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一家親 齊心協力奔小康 九寨溝縣傾力建設“兩個家園”

“館裡的勤、孝、廉故事及展品,出自村上藏、羌、回、漢各族村民之手。我們村就是一個和諧的多民族大家園。”10月20日,九寨溝縣安樂鄉中安樂村村主任張玉林一邊說,一邊帶記者觀看村裡的鄉風文明館。

在九寨溝縣,像中安樂村這樣的民族大家園不止有這一村。2017年底,九寨溝縣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該縣聚焦省委和阿壩州委重大決策部署,找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切入點,傾力建好各族群眾共有的“和諧幸福”家園和“富裕小康”家園。

搭平臺 創建“和諧幸福”家園

“你看,我們企業LOGO包含了一架橋、一本翻開的書和藏族吉祥結,寓意各民族交流、智慧和祥和。”在九寨溝縣城新城區,雲丹桑吧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殼凱珠這樣介紹他們的企業。

雲丹桑吧有休閒區、會客廳、閱讀室、分享區,閱讀室裡擺放了藏、羌、回、漢等民族圖書3000餘冊,涉及經濟、勵志、民族宗教等類別,圖書走廊懸掛著“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建新九寨”的小牌匾。

“沒事我就喜歡來這裡坐坐。”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謝峰說,一邊看書一邊度過休息時間,感覺很充實。從2018年8月開張至今,雲丹桑吧已舉辦40多場分享活動,接待了6000多名讀者。

雲丹桑吧是九寨溝縣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中佈局的“一個交流中心”。除了“一個交流中心”,九寨溝縣還建設了“一個教育基地”“一個和諧廣場”等“九個一”平臺,厚植各族群眾共有“和諧幸福”家園文化根基。

中安樂村一條小巷盡頭,一棟開間很大的川西北民居里,住著年近70歲的漢族村民杜馮玉。杜馮玉的父親杜國榮是鄉上第一位共產黨員,一直在村裡宣傳和踐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

“父親去世後,我們一家人繼承父親遺志,做維護民族團結的踐行者。”杜馮玉說,如今全家17口人中包含藏、羌、漢3個民族,一大家人過得和和美美。

創建工作中,九寨溝縣健全完善激勵表彰制度,召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表揚大會,樹立杜馮玉這樣的創建先進典型,激勵全社會共同參與。

齊發力 共建“富裕小康”家園

10月18日,在九寨溝縣郭元鄉青龍村旅遊示範項目——柴門關驛站,藏族群眾楊軍琴與幾位朋友喝茶聊天,暢敘心聲:“要不是邛崍幫助,我們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2017年,省內對口幫扶援藏工作中,邛崍市投入援助資金111萬元,加上民族團結專項資金、貧困村產業發展資金,在青龍村打造柴門關驛站。由於當地有秦蜀交界石刻等,柴門關驛站開業後生意一直不錯。“這個項目成了村裡集體經濟的支柱。”青龍村村主任陳二奎說,2017年,青龍村成功退出貧困村行列。

今年,省內對口幫扶藏區計劃針對九寨溝縣實施7大類20個項目,計劃投資306萬元,另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93萬元。

除了省內對口幫扶,浙江省嘉善縣、平湖市近年也對九寨溝縣進行了幫扶。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2019年九寨溝縣承接援建資金4000萬元,實施項目14個,涵蓋鄉村旅遊、村集體經濟培育、畜牧業發展、農產品集散及物流等產業。

縣民族宗教局局長出吾扎西認為,九寨溝縣在激發內生動力的同時,積極借力省內對口幫扶藏區、東西部扶貧協作機會,實現了基礎設施改善、群眾收入增加。

當地統計部門發佈信息顯示,今年6月,九寨溝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858元,與2017年6月相比增加253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42元,與2017年6月相比增加1039元。記者 徐登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