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租豬圈辦酒吧 月收入多則達到五六萬

大學生租豬圈辦酒吧 月收入多則達到五六萬

大學城開發熱

當大學闖入古鎮,會起怎樣的化學反應?

這一切源自珠海人的“大學夢”,卻無意中探索了一種城鎮化的新路向。以北師大珠海分校為觀察窗口,一個是百年名校———北京師範大學與珠海市聯合辦學的分校,被譽為“亞洲最美麗山谷校園”;一個是“民國第一村”會同村,歷經百年風雨,保留了大量精美的嶺南古民居。除了古村落圍繞大學所生髮的出租屋、餐飲等初級校園經濟業態,大學也以自己的方式影響著古村:他們或者以詳實的調研報告,呼籲外界關注古村保護,或親身到古村中創業,開酒吧、改建私人會所、和畫家村民良性互動……在古樸的農耕經濟中,他們為其注入知識、商業的新鮮血液。

大學生租了村民的豬圈要將其改造成酒吧,改造時村民議論:“怎麼選在這個地方啊?”酒吧開張後,卻再也沒有陌生村民進來過,“他們站在外面,很好奇,但也許覺得這是個高檔場所,所以不敢進。”

珠海會同村

三遷祖墳

為了建大學,燕子埔村民的祖墳曾一度“三遷”。“他們為了給園區建設提供空間,進行祖墳遷址。因為選址要麼是村民不太滿意,要麼是學校不太同意,還曾遷了三次。我記得村民在墳前向祖先不停地道歉:‘這是為了子孫後代的教育,請祖先多多原諒。’”

如果要細究大學給珠海的城鎮化帶來什麼,北師大珠海分校無疑是最佳的觀察模本。

2008年,一條娛樂新聞在北師大珠海分校引發熱議:《流星花園》要來這裡拍啦!

事件的起因是湖南衛視《流星花園》劇組透露,將把劇中的“英德學院”校園設在廈門或者珠海。按照劇情設定,英德學院是一所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貴族學院。網友經過比對,北師大珠海分校呼聲最高。在這場PK中,擁有“亞洲最美麗山谷校園”的珠海贏了廈門。看新版《流星花園》、辨認裡面的場景,成為北師大珠海分校師生和校友們的一樁樂事。

不過,2000年,當現任教育部部長、時任北師大校長的袁貴仁帶隊來到珠海考察時,這個叫做燕子埔的村莊,依然是一片田園風光。預徵的6000畝燕子埔村、會同村、官塘村土地上,農田裡水稻蔥蘢,山地上菠蘿、荔枝飄香,全然一派田園風光。

一個細節可見珠海求大學若渴。據老幹部們回憶,當時袁貴仁一行剛抵珠海,市委市政府派員在上衝檢查站恭迎,然後殷勤送至石景山大酒店[1.62%]。時任市委書記、市長黃龍雲以及多位副市長熱情接待,誠摯邀請北師大入駐珠海。為了選址踩點,建設局用了短短兩個月時間,花了500萬元在當時幾乎沒有道路的燕子埔村修了一條瀝青路。袁貴仁一行發現這裡山清水秀,適合教學,便當即拍板,在此地建設大學。

2000年10月24日,北京師範大學與珠海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合作建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園協議書,拉開了北京師範大學在珠海舉辦新校區的帷幕。“簽約時,很多名人都見證了這一刻。”老幹部們用這個細節來印證當時的鄭重。

2002年初,北師大珠海校園工地的打樁機發出第一聲巨響。這聲巨響的背後,是高新區會同社區的燕子埔村、會同村及官塘村等村莊傳統生活的改變。

每年清明,燕子埔的長者們都會帶領兒孫,到北師大珠海分校內一塊俗名“蓑衣掛牆”的山地祭拜祖先,那是他們祖墳的集中地。在山坡上,可以望到分校的美麗全景。村民謝桂山會指著山下,告訴後輩“這裡曾是我們的家園”,他希望他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根”。

大學的到來,給村民帶來的第一個影響,便是土地的更替,以及附著其上的祖先墳址。

很少有人知道,為了大學,燕子埔村民的祖墳曾經歷“三遷”。“他們為了給園區建設提供空間,進行祖墳遷址。因為選址要麼是村民不太滿意,要麼是學校不太同意,還曾遷了三次。我記得村民在墳前向祖先不停地道歉:‘這是為了子孫後代的教育,請祖先多多原諒。’”曾主管珠海大學園區的一位老領導回憶。

村民們為了教育,豪爽地騰出了土地,也為日後留下了一塊心病。2006年,在官塘村一個條件簡陋的平房住了幾年後,謝娣妹一家住進了唐家灣新城的回遷房。按照她在燕子埔房屋的面積,政府分給了她幾套70平米的房子。除了一套自住,她將其他的房屋以每個月700元的價格出租。由此,燕子埔村民離開祖祖輩輩耕種的農田,“上樓”了。隨著金鼎地區城鎮化的發展,近些年,他們在唐家灣新城的空置房開始有人求租,老一輩燕子埔村人才開始靠出租房增加了收入,不至於像從前一樣收入微薄。

然而,燕子埔村仍存在著土地的歷史遺留問題,這件事成為村民的一塊心病。“搬遷之前我們提出生活用地、舊村場用地共120多畝的調地,當時相關部門的領導對調地問題多次承諾,先搬遷,然後再在其他地方調用另一塊120多畝的地給回我們使用。但是至今都沒有兌現。”村長彭玉錦說。

高新區管委會相關人士也證實,大學園區建設徵用燕子埔村128畝舊村場用地多年,沒有給予補償;因回遷房質量差、128畝舊村場用地未落實等問題,燕子埔村民多次上訪,並要求政府返還土地。政府一度曾向官塘村徵地,以調給燕子埔村,但是未能實現。由於這一事件涉及部門多,情況複雜,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我們村民非常支持大學建設,也很信任政府,付出了土地,失去了家園,但是政府要履行承諾。我們要求並不高,只是希望返還土地給我們開發利用,提高村民收入。”彭玉錦拿燕子埔與官塘進行比較,他說,官塘當時也被徵用了2000多畝地,但是他們舊村場仍保留著,依靠著北師大珠海分校,該村發展出租屋、餐飲經濟,村民收益不少。燕子埔村民認為,如果當時還留有土地供他們發展經濟,這十年來村民的收入將比現在好得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