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生機大會#航拍千佛山之巔,秋色美到爆,這些角度你沒有看到


四季輪迴的北方,秋色是最能渲染季節個性的時段,邂逅一場秋色的醉美,且不說層林染盡,僅僅一片紅葉,就會讓你如痴如醉:露染霜乾片片輕,斜陽照處轉烘明。和煙飄落九秋色,隨浪泛將千里情。

有許多攝影師說,自己最愛的季節便是秋天,大江南北,地大物博,風物之旅的北方,秋天是大自然最慷慨的色彩。攝影師的鏡頭下,秋天美的讓你窒息,今天小編帶你走進濟南的千佛山之巔。看看地上與鳥瞰又有什麼不同。

單純是美景,千佛山就可以勝出一座城,但是,千佛山的悠久的人文歷史更是讓後來人痴迷。本身千佛山的屬性就是集歷史、人文於一身,融佛教文化和大舜文化於一爐,具有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蘊。遍佈山上山下的古蹟名勝,都曾留有先人的印跡,便是千佛山悠久歷史文化的最好證明。 上古時期虞舜帝、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都曾涉足千佛山。第三位踏上千佛山的皇帝便是清乾隆皇帝。


從興國禪寺西門南側石壁上的《乾隆御碑》便可窺知一二。乾隆皇帝極好遊山玩水,他曾於公元1748年登臨千佛山,看到那青蔥峭拔的岫峰,姿態各異的石佛,清澈如璧的甘泉,芳菲翠綠的丁香,參差錯落的精室,詩性大發,乃賦《千佛山極目有作》詩。

不僅歷史與古蹟勝出,此刻的秋色更是迷人。無人機下的興國禪寺掩映在泛黃的秋葉,去千佛山登頂,興國禪寺是許多遊客必須打卡的地方,你只是看了地面的,今天有幸帶你空中鳥瞰整個興國禪寺。

紅葉也是歷代文人墨士喜歡多彩一筆的筆下情物:五夜霜為染,輕明映碧流。山林驚有色,天地欲無秋。野渡風初起,夕陽雨未收。

這是千佛山之巔的空中鳥瞰圖。房子為興國禪寺,興國禪寺在千佛山山腰,佔地3000平方米,是山東著名香火勝地。據明成化七年石志記載,該寺曾,遭兵火破壞,成化四年8月3日,德王府內官蘇賢遊覽千佛山,看到當時情景,不勝慨嘆,於是捐資建佛殿、僧房、廚房、糧倉等。秋色漸行漸遠,葉子發黃發紅,掩映了城中山的秋美。

千佛山是泰山的餘脈,海拔285米,佔地166.1公頃,距濟南市中心2.5公里。山上興國寺後的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餘尊,千佛山之東,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龕,內有一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多,俗稱“大佛頭”。主要景點有觀音園、萬佛洞等。


古人云:“江山之好,亦賴文章為助。”一枝一葉總關情。秋深了,一轉身就是深秋之後的冬天。清初著名詩人施閏章在任山東提學道期間多次登臨千佛山,並作有一首題為《千佛山》的七絕。順治十六年八月十六這天,施閏章曾再次登千佛山,並留有《己亥中秋後一日千佛山房作》一詩,寫其在千佛山上所見之景:“湖光煙際白,山色樹中蒼。”康熙年間,施閏章在路過濟南時還曾再次登千佛山,並作有一首《重登千佛山》。

1923年夏至1926年秋,著名詩人臧克家曾在濟南的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求學3年。其間,他時常同兩三好友登上千佛山頂,想高歌狂吟,最後只說了三個字:好美。1950年2月,到濟南參加山東省各界人民代表大會的臧克家在會議之暇,又和好友王統照一起登上了千佛山,望遠憶舊。

千佛山古稱歷山,相傳上古虞舜帝為民時,曾躬耕於歷山之下,故亦名舜山或舜耕山。據史載:隋朝年間,山東佛教盛行,虔誠的教徒依山沿壁鐫刻了為數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沿盤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傳唐朝名將秦瓊曾拴馬於此。半山腰有一彩繪牌坊,即"齊煙九點"坊。登上一覽亭,憑欄北望。


當朝陽升起,夕陽西下,餘暉散滿了千佛山,我看到了生活的光輝無處不在,那些在松濤中遠揚的鐘聲,依然帶著古人的情懷,漣漪般的慢慢遠去,如果,我們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寬懷和忍讓,也許,我們就會錯過許多美好的年華,等到回憶往事的時候,可能剩下的就是許多的悔意和惋惜之情。

門票信息:30元/位。 交通與位置:可乘2、48、64、85、K51、k54、遊66、遊68路公交車分別抵達千佛山公園的正門、東門、西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