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將難以阻止經濟衰退的到來!

#貨幣政策將難以阻止經濟衰退的到來#

——有點意思!

貨幣政策將難以阻止經濟衰退的到來!

分析師帕特里克·希爾(PatrickHill)表示,貨幣政策刺激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不足以使經濟擺脫衰退。

他表示,雖然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導致全球經濟流動性充裕,但實際上經濟增長有限,因為這些增加的流動性並沒有去到它該去的地方,大部分流入了極少數人的口袋。

以日本和歐元區為例,日本和歐洲央行一直在試圖通過負利率政策來恢復經濟增長。然而,到2019年,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僅為0.5%,與此同時,日本央行還持有200%的政府債務。歐洲央行持有的債務佔GDP的85%,同時也在實行負利率,但德國正處於製造業衰退之中,最新的製造業PMI為47.3,歐洲其他經濟體的GDP增速也在向接近於零的水平收縮。

對於這種情況,分析師蘭斯·羅伯茨(LanceRoberts)認為,巨大的債務水平正好凸顯了這些經濟體的經濟和財政存在的問題。如果經濟和財政穩定,就不會有如此龐大的負收益主權債務。

負利率和極端的貨幣刺激政策扭曲了債務和風險資產之間的金融關係。這種扭曲不僅妨礙了經濟增長,也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比如財富分配不均勻,貧富差距加大等。

數萬億美元的貨幣刺激並創造經濟繁榮。

低利率並沒有推動工資、生產力、創新和服務發展的真正增長,也並沒有為工人階級創造真正的財富。財富和收入都集中在1%的人手中。最富有的1%人口的財富集中程度達到了192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世界不平等報告》指出,不平等擠壓了新興國家與美國和歐洲的中產階級。自1980年以來,收入最高的1%的人獲得的財富是收入最低的50%的人的兩倍。

從本質上講,世界銀行和各國政府建立了貨幣和財政經濟體系,以犧牲公共財富為代價來增加私人財富。公共資本的缺乏使得創造公共產品和服務停滯。而基礎研究開發、教育和衛生服務等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發展是經濟復甦的必要條件。現在,原本央行計劃用於創造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資金都流入了各大資產,吹大了資產泡沫,最後這些資金彙集到少數人手上。

在過去的40年裡,私人資本在全球範圍內興起,而公共資本卻在下降。2015年,美國公共財富淨值(或公共資本)為國民收入淨值的-17%,而私人財富淨值(或私人資本)為國民收入的500%。與1970年相比,變化巨大,當時公共財富淨值佔國民收入的36%,而私人財富淨值佔國民收入的326%。

希爾認為,經濟要避免衰退,完全依靠公共部門的財政投資是不行的,所需的資本應該來自私營部門,包括人們的消費支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