造原有危旧房,还原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格调,去年接待游客1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30万元,利润526万元。今年荷花节期间,小吃街一村民卖臭豆腐,一晚就赚了2万元。

安康乡根据各村发展特点,规划了仙桃旅游特色村、安兴产业富民村、向阳生态宜居村、大洲乡风文明社区、北河口文明社区,同时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群众收入越来越高,传统产业越做越优。全乡高效蔬菜、水产、水稻、水果亩产值分别达到12000元、8000元、5000元、10000元,他们还新建了自己的蔬菜加工厂,注册了绿蔬园商标,产品远销多个城市。农户通过加入合作社、流转土地、劳务输出等形式也在不断提高收入,参加合作社的农户通过蔬菜和水产品生产,每年增收5万元。

近年来,安乡出台《安乡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单位责任分工》,成立村庄规划推进小组、“空心房”整治推进小组、“两改”推进小组和“三清”工作推进小组。针对处理难的农村垃圾,又独创出“三个三分之一”法,将垃圾分为既无利用价值又无毒害的沤肥垃圾、可再生资源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再分门别类处理,取得了农村环境整治连续6年全市第一的好成绩。10月16日,在岳阳市召开的全省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上,安乡依托垃圾分类减量破解农村垃圾治理难题的典型发言,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幸福城市——跃上新高地

1978年以来,安乡县城主干道从空白增长到20公里;次干道从10公里增长到75公里;行道树从3000株增加到3.2万株;绿化面积从21万平方米到72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全面清除黑臭水体,路灯建设全覆盖……

“以前的街道又短又窄,沿街房屋又破又矮……”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县城,县住建局技术委员会主任罗国祥连连感慨,那时水泥路都不多,路边乱搭乱建。

1989年是罗国祥参加工作第一年,也是县城建设蓄势发力关键年。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县城建设解决了“有和无”问题。一条条泥泞小路变成了硬化的水泥路,原有的水泥路先后提质升级,县城外围不断拓展,2008年从“两横三纵”延伸为“三纵五横”、四通八达的城区路网。

2013年,安乡县启动“三改四化”,根据“一体两翼”总体布局,解决了城市建设“质和量”问题。县城所有道路基本实现砼路面到沥青路面的升级改造,并在全省县级市里率先试行海绵城市建设。

安乡是著名的“水窝子”,县城持续12小时以上的内涝,每年都要发生数次。以前地势低的居民遇到内涝,家中总会涌进80厘米以上积水,现在遇到同样内涝积水,1小时就能排干;以前烧开水,水壶用3个月就会结一层水垢,现在烧3年也不会有水垢……

安乡成功地从一个闭塞落后的小城蜕变成一个天蓝、水碧、山绿、城美的幸福之城。

以水为魂,顺水而筑,因水而活,依水而兴。勤奋朴实的安乡人民正以锦上添花的激情演奏着生态文明的圆舞曲,描绘着全面小康的宏伟蓝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梦里水乡 最美安乡”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