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沒有國籍,不受任何約束,眼睛進化異於常人,吃得比誰都好


巴瑤族是東南亞的一個民族,生活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海域。多數人潛海捕魚為生,常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被認為是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

“巴瑤”在印尼語裡是“海上之民”的意思,這個古老的海洋遊牧民族常被比喻為“海上的吉普賽人”,是一個遊牧民族、航海民族,他們擁有發達的海上貿易和自給性漁業。也叫巴夭族。

巴瑤族具體的起源仍不明確,他們有共同的語言和一些遺傳特徵,例如膚色較深等。生活中,他們通常用自己或是部落的名稱來作為名稱。

巴瑤族人住在高高架起在水中的房屋中,生活中使用一種叫萊帕-萊帕的水上交通工具,也有許多漁民就常年居住在手工船上。巴瑤族人生活的地方是東南亞廣大的珊瑚三角區,那裡面積廣闊,跨越東南亞6個國家,是地球上海洋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分佈著全球約76%的珊瑚和岩礁魚類,還包括藍鯨、儒艮、侏儒海馬等諸多海洋珍稀動物。

巴瑤族人是自由潛泳的高手,能潛到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捕深海魚,尋找珍珠以及海參。海參不僅是巴瑤族的美食,也是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巴瑤族向外界兜售的珍品。潛水時,他們都會佩戴鑲著玻璃鏡片手工雕刻的木質護目鏡,手持利用船上廢舊材料改制的漁叉。


由於潛水是每日必須的活動,巴瑤人在幼年時就會故意戳穿自己的耳鼓膜,來減少潛水時水壓帶來的痛苦。但晚年的巴瑤族人聽力也因此變得不好。

捕獵過程中的巴瑤人。

巴瑤族的的食物都來自海洋,什麼樣的海鮮他們幾乎都吃過,但他們很少能吃的瓜果蔬菜。一個巴瑤孩子還在睡覺,家人給他準備了鹽水鮑魚作為午飯。

巴瑤族孩子很小水性就非常的好,裸潛更是他們每天必須要玩的遊戲,因為他們住在海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玩耍。

長期的海洋潛水作業,讓部分漁民患上了減壓病。同時,由於巴瑤族的活動範圍位於國家之間的邊境地帶,過去的幾十年裡,在海上漂泊的巴瑤族人總是和那些有著確定邊界的國家產生衝突。為避免爭端以及對海域資源的保護,一些周邊國家政府強制他們上岸定居。在Torosiaje地區,印尼政府不斷施壓,讓巴瑤族人在靠近岸邊的淺水區蓋吊腳樓,甚至讓他們生活在村莊裡。這導致生活在“lepa-lepa”傳統小船上的巴瑤人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