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用憲:江蘇宿遷守護古樹名木的“保護神”

張用憲:江蘇宿遷守護古樹名木的“保護神”

在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有這樣一位古稀老人,他踏遍了宿遷市的每個鄉鎮,行程5萬多公里,找到了4237棵古樹,寫就了7萬字的《宿遷古樹名木志》,手繪了宿遷古樹名木分佈圖,他親手救治了江蘇名古樹“項王手植槐”。今年,他又親手救治了周總理故居一棵名木“觀音柳”……

张用宪:江苏宿迁守护古树名木的“保护神”

1960年,張用憲考上了北京林業大學,大學畢業後,張用憲便被安排到了雲南麗江黑白水林業局工作,這一干就是16年。儘管身處密林區,但他在苗木培養、如何提高存活率等研究上卻始終沒有停止過,半個多世紀以來,他的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從大小興安嶺到雲南麗江再到家鄉宿遷,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讓他對各類樹種的分佈和習性瞭如指掌。面對新興發展的城市,1998年退休後的張用憲不甘寂寞,在家鄉義務做起了古樹保護工作。

张用宪:江苏宿迁守护古树名木的“保护神”

白天尋訪、晚上做筆記,耗時3年,騎壞了四輛自行車,行程5萬多公里,找了4237棵古樹,張用憲終於寫就了7萬字的宿遷古樹名木志,手繪了宿遷古樹名木分佈圖。在他家的相冊集中收藏最多的就是各類樹種的照片,每一張都有他尋找的故事和艱辛。

张用宪:江苏宿迁守护古树名木的“保护神”

宿遷市項王故里景區裡的鎮園之寶是項王手植槐,距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這棵樹是當年項羽16歲離開家鄉之前種下的,是西楚文化的重要象徵。2001年底,張用憲發現項王手植槐從枝梢到樹幹有一半枯死,他憂心忡忡。為了給項王手植槐“治病”,他早出晚歸、行程5000多公里,自費多次到北京和南京向林業專家請教,修改完善復壯方案10餘次。方案敲定後,張用憲堅持每天去現場查看救治情況,親手對項王手植槐換土、施肥、澆水、塗油防腐、噴注復壯素等工作,復壯後的項王手植槐長出了新的枝葉、重新煥發了生機。2009年他向政府提出《關於邀請專家商榷項王手植槐幹形修復及西枝支撐防斷的建議》,並從2010年起開始培育子代項王槐,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於2016年年初成功培育出6株項王手植槐子樹。

张用宪:江苏宿迁守护古树名木的“保护神”

2018年,張用憲來到淮安瞻仰周恩來總理故居,發現故居院落裡一棵省級二級保護古樹、樹齡逾百年的觀音柳歪斜內腐嚴重,當即他就產生了搶救修復的想法。回到宿遷後,他立即著手撰寫關於搶救修復周總理故居觀音柳的建議方案,得到了淮安市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專門安排園林部門工作人員來到宿遷拜訪張老,商討救治方案。張老和他的團隊多次赴淮安現場仔細檢查觀音柳病情,制定出了救治修復方案,並通過了省級林業專家團隊的審定評估。目前,張老和他的團隊正在周總理故居開展救治修復工作,這棵周總理先人植下的觀音柳不久即將重新煥發生機。

张用宪:江苏宿迁守护古树名木的“保护神”

愛綠護綠的故事在張用憲的生活中不勝枚舉,看著城市中的古樹名木煥發出新的生機,張用憲說自己保護的不僅僅是一棵古樹、一株植物,還凝結著一方水土的歷史和文化,更踐行著國家賦予他的使命。

張用憲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搞林業的使命是什麼,就是保護綠色,你初心幹這行了,這就是你的志願,所以應該踏踏實實的做好這個工作,要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才能把我們林業搞好。”

张用宪:江苏宿迁守护古树名木的“保护神”

張用憲退休後,不僅投身於古樹保護行動中,而且還致力於關心下一代和老年大學教學工作。自1995年起擔任縣級宿遷市關工委科普宣講員,至今仍擔任宿豫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五老宣講團”副團長、市區老年大學特聘教師。二十四年如一日,無論他怎麼忙、身體狀況如何,他都絕不放棄每一次宣教的機會。如今已82歲高齡的他,每次宣講前仍然堅持圍繞主題,認真備課、精心準備,每次他的宣講活動都如同磁石般吸引著廣大聽眾。他結合宿遷本地鄉情,自編教材約30萬餘字,在傳播保護環境理念、喚起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愛綠護綠、保護環境意識的同時,他還積極宣講革命故事和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愛國愛家”的愛國主義情懷。截至目前,張老累計宣講約800餘場次,受教育人數達30餘萬人次。

张用宪:江苏宿迁守护古树名木的“保护神”

張老熱心愛綠、護綠事業,他將保護綠色的愛心化成春水孜孜不倦的灌溉著祖國的花朵,無怨無悔將餘熱奉獻給了社會,被群眾親切的稱為“古樹保護神”“不知疲倦的‘童心’宣講團團長”。他的事蹟得到了眾多媒體的宣傳報道,他個人也榮獲了江蘇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優秀輔導員、第五屆江蘇省老科協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通訊員 錢進 於澤鯤 記者 張偉偉)

张用宪:江苏宿迁守护古树名木的“保护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