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黟縣:看山望水寄鄉愁

黃山黟縣:看山望水寄鄉愁

八月,驕陽似火,黟縣古城北街,工人們正幹得熱火朝天。一幢幢不同年代的老宅經過工匠們的巧手改造,正抖落歷史塵埃,以新穎的茶吧、民宿、圖書館等業態撩起面紗,成為“畫裡鄉村”全域旅遊的新美景。

在這片古黟盆地裡,從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到初露頭角、山靈水秀的屏山,從因攝影走紅的絕美塔川到山巒疊嶂、風搖密林的木坑竹海,從一處處屋黛瓦青、曲徑通幽的傳統民居到一家家風格迥異的民宿……黟縣全域旅遊百花盛開,成了眾多遊客嚮往的“世外桃源”。

保護一幢老房子

留下開啟鄉村旅遊的金鑰匙

宏村古民居村落,因“承志堂”的恢弘氣勢與精湛的木雕藝術蜚聲中外。這幢在當時耗資60萬兩白銀構築的宅子是清代同治年間鹽商汪定貴的宅居,廳堂皆雕樑畫棟,花門、隔扇、窗檻、裙板無不精雕細鏤,俯仰四顧,藝術珍品比比皆是,且都是彩繪金飾。

上世紀60年代,為了保護“承志堂”免遭破壞,村民就用黃泥、石灰把“承志堂”的雕刻全部糊起來。村民說,這是祖先創造出的一件完美的建築珍品,有責任把它保護下來。

20年後,當黟縣在全國率先開始發展鄉村旅遊,並把“承志堂”列為重點旅遊點時,人們洗去木雕上的泥巴,驚喜地發現一切竟奇蹟般地保存完好。古老的宅第因為這些木雕藝術珍品而熠熠生輝,成為遊客必到必看的“打卡地”。就這樣,村民們的勇氣和智慧不僅留住了“承志堂”,更留住了黟縣開啟鄉村旅遊發展的金鑰匙。

為了更好地推進萌芽中的鄉村旅遊發展,1985年12月,黟縣成立了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領導組,全面統籌推進全縣以古建築遺存為代表的鄉村旅遊,一處處養在深閨的古村落、古民居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同時也開啟了黟縣通過鄉村旅遊推進經濟發展的新探索。

宏村的旅遊開發受啟發於與其相距10公里的西遞村。西遞,這座藏在深山的古村落因其古民居、古祠堂等明清建築保存完好、豐富精美而比宏村更早地引起關注,1986年10月,西遞第一張門票誕生在一處作為旅遊接待中心的簡陋民居里——在香菸盒的背面蓋上一個“兩角”的證章即成了門票。

隨著遊客的日漸增多,兩個村落裡那些歷經百年風雨依然保存完好的古建築,開始褪去陳舊的外衣,露出清麗的本色,用一磚一瓦向遊客講述那些珍貴的歷史記憶,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引起了無數遊客的精神共鳴,也讓西遞宏村在旅遊快車道上快速前進。

黟縣旅遊大門從此越開越大,除西遞、宏村外,關麓、南屏、屏山、盧村等一個個古村落,如拂去砂礫的珍珠閃爍在人們面前,黟縣變得炙手可熱,鄉村旅遊漸入佳境。

保護一片古村落

走出旅遊發展新天地

受益於祖先留下的遺產,古老的村落因旅遊走上致富之路,與此同時,也讓古老宅第裡的“原住民”越發明白保護的重要性。從一幢老房到一片古村落,如何更好地進行保護開發,讓珍貴的老房子長留人間?黟縣一直在尋找破解之路。

在省、市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1999年,黟縣決定將西遞、宏村兩個活態的古村落聯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他們深知,申遺在黃山市前無範例,雖然困難重重,但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旦成功,對黟縣未來發展將具有深遠影響。

曾作為中國申遺代表團代表、赴法國巴黎列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主席團會議的錢新庭,回顧當年的申遺情景,內心仍久久不能平靜。他介紹,當時西遞、宏村經過幾年的發展,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帶動農民致富的新渠道,如何進一步保護好古村落、讓旅遊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黟縣大膽作出決定,通過申遺將西遞、宏村推向世界,讓徽州古村落這一珍貴的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同時也提升黟縣旅遊的知名度。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和精心準備,經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多方遴選,並報經國務院批准,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與龍門石窟、都江堰—青城山、明清帝王陵寢等4處景觀被批准申報。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全體會議決定:西遞、宏村作為皖南古村落的代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作出的評價是: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那些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築和裝飾物,以及供水系統完備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申遺的成功極大鼓舞了黟縣發展旅遊的信心,也讓全縣上下對祖先留下的古建築遺存更加珍視,保護意識更加強烈。2002年,西遞村179名60週歲以上的老人向全村1200多名村民發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共創西遞美好明天”的倡議,大家莊嚴承諾,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守護村落的一磚一瓦、一街一巷。

用心保護,才能合理開發。西遞自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保護區內未新建或改建一幢古建築,嚴格的保護讓西遞古村落歷久彌新,也讓遠道而來的遊客深深沉醉。

同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宏村亦是如此。為更好地保護古村落,宏村不斷加大投入,安裝消防栓,設置報警器,配備專職消防隊和微型消防車,默默地守護著古民居的平安,讓這片粉牆黛瓦寫就的詩意文章永駐人間。

遵循嚴格的保護規則,西遞、宏村的發展日新月異,並帶動周邊古村落旅遊的不斷興起,2007年,國家旅遊局公佈首批17箇中國旅遊強縣名單,黟縣作為我省唯一的旅遊強縣名列其中,這標誌著黟縣正式躋身中國縣域旅遊第一方陣。該縣還先後獲得全國文化旅遊示範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球百佳可持續目的地等榮譽稱號。

保護一座古縣城

漫居悠享品味歲月靜好

華燈初上,漫步黟縣古城,累了便可走進街邊的酒吧感受一次微醺;穿梭於長街深巷,古城裡風格迥異的民宿正在星空皓月下等待著遊人邂逅……2000多年曆史的黟縣古城,橫貫古街的水渠,飛簷雕花的徽派建築,曲徑迴廊、亭臺水榭,無一不散發著濃郁的徽州氣息,而多元業態就像是鑲嵌在水墨卷軸上的一顆顆明珠,讓古城在傳統的民居特色和歷史風貌中展現著更為鮮活的肌理。

黟縣古城舊稱“縣街”,是全國最古老的縣之一,也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歷史城區面積達1.16平方公里,至今保存著3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228處古建築,眾多的古橋、古井、古樹、古街、古巷以及古代水利工程見證了古城的千年時光。

圍繞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經過30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黟縣旅遊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日益顯現。為推進全域旅遊的發展,近年來,黟縣不斷整合旅遊資源,開展全縣大景區建設、旅遊公共設施建設、旅遊業態創新發展等工作。2008年,黟縣在老城區開始實施小街小巷小弄“三小”改造工程,投資2000餘萬元完成了汪家弄、許家弄、舒家弄等20餘條街巷整治,累計完成改造7400餘米;完成古城區7座公廁改造翻新及增設標識牌,建成並投入使用西遞步行街和老工會停車場;全面實施古城北街直街綜合整治工程,先後完成古城沿街100幢房屋建築風貌整治改造。

2018年元月,精心打造、修舊如舊的古城開街,成功引進了畫駐·不見山酒店、王錫良陶瓷世家藝術館、蘭桂坊酒吧、謝裕大茶行等一大批新業態進駐,吸引了無數遊客停下勿忙的腳步,細細品味精緻、優雅的“黟式”鄉村生活,活化的古城煥發出新的魅力與生機。

一手傳承歷史,一手開創未來。從一幢老房子的故事開始,黟縣旅遊不斷翻開新的篇章。日前,黟縣又成功通過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

黟縣旅遊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黟縣正圍繞“千年古縣、漫居小城”主題,積極創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結合本地獨特厚重的徽文化歷史背景,融入“商、養、學、閒、情、奇”的旅遊“新六要素”,努力將古城打造成以“靜”住、“漫”享、“悠”閒為主要特色的漫居小城。未來在黟縣,處處是景,步步入畫,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