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寫詩,13歲北大,35歲成哈佛教授,才女怎麼煉成的

今天,我們介紹一位才女,少年成名,長大後也沒有泯然眾人,可謂是開掛的人生,讓人敬佩,也值得大家學習。

4岁写诗,13岁北大,35岁成哈佛教授,才女怎么炼成的

田曉菲,1971年出生於哈爾濱,父母都從事文字工作,1975年,其父親田師善調到天津文聯工作,4歲的田曉菲也隨父母來天津,在天津市文聯大院的地震棚裡開始接觸文學,並在在《天津日報》上發表了第一首詩。後來還陸續出版了5本詩集。

13歲時,就讀於天津13中學的初中生田曉菲,因詩歌創作獲獎並結集出版而被北大西語系讀英美文學專業破格錄取。

16歲時,適逢北大建校90週年,田曉菲寫下了《十三歲的際遇》,回顧了自己與北大的淵源,字裡行間充滿著對北大的眷戀和對未來的憧憬,這篇文章後來被被收錄進蘇教版中學語文課本,成為田曉菲少年時代的代表作之一。

4岁写诗,13岁北大,35岁成哈佛教授,才女怎么炼成的

1991年,田曉菲獲得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英國文學碩士學位。1998年6月,獲得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成為哈佛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博士生。畢業後,她應聘到柯蓋德大學東亞系擔任客座助理教授。1999年,田曉菲通過自己的努力,任康奈爾大學中國古典文學助理教授。2000年5月,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又邀請她到東亞系擔任講師。2005年7月,努力且順遂的田曉菲任哈佛大學副教授。2006年9月,年僅35歲的田曉菲正式成為哈佛大學教授。現在的田曉菲已經在美國定居,組建了家庭,她的愛人,也是她讀博士時的導師,一個痴迷唐詩的美國人宇文所安。

4岁写诗,13岁北大,35岁成哈佛教授,才女怎么炼成的

田曉菲的成功,離不開她父親的辛勤培養,其父親田師善, 1953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歷任哈爾濱外國語學院教師,黑龍江大學中文系助教、講師及文學史教研室主任等。在博學多聞的父親的耳濡目染下,讓她比其他學生有了更快的成長,成為了大家津津樂道的神奇少年。可見,孩子的教育,家長還是有很大關係的,即使我們大家是普通人,也要儘量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和溫暖的陪伴,讓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