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45年前,年僅33歲的她香消玉殞,她的死亡令整個國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她親手開啟的國家新時代也隨著她的離去而宣告結束。

在阿根廷此前的歷史之中,從來沒有一位女性能夠做到如她一般堅毅和灑脫,也沒有一位女性的死亡能夠引發如此之大的影響。她是阿根廷歷史上的第一任國母,也永遠會是唯一的一位國母。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45年後,年僅39歲的她為了獲得成為電影中的她而拼命奮鬥,不辭辛勞的給導演寫下一篇又一篇的親筆信。

為了能夠在電影中完美的一展歌喉,她連續在錄音棚錄了四個月的電影歌曲。面對阿根廷民眾的懷疑和抗議,她放下高貴的身段,深入民眾之中,為電影付出了幾倍於他人的努力,最後甚至連時任阿根廷總統都被她的堅持和努力而動容不已,專門騰出總統辦公室用於電影的拍攝。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她就是不是總統卻勝過總統的貝隆夫人,而她則是美國的一代流行歌后麥當娜。

1919年,當革命的浪潮席捲大洋彼岸的中華大地,在阿根廷一個偏僻的村莊裡,艾薇塔貝隆悄然誕生了。

她的一生是充滿不幸的,還只是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女孩,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要早早負擔起家庭的重任。作為私生女的她從小就受盡了別人的冷眼和欺辱,看透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當她在辛勤勞作之中,無意間見到一位光鮮亮麗的女明星,她便下定決心,這輩子一定要出人頭地,要成為明星,去賺大錢。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就在這樣的思想下,15歲的她作出了超乎常人理解的決定——和年輕的歌手私奔去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然而,天真爛漫的她又怎麼想得到薄情的歌手在將她蹂躪哄騙之後,又殘酷無情的將她棄之於不顧。沒有錢,沒有文化,同樣也沒有臉回家面對母親。怎麼辦?為了生存,她步入了夜總會,用自己的驚世美貌和花言巧語征服了無數在權力場上縱橫捭闔的男人。很快她獲得了她所想要的一切,電影演員、話劇演員、記者、主持人……沒有她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成功需要代價,而她為之傾盡了所有。

對於她早年的這段悲慘遭遇,後來的阿根廷人民不僅沒有對她橫加指責、充滿非議,而且還將之視作她光輝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在他們看來,艾薇塔·貝隆早年為了生存所付出的青春與忠貞並不是她的過錯,也絕非她自己所能決定的。

銘記國母這段充滿辛酸和淚水的歲月,更能夠讓如今的人們對於那個充滿不公的阿根廷時代產生深刻的感觸,從而為今天阿根廷的富強和民主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持。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試想,如果艾薇塔處於一個國家富強、和諧、公正的年代,她又何必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奉獻本不該她所承受的一切。

某種程度上,艾薇塔後來的從政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源於早期的這段經歷。在她心靈深處,或許她追求政治權力的出發點只是為了貧窮的人民能夠不再捱餓,像她一樣天真爛漫的小女孩能夠開心平靜的成長,所有的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而不是為了掙扎和生存。不斷去做一些違背本心的事情。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1945年,在和已過中年的政客胡安·貝隆相識一年之後,年僅26歲的她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並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僅僅兩年時光,她用主持人的身份以及貧寒的出生為丈夫最終贏得了總統選舉,並使自己從而成為阿根廷最具有權勢的女性——第一夫人。這似乎連小說都無法編出的情節,卻確確實實的發生在了艾薇塔的身上。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艾薇塔非凡的演講才能,優雅的言行舉止以及來自底層階層的身份很快為她贏得了超過丈夫貝隆的民望,她已經不滿足於僅僅只是做一個第一夫人了,她想要取得副總統的職位來證明自己,並且為女性和國民謀求更多的權益。

然而軍方和大資產階級勢力卻對她充滿忌憚,不斷阻撓和打擊她。為了增強自己在國內政治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她把目光投向了廣闊的世界,來了一場歐洲之行,接連訪問了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使得整個歐洲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之下,歐洲媒體將她稱之為“阿根廷玫瑰”。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看到這裡,可能許多沒有看過電影的觀眾會想,貝隆夫人在創造了阿根廷外交史上輝煌時代的同時,是否同樣也會如願以償的在國內政治上獲得自己所渴求的一切。

可上天彷彿天妒英才一般,彷彿不想看到貝隆夫人的一生在耄耋之年,渾渾噩噩的逝去,在貝隆夫人最輝煌的那一剎,捏去了她熊熊燃燒的火焰。

身患癌症的她卻依舊為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為了丈夫的政治坦途不斷奔波操勞。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才輕輕喚過貝隆,說了一句:“小瘦子走了……”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她的死亡讓整個國家和民族陷入了沉重的哀痛之中,無數人長途跋涉數千公里只為能夠為他們心目中的“國母”艾薇塔送上最後一程。

到了弔喪的那一天,已然離開世界的她依舊憑藉著巨大的聲望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奇蹟——70萬人彙集於一地為她悼念。最後,密集而吵鬧的人群讓軍方不得不派出大批士兵去維持秩序。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艾薇塔真的是幸福的嗎?誰也說不清楚,甚或連她本人也無法完全言說。為此,她曾說,自己的一生或許永遠不會被人們真正理解。

而另一方面,在歲月的流逝之中,她執著一生的事業又最終為阿根廷人民帶來多大的福利呢?人們所銘記的那個阿根廷獨立女性政治家又和真實的艾薇塔有著怎樣的差距呢?這些疑問全都在後來的一首《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中化作一縷青煙,漸漸在人們的悼念與欽佩之中煙消雲散。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和貝隆夫人真人一樣,電影《貝隆夫人》的誕生同樣充滿了傳奇色彩,除了主演麥當娜當年感動阿根廷的努力演出,其實電影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首先是原作音樂劇的誕生歷經了無數戲劇創作家的共同努力,從敘述生平的幾首歌曲到連貫為一體的人生故事,《貝隆夫人》的故事經過了漫長而持久的過程。最終在百老匯上演之時,主創團隊的付出得到了巨大的彙報,劇目不僅在首演之初場場爆滿,多年以後更成為了百老匯的經典劇目不斷重演。

音樂劇的成功為同名電影的創作奠定了基礎,而這部電影因為導演的無法到位而停滯長達15年的紀錄估計至今沒有哪部電影能夠打破。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1981年,當製作方決意啟動《貝隆夫人》電影的製作時,首先想到的導演人選就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大導演艾倫帕克,然而當製作方不辭辛勞的找到艾倫帕克時,得到的卻是對方無比堅決的拒絕。最終因為沒有合適的導演與演員人選,電影項目就此擱置了15年。

可有趣的是,在這15年中,艾倫帕克為當初拒絕執導《貝隆夫人》懊悔不已。當製作方時隔多年再一次為了這部電影找到他時,老爺子毫不猶豫的接下了。這段故事堪稱好萊塢的一段傳奇,至今依舊被很多電影的忠實影迷津津樂道。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麥當娜為了取得電影主演而付出幾倍於常人的努力在她個人的演藝生涯中書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電影的另外一位演員為了得到角色所付出的努力也同樣值得人們尊敬。

在今天看來,出演過《佐羅傳奇》、《敢死隊》等一眾大片的西班牙大眾情人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想演什麼樣的電影就能演什麼樣的電影。然而,誰又能想到,為了出演《貝隆夫人》中的角色,他主動出擊,請導演吃飯,在吃飯的過程中一口氣將電影中心儀角色的所有曲目一曲不落的唱了出來。

最終,在整個餐館的顧客都聽的如痴如醉的情況之下,導演也最終下定了決心接受安東尼奧的請求。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整個劇組的全心全意的付出使得電影在阿根廷的拍攝工作得到了政府和廣大民眾的諒解與支持。

當麥當娜站在總統府陽臺獨自高唱那首《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的時候,更是使得全場超過4000名群眾演員都動容不已,甚至許多人一度忍不住潸然淚下。這樣的電影拍攝場景在此前的好萊塢電影拍攝中是從未有過的畫面。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近些年,好萊塢的音樂電影製作在多年的沉寂之後,又重獲生機。《歌曲改變人生》、《悲慘世界》、《愛樂之城》、《馬戲之王》……一部部佳作在向人們宣告著音樂電影這種源遠流長的類型電影在融合流行音樂和時代主題之後,同樣能夠取得藝術和商業上的同樣成功。

“於是我爭取自由,大聲疾呼……一切都無足輕重…阿根廷別為我哭泣…”此時此刻,這充滿靈魂震撼的歌唱彷彿又在將人拉回那段註定無法回頭的歲月之中,貝隆夫人的容顏和她非凡的人生經歷註定仍會不斷鼓舞著世人努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