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有個麻姑頂

萊陽有個麻姑頂

在旌旗山東麓,臨近沐浴水庫的地方,群山環抱之中,有一個山青水秀、風景宜人的小山村。山村不大,古樸寧靜,因麻姑下凡的傳說而得名,這就是河洛鎮麻姑頂村。

離開城市的喧器,一頭扎進麻姑頂的青山綠水間,你會真切地感受到生命與自然親近的意義,體味返璞歸真的無窮樂趣。

麻姑頂村民風簡樸淳厚,田園風光自然清新。村北山頂上是麻姑廟,廟後瀕臨沐浴水庫。村東南邊有一處和尚耩,據說當年曾有和尚居住在這裡。村前有一條小河,常年溪水潺潺,蜿蜒向東流去。

麻姑頂村的小河南岸山根下有一美景—“磊石”。

此景由三塊巨石疊磊而成,約有15米高,據說是麻姑神的登天石,雄偉壯觀。自古以來,由於麻姑神的保佑,凡上去玩耍的小孩從沒有發生過危險。

此外,小河南岸的一塊巨石上還有自然形成的石蛇、石鳳,名日龍鳳呈祥。另一塊巨石有自然形成的山水畫,以及自然形成的長城。

在村南的山頂上有一塊巨石,因其形狀像鱉,於是起名叫鱉蓋石。

關於麻姑頂村名的由來,村裡祖祖輩輩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傳說麻姑是唐明皇的親生女兒。麻姑一下生就長著一臉麻子,唐明皇見了很不高興,便命太監將其扔掉。

後來,麻姑被一個去長安做生意的無錫商人撿回了家,養大成人。麻姑自小就善良聰明,不論什麼一看就會,商人待她比親生女兒還親。

有一天,麻姑帶著兩個丫鬟來到旌旗山遊山逛景。見此地青竹吐翠,鳥語花香。麻姑走得累了,便倒在山坡草地上睡著了。

麻姑夢見白髮老人,手拿拂塵,笑嘻嘻地對她說:“公主醒來,老夫為你畫面。”

麻姑驚問;“你是何人?”

老者指著天上最明亮的長庚星,麻姑便明白了,說:“先生為何給我畫面?”

金星說:“因你自幼心地善良,又有一雙巧手,善做泥塑,令玉帝感動。”

然而好景不長,麻姑的養父去世,家中破產了。

麻姑只能靠泥塑餬口。

有一年,飲差大臣為建造大明殿裡的花園,去江南一眼就看上了麻姑的泥塑獻壽圖。欽差將泥塑帶回長安,唐明皇便驚呆了,心想人間能有如此能工巧匠,何不叫到長安,多捏些泥塑供朕消遣?

麻姑被招進皇宮,唐明皇對麻姑的泥塑更為賞識。

大明殿建造好了,麻姑被恩准回家。她到了無錫後,又讓欽差給唐明皇捎了一首詩:

“為父明皇女麻姑,進貢捧上獻壽圖。豈知精巧美泥塑,原是被棄麻姑女!"

唐明皇頓時醒悟,急忙派人去找麻姑。麻姑不愛榮華,聞之逃到旌旗山。

麻姑精神感動了玉帝,玉帝在麻姑頂為她築起了“觀月石、梳妝檯”,又磊了三塊巨石,讓麻姑登石昇天,成仙得道。

為了紀念麻姑,當地百姓早在明朝嘉靖年間,便在村後山頂建造了麻姑廟,並取村名為麻姑頂。

麻姑頂村不僅有著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與傳說,而且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生態綠色的五穀雜糧、乾鮮水果應有盡有,並生長著黃岑、紫胡、防風、芨白草、勃勃蒿等二三十種中草藥及野蘑菇、粟蘑等珍稀特產。

麻姑頂的野蘑菇大部分生長在樹木茂盛的地方,有雞腿蘑、松板蘑、面蘑、黑蘑、草蘑紅蓋子、辣蘑、黃蘑、蕎麥蘑等十幾個品種。野蘑菇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極受歡迎。每年到了雨季,來這裡撿蘑菇的人絡繹不絕。

慄蘑生長在老闆慄樹下,因它數量稀少,所以很少有人能撿到。慄蘑不僅是山珍美味,還是珍貴藥材。外地客商每年到村裡收購,上百元一斤,價格不菲,卻供不應求。

特產中以板栗最為有名。全村有板栗樹一萬多棵最老的有三百多年樹齡。每年到了夏季慄花盛開的時候,芳香撲鼻,景色迷人。

秋天果實成熟的時候,滿山板栗笑迎八方來客。這裡的板栗個頭大、色澤光亮、果肉嫩黃,吃起來又香又甜,全村可年產10萬多斤。據萊陽市林業局測定,麻姑頂的板栗品質當屬萊陽之最,因此深受客戶青睞。

麻姑廟曾於1944年重修過一次,文化大革命被毀壞。到了2000年,村民自發重修起來。廟裡供有麻姑獻壽的塑像。

走進麻姑頂村,就如同走進了一處秀麗旖旎的世外桃源,走進了一段逝去的歲月,走進了小橋流水人家的夢境。

走進麻姑頂村,在自然風光中放飛心情,登一次險峰一回溪水,聽一曲山歌,品一碗農家飯,飲一杯清泉,方不負遇見之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