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時間膠囊裡的桃花源

黎平古城,地處黔、湘、桂三省交界,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早在古代,黎平就遠近聞名,就有文人稱讚“黎平山珍,芳名千里”。

黎平,時間膠囊裡的桃花源

圖/網絡

如今的黎平,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縣,位於貴州省東南部,是中國侗族人口最多的一個縣,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因而有“侗鄉之都”的美稱。

在這個縣城有世界最大的天然石拱橋、最早的侗族鼓樓雛形、埋藏於地下最久、體積最大的陰沉木、最大的侗寨鼓樓群和人數最多的合唱五項“世界吉尼斯之最“,這在貴州乃至全國都罕見的。其中人數最多的合唱,黎平的侗族大歌也已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黎平,時間膠囊裡的桃花源

攝影/陸宇堃

來到黎平縣,幾百年的時光彷彿在這裡靜止,最原汁原味的侗家風情,最純粹自然的侗寨風光,一切都還是以前的舊模樣。這裡有最具有侗鄉風情的大大小小的侗寨,每一個寨子都有自己的特色,都值得細說。

黎平,時間膠囊裡的桃花源

攝影/陸宇堃

肇興素有“侗鄉第一寨”的美譽,是中國最大侗族村寨之一,是2018央視春晚分會場之一。在肇興最有名的是五座鼓樓,分別稱為仁、義、禮、智、信,分屬五大家族。這五座鼓樓與花橋、薩壇和木質民居構成的“肇興鼓樓群“,是中國最大的侗族鼓樓建築群。

黎平,時間膠囊裡的桃花源

攝影/胡光華

地捫侗寨被美國《國家地理》譽為“時光邊緣的村落”,這裡的民風淳樸濃郁,有著原汁原味的侗族風情,積澱了幹百年的侗族文化。

堂安侗寨的祖先們用岩石壘砌出了層層疊疊的梯田,灌水的梯田,如鏡畫一般。依山就勢的堂安侗寨,還形成了蛛網式的道路格局,別具一番風情。

黎平,時間膠囊裡的桃花源

攝影/李貴雲

黃崗侗寨的人依然保留著百年前的生活方式和節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屋前屋後都是魚塘,門前架著蒸酒的爐灶,田間出現的每一次變化,人們都要聚在一起慶祝一番。

看過漢族戲曲的臘洞侗族人吳又彩,萌發了創作侗戲的靈感,最後創作出了最早的侗戲,是侗戲的鼻祖,臘洞侗寨也成了侗戲的發祥地。

黎平,時間膠囊裡的桃花源

攝影/李貴雲

高寅侗寨的石拱橋大約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是當地人根據生活需要,將青石鑿成不規則的扇形搭建而成。自然樸素典雅的石拱橋,閃爍著村民們的智慧和純樸。山青水秀,風景古樸如畫,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的高寅別有一般風韻。

黎平,時間膠囊裡的桃花源

攝影/姚吉宏

巖洞侗寨瀰漫著老年教歌、青年唱歌、少年學歌的濃郁氛圍,每到過節人們都到鼓樓對歌,一直對到對方沒有歌曲才算贏,這裡還被稱為“侗族大歌走出國門第一村”

四寨是“侗族摔跤之鄉”,每年三月十五會舉辦摔跤節,當天各個侗寨的男女老少們都會身穿節日盛裝聚集在這裡,熱鬧非凡。

黎平,時間膠囊裡的桃花源

攝影/楊再元

滾正侗寨以乾淨出名,整潔的街頭巷弄掩映在百歲的參天大樹中,清涼的南江河水繞寨而過,好一個人間仙境。

黎平,時間膠囊裡的桃花源

攝影/陸宇堃

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引得古今多少人去尋找,但其實找到那裡並不是目的,人們真正想找的是一個脫離喧囂、簡單質樸的隱秘之地。中國西南就藏著這樣一處美麗、靜謐的“琥珀”之地。幾百年過去了,美麗的黎平就像凝固在琥珀裡,靜靜的過著自己的生活。

文丨《鄉村地理·第四期·鄉土黎平 百里侗寨》

圖片來源於《鄉村地理·第四期·鄉土黎平 百里侗寨》、網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