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來自一線外貿人的彷徨與迷茫

做外貿久了,很多朋友會越做越迷茫,越做越膽小,越做越恐懼,因為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走,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不僅擔心國際形勢變化,外貿行業是否會日薄西山;也擔心競爭激烈,明天的自己是否會被年輕一代所淘汰。

日復一日,發現工作的激情消退,早已不是當年初出茅廬的自己,充滿銳氣敢挑戰一切。

做多,不見得有什麼成果;做少,也差不到哪兒去。

看看身邊人,自己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日子,也就這麼過去了。

扎心了!來自一線外貿人的彷徨與迷茫

彷徨迷茫抱怨無奈

昨晚跟一個朋友阿峰吃飯,觥籌交錯間,聊起了他如今的彷徨和迷茫。

他也算是相對早一代的外貿人,2003年入行,經歷過傳統外貿的白銀時期,跨境電商的興起,以及如今行業的複雜多樣化。

低落過,輝煌過,跌倒過,爬起過,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談不上好,但也比大多數人稍微強一些。

他如今的工作,是一家外貿工廠的業務經理,管理外貿部門,也管了10多號人,算是公司的骨幹成員。

可是提起工作,提起未來,還是一肚子的抱怨和無奈。

他說,曾經想再搞點副業,弄點小生意,但是根本沒有人手和時間去做,也不知道錢從何來。哪怕只是幾十萬的小投資,可一旦虧損,也得節衣縮食大半年才能緩過勁來。

想著想著,都不敢邁出這一步。哪怕邁出,也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他說,多年來身處外貿一線,時代變化太快,信息逐漸透明,生意日趨艱難,一批一批的年輕人,從思維到眼界到接受能力,都遠遠超過我們,一代人勝過一代人並不是虛言。

這種危機感有的時候折磨得自己吃不好睡不好,生怕哪天失業後,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他說,如今的形勢,公司的外貿利潤已經接近臨界點,而內銷增長迅猛,電商做得風生水起。若是外貿部門還沒什麼起色,或許老闆會砍掉整個部門,大家都要下崗。

他這個年紀,真的不想重新再出去找工作,重新去適應新的環境,甚至覺得丟不起那個人。

沒有幸運那就靠毅力

聽著他的抱怨和傾訴,我也知道,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代表了這樣一群人,臨近中年,前途茫然。

雖然我沒有心灰意冷,但多少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覺。外貿人覺得彷徨,迷茫,是因為這個行業,多多少少,也勉強算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行業。

你20多歲的時候可以做業務員,那30多歲的時候呢?還做業務員?這不現實,你很難跟精力遠勝於你的年輕人去競爭,那時候或許靠的是資源和積累。

到了40多歲,你還可以做什麼?

或許你做得不錯,進入一個大公司的中層,也算得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可以帶領團隊,可以實現新的價值。可如果你在小公司呢?上面沒有別人,只有老闆。給你個經理的職位,其實做的還是業務員的事情,你又如何自處?你又如何覺得,你不會被年輕人所淘汰?

所以有些朋友考慮到這一點,就開始糾結,是不是做外貿的出路,就是自己創業?並沒有其他出路?這個行業根本不是會計、律師、醫生這些越老越值錢的行業,前途相對暗淡。

其實也不用那麼悲觀,雖然這個行業比較殘酷,競爭足夠激烈,各種信息也十分透明,但是也不見得就沒有別的方向。

比如說,在合適的時候,自己創業,追求夢想,這不乏是一條好的出路。

比如說,利用經驗和手中的資源整合,合夥創業,同樣是一條出路。

比如說,往管理層晉升,利用過去多年的積累,在公司穩定地位和價值,這也是一條出路。

比如說,利用積累的人脈資源跳槽,給生意夥伴或者朋友提供更大的價值,這還是一條出路。

其實沒必要一條道走到黑,也不用想著這條路是直線,一路到頭就沒了。

這期間,其實有很多岔路,很多選擇,沒必要杞人憂天,覺得一眼看得到自己的未來,不是的。人的一生本就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的方向是不一樣的。

我們身處其中,只需要樹立目標,量化工作,把眼光放遠,把手中的事情做到極致,那就足夠了。

若是你沒有足夠的幸運,起碼要有足夠的毅力來取代。

只要你自己不認命,到處都會有出路,沒有什麼好太過擔心的,見招拆招就行。

人不是浮萍,你可以自己掌舵。彷徨?迷茫?邊走邊看,其實也就這樣子,不需要“蘼蕪白芷愁煙渚”,也沒必要“為賦新詞強說愁”。

遠去的渡口,彼岸的燈火。都好像那麼遠,又那麼近。

道阻且長,不失本心就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