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男孩因媽媽忘說“再見”而咆哮:這三句話,真別忘記跟孩子說

01

近日,一名美國的2歲小男孩亞歷山大因在鏡頭前憤怒“咆哮”的視頻走紅。

在視頻中,孩子試圖向父親解釋他的憤怒。

父親笑著表示理解:“什麼?你想親親她,她卻直接去上班了?”

孩子點了點頭:“啊呀!天哪!”

孩子憤怒的表情、委屈的神情、誇張的動作,只是因為他的媽媽出門的時候,忘,記,和,他,吻,別!


2歲男孩因媽媽忘說“再見”而咆哮:這三句話,真別忘記跟孩子說

可能有些人對此一笑了事:小孩子,一點點小事就生氣,有什麼呢?

不,其實,孩子的憤怒和哭泣代表著:他是多麼在意父母的關愛和重視。

作為父母,再忙再累,有三句話也別“忘記”跟孩子說。


02

第一句:別忘記和孩子說“再見”。

視頻裡的那個小男孩之所以咆哮,是因為媽媽沒有和他告別就去上班了,令他感到不安和不開心。

對孩子來說,媽媽在,才安心,因此,我們在離開之前,要和孩子認真說“再見”,告訴孩子,媽媽去了哪兒,什麼時候回來。

有這麼一則暖心的新聞:


2歲男孩因媽媽忘說“再見”而咆哮:這三句話,真別忘記跟孩子說



列車長薛峰因工作原因,很少能夠陪伴家人。但從兒子壯壯識字的時候起,薛峰就用寫信的方式與孩子告別。

2年多的時間,媽媽一共寫了21張請假條。這21張請假條,是媽媽和孩子的21次告別,也是21次再見。這些充滿坦誠與溫情的請假條,讓孩子覺得媽媽一直都在他的心裡。


2歲男孩因媽媽忘說“再見”而咆哮:這三句話,真別忘記跟孩子說



慢慢的,孩子長大了,他開始理解了媽媽,他說:上班我覺得也是一個很大的事情。


2歲男孩因媽媽忘說“再見”而咆哮:這三句話,真別忘記跟孩子說



媽媽的告別,帶給孩子的是足夠的安全感。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研究兒童人格發展時指出:安全感並不是天生的,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時期。

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緒穩定,性格平和不失堅定,遇到事情主動解決,不抗拒社交。而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則來自於媽媽的陪伴。

因此,不要忘記和孩子說“再見”,要告訴孩子:媽媽一直都在,從未走遠。


2歲男孩因媽媽忘說“再見”而咆哮:這三句話,真別忘記跟孩子說



03


第二句:別忘記對孩子說“愛”。

心理學者米爾有一個“儲愛槽”的說法:

儲愛槽裡儲存著每個人的愛,裡面存有多少愛,你才能給予別人多少愛。倘若槽裡本就空空如也,愛的給予便無從談起。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不斷的從父母那裡獲得愛,來填充自己的儲愛槽。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的過程,是他們從父母那裡獲得愛、感受愛的過程,也是一個蓄滿自身儲愛槽的過程。

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吝於給孩子說“我愛你”。

香港影星秦沛的女兒姜麗文,從小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但她同樣是被爸爸用愛喂大的。

姜麗文小的時候,家裡生活不富裕,為了省錢,秦沛就經常給她做炸醬麵。

那一碗看似普通的炸醬麵,在孩子的眼裡,“是很重要的一樣東西,它就是像是家裡的一個親情符號。”

伴著爸爸的愛長大的姜麗文非常愛笑,有簡單小確幸的知足感。


2歲男孩因媽媽忘說“再見”而咆哮:這三句話,真別忘記跟孩子說



還有一個男孩,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

他從小就懷揣著動畫夢想。他的父母雖然不懂動畫,但是,他們選擇給予兒子最大的支持和最深厚的愛。

而這個被父母深愛的孩子,就是今年夏天刷爆熒屏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作者:餃子。

愛孩子,就要大聲說出來,讓孩子切實的感受得到。

因此,不要忘記對孩子說愛他,要告訴孩子:媽媽永遠愛你,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2歲男孩因媽媽忘說“再見”而咆哮:這三句話,真別忘記跟孩子說



04


第三句:別忘記對孩子說“對不起”。

爸爸媽媽也是普通人,也會在孩子面前犯錯誤。

犯了錯不要緊,最重要的是不要吝於承認錯誤。

就像美國心理學家羅達·鄧尼說的: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習慣。

曾經有一次,胡可和安吉約定好接他放學。但卻因帶小魚兒體檢而耽誤了時間。


2歲男孩因媽媽忘說“再見”而咆哮:這三句話,真別忘記跟孩子說



見到媽媽來了,安吉沒有第一時間跑過去叫媽媽,胡可理解兒子的心情,她主動解釋了遲到的原因,真誠的跟安吉道歉。

聽到來自媽媽的真摯道歉,安吉原諒了媽媽。


2歲男孩因媽媽忘說“再見”而咆哮:這三句話,真別忘記跟孩子說



楊瀾也曾經提到:有一次自己和先生吵架。當時他們都很生氣,忘記了孩子在現場。

平靜下來之後,楊瀾意識到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會很深,於是,他們主動對孩子道歉:爸爸媽媽剛才做了一件非常錯誤的事,我們在你面前爭吵,而且還用了許多不雅的話,真對不起,請你原諒我們。

一句對不起,讓孩子消除了心裡的陰影。

父母向孩子道歉,是把威嚴轉化為溫情,在親子之間建立起了如朋友一樣的紐帶,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勇於和孩子說“對不起”,是父母對孩子深沉、長遠的愛。

05


曾經看過一個很暖心的公益廣告:

媽媽因為忙於家務,忽視了孩子的感受。沒有了媽媽的陪伴,孩子很孤單。於是,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主動幫媽媽做起了家務。

媽媽發現他不見了,就四處找他,問:你上哪兒去了?


2歲男孩因媽媽忘說“再見”而咆哮:這三句話,真別忘記跟孩子說

孩子說:我希望你可以來看我的演出,所以我一直幫你節省時間。

當站在舞臺上的孩子,看著臺下閃著淚光的媽媽,是那麼的開心。

父母的及時回應,就是對孩子的情感重視,會讓他們安心和放心,會覺得自己被父母看見和重視。於是,孩子的內心會是滿足、踏實的。

真正的愛,就是讓孩子被看見、被尊重、被呵護。

撰稿:夏小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