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前言

現階段的垂直風道結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像是銀欣烏鴉那種所有硬件都是旋轉90°安裝,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垂直風道,另外一種則是雜交混血型,主要是犧牲下置電源風道,變成進風的地方,然後從後側方或者頂部排出熱量。這兩種結構其實各有優缺點的,正好硬核有幾種現成的配件,來組裝起來看看第二種結構的效果如何,第一種銀欣LD03會比較符合,後面應該會再出一篇相關的。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配件繼續沿用一些舊的,據說有一個可靠消息,本月28號9900KS要上市了,從某電商那裡瞭解到的,至於價格未定,但可以肯定體質方面要比現階段的9900K/9900KF要好一些,正常體質的話估計5.2到5.3GHz沒問題吧。就是這顆U不知道會不會一上架就溢價,要不要折騰把手上的賣了,自己考慮吧。

CPU:Intel i9-9900KF盒裝

散熱器:九州風神船長360X WHITE

主板:華碩ROG MAXIMUS X HERO

內存:芝奇TridentZ DDR4-3600 8GBx2

顯卡:iGAME RTX 2080 SUPER Advanced OC

電源:酷冷至尊V850 GOLD

機箱:酷冷至尊SL600M

硬盤:三星PM981+臺電NP900C

配件介紹

為了避免全文過於累贅,這一篇只介紹那些新配件好了,畢竟大多數人都是喜新厭舊,哈哈。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酷冷至尊機箱給硬核的印象一直是大大大,然後外觀和設計方面會有一些特別和創新,真不知道他們真正意義上的ITX機箱何時才能面世。言歸正傳,第二種非正統式垂直風道的機箱真不算太多,除非是類似A4結構的ITX機箱就很多,ATX類在京東目前只看到酷冷至尊SL600M和喬思伯U5兩款,SL600M外觀設計看起來會高級一點,之前喬思伯U5也裝機過一次,效果還算不錯。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開機箱類,習慣性先瞄一眼規格表。能容納下E-ATX主板的體積都不算太小,淨重可達到13KG,頂部和底部均可安裝360mm冷排,最高支持191mm散熱器,其實除了常規安裝以外,分體式水冷也是蠻適合的。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SL600M外觀很出眾,看起來就沒有一點廉價感,前部和頂部都採用了陽極氧化鋁材,表面有噴砂質感處理,一邊是鋼化玻璃側板另一個是五金結構,整體充滿了科技未來感,這也是為什麼它能賣到1599元,在這個時代機箱顏值很重要的。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前面板這裡有酷冷至尊六邊形LOGO,並沒有燈光效果的設計。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45°傾斜式的I/O面板,最大程度上利用了面板空間,不會佔用前面和頂部的一體簡潔,頂部只有一個LOGO,亮機就會有白色的燈光。面板由兩組USB 3.0、兩組USB 2.0、一組USB 3.1 Type C、3.5MM音頻麥克風口以及四檔風扇調速,中間黑色的部分是光線感應器,近距離接觸就可以點亮USB接口(過一陣熄滅),方便夜晚使用,這個功能和後置I/O帶燈功能一樣,只不過酷冷至尊把它做得更加智能。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頂部不是單純的鋁材面板,實際上黑色防塵部分帶有三顆柳釘,可以自由調整鋁材頂蓋的高度以便散熱,這個創意挺不錯的,或者你乾脆把頂蓋掀掉,只不過這樣就比較不協調。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另一面是鋼板結構,對於硬核這種走線奇特的玩家來說,雙面鋼化玻璃沒什麼實則作用。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兩塊鋁材打造的底座,看起來挺結實穩固的,起初認為這兩顆200mm風扇是有RGB燈光的,畢竟透明扇葉,結果是無光的...兩顆這麼大尺寸的風扇進風,應該能保證一定的風量,轉速800RPM,支持4pin PWM調速。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看看屁股部分,一般機箱後端是有風扇位的,SL600M把這個部分封死了,出風部分完全可以說靠頂部的風扇,按照個人的猜測是,官方覺得不需要這個風扇位的存在,對下方風道調教是十分自信。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兩側板採用滑動的方式拆卸,可以看到由於和一般ATX機箱不一樣,電源挪到右上方去了,採用一整塊遮罩擋住,這種方式相對於主流的分倉式安裝稍微麻煩一些,因為除了拆遮罩板,電源架子也要拆下來才能安裝。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這個金屬LOGO可以說是非常亮眼了,上下也能安裝兩個2.5英寸硬盤。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拆開遮罩之後看到裡面,電源架上可以安裝一個3.5或者2.5英寸硬盤。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同樣的硬盤架可以在後方和前面板裡面看到3個,一般情況下,個人建議安裝到電源架上那個,因為後方那個會和其他硬件互相影響,而前面板那2個是完全封閉空間,散熱可能沒那麼好。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背線部分,附帶一個風扇控制Hub,除了自身兩個200mm風扇以外,還留有兩個4pin風扇口,SL600M I/O的風扇控制可以在手動三檔和主板兩種模式切換的,還挺人性化的。支持硬盤方面,單純4個2.5英寸位置,4個3.5英寸或者2.5英寸位置,小型工作站和娛樂用途都差不多夠了。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電源選用酷冷至尊這款V850 GOLD,新一代V系列改進的地方不少,包裝還是大家熟悉的紫色描邊,酷冷至尊近年以來的代表色。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10年質保是2019年PC電源界新增的一個標杆,基本上一些大廠的金牌全模組電源都會有此售後服務,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PC電源達到瓶頸的時間已經很長了。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長度方面,V850 GOLD相比此前的V系列有所縮減,兼容性會更強,同時風扇支持HYBRID功能了,可以實現靜音、延長風扇壽命。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要是在SL600M這個機箱裡面,個人覺得還算不要開啟HYBRID功能了,因為電源本身沒有處於一個獨立的風道。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新版和舊版大致用料方面都是全日系電容,不過單路+12V(輸出844W)、+5V與+3.3V輸出新版本的V850 GOLD都要更高一些規格,內部的結構應該有進一步的優化,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全模組設計,除了主板本身24pin供電,而在雙8pin CPU情況下,亦可接3個6+2pin PCI-E顯卡接口,基本上可以應付各種主流和高端平臺,實際插入的時候稍微偏硬一些。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全家福,扁平式線材,酷冷的標準是16AWG線材,承受過電流能力更強。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顯卡是iGame系列的性價比型號,縱橫RTX 2080 SUPER各種非公型號裡面,同價位情況下Advanced OC標註的Boost頻率是最高的1845MHz,留有最深印象的是年初給基友買的非SUPER版本,烤機溫度真的低得嚇人,所以來看看這款SUPER版本AD OC怎麼樣,散熱器規格應該沒有多大改動。包裝和別的非公有一點顯得很特別,NVIDIA綠色部分是熒光設計的。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背面部分是RTX 2080S AD OC的技術和特點,支持RGB就不用多說了,IGAME ZONE軟件仍需要努力,亮點還是IGAME I.P.P至純數字供電(這一款是10相),全鉭電容優點很多,基本上iGAME系列的顯卡和主板都採用電容。最有趣的是,七彩虹在京東銷售頁面都標註支持個人送保。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外觀方面,RTX 2080S AD OC導流罩和全系基本相同,個人第一感覺是和旗艦九段相似的蒸汽朋克風格,當然還原度肯定沒有九段那麼好,中間紅色部分的部分會比較出戏,銀色配紅色的想法很大膽,紅棉中國設計大獎得主(注意不是德國紅點大獎),從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七彩虹是一傢什麼樣的企業。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長度方面,這款顯卡達到了315mm,僅僅剛剛好在SL600M容納下(因為電源部分的存在),左右兩顆風扇是90mm的,中間那一顆尺寸小一點,支持三顆螺絲方便拆卸,和導流罩不衝突。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中間部分是有RGB燈光的(官方稱之為能量核心),和其他顯卡不一樣,豎裝展示情況下,燈光只集中在這個區域,效果比其他那種導光帶式的肯定差一些,具體是否亮眼可以看看後面的效果。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3個DP、1個HDMI以及1個USB C視頻輸出接口,比較標準的方案,旁邊那顆是一鍵超頻按鈕,按下去是1815Mhz,按上來是1845Mhz,也可以瞭解為雙BIOS切換功能,只是按鈕邏輯可能有點方向。另外看到顯卡並沒有採用越肩式設計,在規格用料良好的情況下就很難得了。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金屬背板部分,有一些輕微的iGAME元素,不過並沒有任何開孔部分,看來iGAME這個銀鯊散熱器性能應該挺不錯的。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側面部分,沒有遮罩設計,看過官方一個拆解圖,內部有散熱底座,其實就是覆蓋PCB核心、供電和顯存部分的金屬片,整體溫度理論上都能降低。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肩部特寫,iGAME信仰LOGO燈,仔細一看,兩側部分還有一些線條裝飾,亮起來不會顯得太單調了。雙8pin外接供電可以說很給力了,對比一下同價位的非公就知道了。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RTX 2080S AD OC採用了5條8mm純銅熱管,規格也是蠻高的,不過這部分並沒有進行遮罩處理,算是一個完美之中的小遺憾吧。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主板是別人轉讓的京東貨,M10H帶i9-9900KF超頻5GHz只能說是剛剛好夠用吧(在阿薩辛III對比貓頭鷹的測試中,電壓1.312V可以穩過FPU),硬核平時使用也不會特意超頻,畢竟這顆U真的是一顆電老虎,長期使用的話,單8pin供電給到餘量太少了,加上也不是全新使用。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板子本身各方面規格還算不錯,這個是後期版本的REV .1.01,據聞供電部分可以媲美大哥M10F,實際上超頻供電部分的溫度是壓住了(不過是風冷方案),長期使用還是算了。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最後的新東西是九州風神這款船長360X WHITE,也有黑色的版本,總算是又多了一個白色配件的選擇。不過說實話個人覺得360水冷在這個SL600M箱子中使用不是最好(後面有解釋),本身船長外觀的設計是很YY的,你看到九州風神衍生這麼多版本的船長系列就知道了,這次包裝相對PRO版本更簡潔了,描邊和配色都改成了GAMERSTORM系列的青綠色,算是比較小清新的一種。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九州風神新版本的水冷,都採用了Anti-Leak Tech Inside動態平衡防漏液技術,申請了專利的,AIO一體式水冷最大的缺點就是擔心漏液了,這也算是國產品牌努力的一個方向吧。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習慣性地看一遍規格表,平臺支持方面覆蓋完全了,包括TR4和LGA2011-V3這種最新的HEDT平臺,看來冷頭覆蓋面積是足夠的,這一款僅支持12V 4Pin RGB燈光效果,好處是兼容大部分主板了,包括舊一點的平臺,畢竟3Pin ARGB接口普及性是比不上前者的。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風扇不再是PRO版本那種ARGB風扇,而是新推出的TF-120S,黑白搭配還挺不錯(單純白色有點接受不了),不帶燈的好處是可以帶來更好調教和設計。後面一段時間風扇應該有單賣的,專門用於冷排的。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液壓軸承設計,扇葉部分可以看到是雙層並且帶有紋路的,據官方介紹說是可以提高風量。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0.15A額定電流,轉速為500到1800RPM±10%,12VDC供電。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風扇邊框類似於阿薩辛III上的蜂腰型紋路,帶有流向的指標,起初以為只是裝飾作用,其實還能提高風壓。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冷排長度為402mm,整體都是白色的設計好評,水管採用纖維橡膠包裹,抗壓性和彎折性都不錯。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從PRO V2版本開始,船長這個水冷頭U型管就變成金屬的,靜態質感上更好,以前EX版本那種透明水管則是燈光效果為佳,船長360X發光面積是頂部一片片和周圍一圈的地方,比以前那種內部燈珠映射出來效果更好。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這個水冷頭上自帶的按壓式扣具很實用,安裝所以平臺都能通用。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接觸銅底是微水道設計,看銅底的面積不大不小,應該剛好能覆蓋著HEDT平臺的頂蓋。自帶那一層硅脂稍微有點厚,並且有點不太黏稠,不滿意可以自行更好下,硬核這裡想默頻測試就直接用上了。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13條水道設計,鰭片採用U型,常見的鋁材質,27mm厚度薄排設計。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扣具方面,船長系列從誕生以來變化很小,會有一些小改進,並且主要是增加了一些平臺支持。其他配件方面還要風扇集線器、燈光控制器以及燈口集線器,喜歡的話還可以貼上GAMERSTOM的金屬LOGO。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裝上風扇,船長360X WHITE顏值還是在線的

裝機和燈光展示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之前說很麻煩的一點是,電源是要拆兩層結構,又要裝兩層結構的步驟,還有先把主板頂部的接口先接上吧,不然冷排一裝,那一點縫隙基本就不允許接線了。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360水冷在這款機箱最大的問題是,它要吸收部分來自電源的熱量,並且本身機箱後部也沒有風扇位置,整機的排放熱量只能從頂部排出,對冷排可能會造成一定影響的,而240水冷還好因為能夠多裝一枚風扇幾乎不影響,個人感覺這機箱最佳方案應該是風冷好一些。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電源也是垂直風道安裝,建議不要開啟HYBRID,因為風扇位置也是相對密封的,除非你想一大堆線材裸露。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3.5英寸硬盤選擇安裝到前部隱藏,機械硬盤發熱量其實還好。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SL600M 2.5英寸硬盤安裝方式比較便利,小螺絲手擰即可。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然後直接把硬盤可以套入膠圈內,既防震安裝也方便,你們經常吐槽的閃迪加強版,硬核是用來做系統盤的。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整機安裝完成,總感覺下方進風的地方留空比較多。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沒有特意去搭配顏色,看起來比較雜亂。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船長360X WHITE冷頭再次點贊一波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iGAME RTX 2080S AD OC中間這一個"能量核心"設計,正常安裝情況下也就看不到了,適合豎裝。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渣渣走線一覽,以下是一些燈光展示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SL600M這一面鋼化玻璃是經過黑化處理的,燈光投射出來並不會太耀眼。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黑暗之中,手一靠近I/O面板,自動就亮起了。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調成個人很喜歡的紅綠燈風格,比單純的RGB或者單色好看多了。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MAXIMUS X LOGO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船長360X冷頭效果真不錯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iGAME LOGO還行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中間風扇這種顏色會比較符合“能量核心”的主題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隱藏的眼睛看不到了

上機測試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魯大師整機配置一覽,要是哪一天能夠設別電源型號就完美齊全了。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CPU-Z跑分,貌似要比內部提供的數據高一些,因為華碩這主板開啟X.M.P之後,對CPU也會自動增強一些性能的。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CINBENCH R20,正常來說應該是4800 pts左右,超頻5GHz可以達到5100 pts左右。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國際象棋跑分,相對於奔騰3代,經歷那麼多年才66倍的性能,每秒千步31807。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iGAME RTX 2080S AD OC標註Boost頻率是1845Mhz,實際測試可以無限接近2000Mhz(GPU-Z測試最高為1995Mhz),對於一款只賣5699元的RTX 2080S非公來說,能達到這種頻率真的不錯。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2K分辨率極高畫質《全面戰爭:三國》,Boost核心頻率穩定1980Mhz。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2K分辨率最高畫質《古墓麗影:暗影》,Boost核心頻率也是穩定1980Mhz,這款iGAME RTX 2080S AD OC頻率保持高水平同時,又真的穩得不行,CPU和GPU遊戲溫度都是50、60℃這樣。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Fire Strike跑分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Fire Strike Extreme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Fire Strike Ultra

三個不同分辨率跑分一覽,不知道為什麼3DMark中9900KF的跑分就是要比9900K低一些,其他跑分軟件沒有異常的。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孤島驚魂:新曙光》2K分辨率極高畫質,平均幀數109fps,最低幀數87fps。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古墓麗影:暗影》2K分辨率最高畫質+SMAA抗鋸齒,平均幀率99fps,最低幀數80fps。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全面戰爭:三國》2K分辨率極高畫質,平均幀率66fps,最低幀數59fps。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刺客信條:奧德賽》2K分辨率極高畫質,平均幀率67fps,有體積雲的狀態下。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無主之地3》2K分辨率惡棍畫質,平均幀率67fps,總的來說,對於i9-9900KF+iGAME RTX 2080S AD OC的搭配來說,各種2K分辨率的3A大作起碼能在最高畫質中保證60fps以上。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CPU默頻烤機看看,室溫30℃封箱,AIDA64 FPU項目10分鐘後最高溫度穩定89℃,頻率浮動在4.6到4.7Ghz之間,風扇和水泵都已經差不多是最高轉數,這種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吧,不過在SL600M裡面,本身主板供電、電源以及小部分顯卡的熱量都是由這個冷排帶走的,加上BIOS沒有設置更低的核心電壓且亂跳,硅脂估計也是一般般,下次裸機測試看看。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接著跑一下Fire Strike壓力測試,iGAME RTX 2080S AD OC可以用99.2%穩定度通過,99.9%的顯卡都不知道有多少呢?最高溫度穩定在70℃,相對於年頭硬核測試的非SUPER版本要高10℃左右,散熱器應該是同款的銀鯊系列,不過那時候可是冬天的狀態,SUPER版本這個成績已經算是不錯的啦,看看風扇轉速也只是在2000RPM左右,相當安靜,最高頻率可以達到2025Mhz。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用iGAME ZONE II嘗試一下超頻,嫌麻煩的話可以檢測體質自動超,這個軟件集成了燈光控制,不用額外去下載了。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最終嘗試多次,在拉滿功耗和溫度上限情況下,默電1845 Boost頻率還可以拉昇到1935Mhz,3DMARK Fire Strike相對默認狀態增強3%性能,最高Boost頻率可以達到2100Mhz,一般穩定在2050Mhz以上,雖然超頻幅度不大,但是工作頻率已經相當高了,同時溫度控制在70℃以內(和壓力測試負載並不一樣)

總結

SL600M這次裝機作業,感覺最大是這款機箱最適合的還是風冷方案,因為頂部還能額外安裝3顆120mm風扇,安裝水冷的話,冷排要吸收部分來自其他硬件的熱量,特別是針對360規格的,對CPU溫度會有影響,當然如果你是默頻也就無所謂了。

i9-9900KF+M10H+iGame RTX 2080S裝機,實測SL600M垂直風道

而這種非正統式垂直風道,好處就是能給顯卡提供最大限度的進風量,下方兩顆200MM風扇給顯卡吹得不知道多涼快,另外相對於真正的垂直風道(熱管重力影響),對顯卡也不會挑剔,基本上所有散熱器種類的顯卡都能發揮100%散熱性能,另外iGAME RTX 2080S AD OC真的是一款不錯的顯卡,船長360X WHITE水冷顏值巔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