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名全國能士到青島赴任!市委書記跟他們聊了兩個小時!

站在開放發展“新風口”的青島求賢若渴,廣招天下能士!

“面向全國選調選聘180名高層次專業化幹部人才!”今年8月,青島發出“最強求賢令”,一時應者雲集,5000多名有志之士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共赴一場“青春之約”。

無論是形式、規模,還是力度,此次選調選聘在青島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全省、全國範圍內也可以說是少見的。一時間引發全國極大關注。報名人數與錄用人數平均比例達到30:1,競爭最熱的崗位達到697:1。光是這兩個數就能看出青島熱度有多高。

如今,在層層選拔中脫穎而出的青年才俊即將走上工作崗位。他們為何而來?又將如何融入青島,在青島施展抱負?

10月24日下午,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與青年幹部人才開展了長達兩個小時的集體談話,為這些“新同事”上了開工前的“第一課”,推心置腹、言辭懇切,有如一股暖流直抵人心。


180名全國能士到青島赴任!市委書記跟他們聊了兩個小時!

△記者 楊志文 攝


1

王清憲:“來到青島我們就是一家人!”

“看到大家年輕的面孔,我的心中激情洋溢,感覺自己年輕了不少。來到青島我們就是一家人,青島就是大家的‘第二故鄉’,歡迎你們!”看著從全國各地來到青島的一張張年輕面孔,王清憲有些激動。

當得知上臺發言的幹部代表一位出生於1988年,另一位出生於1989年時,王清憲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自己意氣風發的青年時代。

“20歲大學畢業的那年工作包分配,我一心就想當記者,可分配的單位中偏偏只有黑龍江日報提供記者的崗位,為了實現夢想,我違背的家人的意願,放棄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了較為偏遠的黑龍江。”

自此,王清憲開始了長達18年的記者生涯。在黑龍江日報工作了4年後,王清憲暫時離開新聞一線進入學校深造。碩士畢業後,又先後來到人民日報、中國改革報和中國信息報工作。

“當記者的這18年,恰恰是中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現在回想起來,這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勵志的故事、感人的話語,一下子拉近了與臺下年輕幹部們的距離。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裡,王清憲向大家介紹了青島的整體工作、新的歷史方位、戰略目標、工作路徑,以及對青年人才們儘快適應新崗位、在擔當作為中成長成才的殷切期盼——

要在學習中成長、在奮鬥中成長、在磨練中成長、在修身中成長。

要善交流,別把自己當客人,與身邊同事多交流,多搞一些頭腦風暴,相互碰撞、相互啟發。

要避免沾染“官氣”,年輕人就要有年輕人的樣子,要有創新力,要有活力。要成為機關的一股清流,營造清清爽爽的同事關係,展現出青年人應有的精神風貌。

……

人生關鍵的選擇沒有幾次,敢於追求夢想併為之付出堅定的努力,是一件值得尊重和敬佩的事情。

王清憲說:“你們選擇青島、來到青島,是一個非常正確智慧、充滿遠見的選擇。青島,一定是你放飛夢想、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大舞臺。不遠的將來,你們一定會為今天的選擇感到自豪,青島也將以你們為驕傲!”

2

青島為何這般求賢若渴

大費周章全國招賢納士,市委書記親自與新人“談心”、親自授課,重磅人才新政次第推出……今年以來,青島對人才的渴求與關愛不斷加碼,其背後是青島迫切幹出一番事業的雄心

今天的青島,正處於新的歷史方位,站在中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發展的最前沿。

從去年6月的主持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到今年4月出席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海上閱兵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兩次來到青島,對山東和青島的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總書記要求青島,“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今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深改委第九次會議,親自賦予青島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國之重任。

10月19日至20日,青島成功舉辦了首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強調指出:“舉辦跨國公司領導人峰會,聚焦跨國公司同中國合作,既是對跨國公司發展的展望,更是中國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宣示。”青島由此成為中國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宣示地”,再次聚焦了全球關注的目光。

180名全國能士到青島赴任!市委書記跟他們聊了兩個小時!

所有這些都表明,青島站在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意味著在中國東部沿海已經有珠三角、長三角等開放支點的今天,從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青島要成為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

圍繞這一目標,青島正放大座標找不足,提高標準找差距,提出“學深圳、趕深圳”,全面發起15個攻勢,加快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奮力走出一條以開放創新引領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現在的青島,正處於全國、全世界的“聚光燈”下,越來越受到各方青睞,人才、資本、技術、項目紛至沓來,新一輪改革開放發展的大勢已經到來。

有多大的格局,才能有多寬的眼界,才能辦成多大的事業。而開放的眼界和格局,不僅體現在塑造幹部隊伍開放型的氣質上,也反映在“不拘一格選人才”和“廣納天下英才”上。

在所有的事業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關鍵在於幹部。“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關鍵的人”。面對史無前例的重大歷史機遇和良好發展勢頭,青島急需一批高素質、戰鬥力強的幹部。

今年8月,青島市委出臺專門文件,提出要努力打造一支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的高素質幹部隊伍。“三化一型”高素質幹部隊伍可以說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果斷選擇,找準了新時代青島幹部隊伍建設的穴位,抓住了青島高素質幹部隊伍建設的“牛鼻子”。

“三化一型”同樣是青島對此次新到來的青年幹部人才的期待——

為人民服務,為企業服務。尊重企業、尊重企業家。

自覺地培育市場化的意識,破除“官本位”思想,充分認識到幹部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幹部只是公共事務的服務人員。

強化政府法人主體意識和契約精神,敬畏法律,尊重規則,實現人人平等依法辦事,形成可預期可信賴的制度環境。

深入思考怎麼研究理論、怎麼研究政策、怎麼研究項目、怎麼研究市場、怎麼研究產業,切實提升謀劃工作的深度和精度,不說外行話,不辦外行事。

“拿著地球儀研究工作”,善於在更大範圍內整合資源,敢於同國內先進地區比、敢於同全球一流水平賽,把思維打開,把焦距拉長,在更高的層面上思考工作、謀劃工作、推動工作。

王清憲勉勵青年幹部:儘快適應新崗位,融入新集體,增強本領,改進作風,在擔當作為中儘快成長成才。

3

他們為何而來

選調選聘180個崗位,卻有5182人報名,最熱崗位報名人數與錄用人數比例高達697:1。

從來源看,報名者覆蓋了國家部委和省市縣鄉四級機關,涵蓋了全國29個省份,包括了4個直轄市、廣東、浙江、江蘇等發達省份和深圳、廣州、杭州等全國所有副省級城市。

180名全國能士到青島赴任!市委書記跟他們聊了兩個小時!

△記者 楊志文 攝


從年齡及學歷結構看,報名者中平均年齡30.6歲,30歲以下佔到了48%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佔到40.8%,畢業於985、211高校的佔到62%;來自外省機關單位的佔到58%,來自地市級以上機關的佔到68%,都具有3年以上的崗位歷練。

為什麼這麼多青年才俊青睞青島?他們到底看重青島的什麼?

曾在重慶市委法規室擔任三級主任科員的市委辦公廳選調幹部、山東人王家霞說:“除了故鄉情結外,更重要的是青島自身的魅力,這種魅力不僅在於‘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美景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更在於青島當前發展的強勁勢頭和強大吸引力。”

曾在哈爾濱市委組織部研究室擔任主任科員的市委政研室選調幹部侯飛說:“青島是山東經濟發展的龍頭,是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島向全世界展現出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新氣象,這裡已成為建功立業、實現夢想的熱土。我渴望加入青島建設大軍,與青島的幹部群眾並肩攜手,一起建設這座青春之城。”

青島對人才的吸引力,來自於這座城市的引領性,讓人看到一座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

180名全國能士到青島赴任!市委書記跟他們聊了兩個小時!


為了讓想幹事者有機會,讓能幹事者有舞臺。青島提出,打破論資排輩,打破條條框框,一切從崗位需要出發,唯才是舉、以績取人,不唯年齡,不唯資歷,不搞平衡照顧,變“誰該用”為“該用誰”

。讓那些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優秀幹部脫穎而出,讓只會來事、不會幹事的“官油子”沒有空間。

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青島正不斷地以國際視野、全球胸襟,誠邀來自全世界的企業家、科學家、高校畢業生、以及各行各業、各領域的人才,來青島共謀發展、開創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