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五十五數一數,六十六掉塊肉”,啥意思?有道理嗎?

人生如夢,轉瞬即逝,心態傾斜的時候,常能回想起家鄉,遠離了親人的溫暖,是人生最大的不幸!於是整理行囊,下定決心回到老家看望親朋好友,越過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沿著高速公路,一路向東,向東,歷經兩天車程,便逃離鋼筋水泥的城市,來到夢最初開始的地方!踏入村口,彷彿置身到一個世外桃源,泥土的芬芳鋪面而來,讓我不禁回想起兒時的回憶,村口的古井旁,常依偎在爺爺的懷裡,傾聽老人講各種有趣的故事,其中就聽到一些特別有趣的俗語,讓我至今難忘!今天筆者整理了兩則俗語分享給大家,望喜歡!

農村俗語“五十五數一數,六十六掉塊肉”,啥意思?有道理嗎?

一,寧做雞口,不做牛後

俗語作為勞動人們的經驗總結,不僅郎朗上口,更主要的是能簡潔形象的表達出其中的意思,比如俗語“寧做雞口,不做牛後”,這句俗語說的是,雖說雞口小,但是是進食的地方,而牛後雖大,卻只能用來排洩!而這句俗語言外之意是指,寧肯在小的環境下受人矚目,當第一。也不要在顯赫的處境中,當最末的一個,被人冷落!民間也常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農村俗語“五十五數一數,六十六掉塊肉”,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實在老農看來,做雞口雖然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做到第一,容易獲得成就感;但長期來看,牛後還是比較有利。畢竟在大環境下,自己才能真正的得到提升!你怎麼看呢?

二,五十五數一數,六十六掉塊肉

每當過生時,人們都感嘆自己又年長一歲,膝蓋又“陷進土裡一點”,尤其是在古代,人們到了一定的歲數時,都認為是一個坎,如果度過便能長壽!

農村俗語“五十五數一數,六十六掉塊肉”,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在民間常說到“五十五數一數,六十六掉塊肉”。這句話說的是,到了55歲,自己今後的時間不多了,就該掰掰手指數數自己還能活多久。“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到了66歲更是一個大坎!為了順利度過這個坎,女兒要父母送上一塊肉,以保平安長壽,順利過“坎兒”。

除此之外,在民間還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意思就是說,人活到73歲和84歲也是個壽命關口。

其實在老農看來,這是由於之前的生活條件差和醫療設施差,加上頻繁戰亂,人們能活到這個歲數都相當的不容易,故認為這些歲數是關口。

農村俗語“五十五數一數,六十六掉塊肉”,啥意思?有道理嗎?

 以現在科學的角度來看,人的壽命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決定的,比如說:飲食,運動,習慣,醫療等等!人們也完全沒必須因為這些說法,而影響到自己的心理!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