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想要坐在樹蔭下享受暖暖的陽光

想要躺在樹影下的吊床小憩

想爬到頂樓看海邊的日出日落

想要在海灘上盡情的吶喊,尖叫,歡呼

想要脫離鋼筋水泥的世界,走進大自然

這個秋天,走進潿洲島,享受金秋假期

綠油油的島

潿洲島,位於北海的南部,從北海國際客運港乘船上島,在茫茫大海中,首先映入眼簾的一條白練,那是可以與銀灘相媲美的北岸沙灘,沙灘後側一堵綠牆,那是海島防護林。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越靠近,海水愈發蔥綠,清澈。一座藍橋從防護林叢中穿躍海面。不知何時開始,這成為了上島打卡的第一站。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島上除了防護林,還有香蕉林,因為都是成片成片的種植,得益於火山島上的火山灰質富鉀土壤,香蕉都特別的清甜。潿洲島香蕉,獲頒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當你穿行於島上,會發現很多路段兩側的風景樹長得鬱鬱蔥蔥。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依稀記得2006年3月11日,植樹節,50名志願者上島義務種樹,原計劃12日下午乘船返回北海,因強冷空氣提前半天到達,在島上滯留了四天。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海鮮一天比一天少,因為無法出海捕魚。無聊中,我們走村竄戶,村民屋宅大門敞開,院子有果樹的,年邁的主人便招呼我們自己摘果。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縱使原始的地理風貌在開發建設中被慢慢侵蝕,但潿洲島上純樸的客家民風依然濃厚。

淳樸樸的民

1986年一場颱風導致100多艘漁船掀翻,損失慘重。陳光權,一名普通客家漢子,便有了給漁民建造一個避風港的想法。

一頭牛,一把耙,一根鐵棒,一把鐵鏟,堅持了30多年,搬運了200多萬塊石頭,累死了20多頭牛。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如今,在島的東部有一條小岔溝,一條40多米寬的航道,2條4米高、100多米長的防浪堤,那是陳光權為小漁船築起的安全避風港——馬拉港。

陳光權,被人們稱為現代“海島愚公”。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透藍藍的天

海島的天都是特別的藍,如果你是從內陸過來,你會忍不住將鏡頭仰起60度,咔嚓咔嚓拍不停。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鳥兒,是藍天的主人。如果你是每年的3-5月時在潿洲島上,便可目睹大量的牛背鷺、白鷺、黑卷尾等群遷候鳥齊聚覓食場景。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清亮亮的海


受制於運輸問題,珊瑚石便是建造房子的好材料。島上很多民居都是就地取材,珊瑚老屋在今天看來,顯得古樸大氣。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盛塘村天主教堂——中國最大的珊瑚礁教堂。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潿洲島是鮮見的不潛水就能看見翼形珊瑚的地方。在潿洲島海灘上的潮間帶,每次退潮以後就能看見這些美麗的珊瑚。

——《中國國家地理》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廣西的潿洲島是中國乃至世界熱帶珊瑚分佈的北界,由於近年氣候變暖的趨勢,熱帶核心區的石珊瑚分佈有向亞熱帶遷移的態勢。於是潿洲島變成了熱帶石珊瑚未來的“避難所”。

科學家們在潿洲島海域進行著人工繁育珊瑚的多項實驗,那裡因而成為了珊瑚生存實驗的天然場地。

——《中國國家地理》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2018年3月,潿洲島海域首次觀察到布氏鯨的活動。

1980年以後,中國沿海幾乎沒有再出現過布氏鯨、大翅鯨、灰鯨等鯨類頻繁活動的紀錄。

隨著海洋生態環境的改善,鯨魚出現的次數和數量也越來越多。

今年3月,20多頭布氏鯨同時在潿洲島海域遊弋,想必是要在這安家了。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經過國內權威專家數週實地考察,最終確定潿洲島海域是我國近海唯一鯨群活動區域。


到潿洲島,看秋天的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