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戒毒人員都有紋身?

紋身是遠古時期人類不能抵抗大自然的一種圖騰標記。紋身又稱刺青、鏤身,是一種古老的文化表現形式。相傳是用一種銳利的針具或銳器把不可溶的顏料,如卡紅、靛藍、銘綠、鈷藍等刺入皮膚表層,以獲得某種圖案或永久性效果的裝飾手法。它起源於人類對某種特定物的崇拜,在民間通常是被用作親人的識標和辟邪之符。近幾年,在強制隔離戒毒所的強制隔離戒毒人員身上,普遍都紋有龍、虎、蛇、梅花、菩薩等五花八門的圖案,調查戒毒所1286名男性強制隔離戒毒人員,其中有852名戒毒人員紋身刺字(佔總數的66.3%)。這種現象與健康和諧的所區文化格格不入。因此,研究強戒人員紋身成因和人格特徵,如何實施管理教育是做好強制隔離戒毒工作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為什麼許多戒毒人員都有紋身?


一、戒毒人員的紋身解析

對所內戒毒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採用自編的問卷《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紋身情況調查表》。調查內容包含四個方面:一是戒毒人員的基本情況,具體包含有年齡、文化程度、家庭成員、人際關係、工作生活狀況等;二是戒毒人員紋身圖案的類型,具體包含紋身部位和紋身類型;三是戒毒人員吸毒情況,具體包含首次吸毒時間、毒品類型和戒毒次數;四是戒毒人員個性特點,具體包含情緒特徵、興趣愛好和生活目標。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發現紋身戒毒人員有幾個特徵:

(一)紋身戒毒人員年齡偏低。

有57.7%的紋身者年齡集中在18歲—26歲之間。初中以下文化(含未畢業)的紋身者佔81.5%,不難發現紋身刺字者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人生中18歲—26歲年齡段正是青少年身心成長和確定志向和抱負的黃金時期,也是最容易沾染各種惡習走向頹廢的危險階段。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青少年面對文化價值的“多元化”,脫離了社會主流文化的控制,部分年輕人過早地步入了紛繁複雜的社會,對學校的思辨教育與社會的現實教育反差缺乏心理準備,辨別是非能力弱,分析能力差,對新奇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且模仿能力強,易受外界影響。在“毒品文化”的薰陶下,三五成群地紋身是發洩心中憂悶的一種方法,自我欣賞,自我陶醉或表現自我,其中以低齡吸毒紋身者尤為突出。

(二)紋身戒毒人員大都生活在城市。

家住城市的吸毒者紋身佔62.6%,其中家住農村的556人中大多也住在城市近郊,溝通容易,各種信息反饋快。吸毒者在其社會化過程中,人格偏離,注意力轉移。粉友家、歌舞廳、酒吧、浴室、休閒會所等地方是他們小群體的棲息地,他們有的是空餘時間,追逐、攀比。他們為了好奇、刺激、好看、顯示,便紋身刺字、刺畫,既是表現自我,表達對人生的態度和對生活的信念,又是對內心情感的發洩。許多吸毒者認為紋身是時尚藝術,還有表達某種意思如愛恨情仇等。無論是吸毒前紋身,還是吸毒後紋身,都是一種發洩排遣的方法和內心獨白的外露。

(三)紋身戒毒人員個性特徵明顯。

吸毒者紋花卉文字圖案的,他們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處處想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對挫折和批評意見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偏激,容易受他人慫恿而走向極端。這類吸毒紋身者,都不易改變自己的觀念。吸毒者紋人物的表示對某人崇拜或喜歡;紋文字的,表明自己會刻骨銘心地牢記某種失敗的教訓,傳達內心的情感,有的把“忍”、“恨”、“忠”,女友的名字紋在胸口上,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底世界。吸毒者紋動物圖案的絕大多數是為了暗示自己所屬幫派。

為什麼許多戒毒人員都有紋身?


配圖

二、紋身戒毒人員的人格特徵分析

筆者對部分紋身者進行抽樣問卷調查,選取180名紋身戒毒人員,進行艾森克人格測量,以進一步瞭解強制隔離戒毒所中紋身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的人格特徵狀況,並進行調研分析。

(一)調查工具

艾森克人格測驗(EPQ),是一種有效的人格測量工具,對分析人格的特質或結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心理學研究與實際應用、醫學、司法、教育、人才測評與選拔等諸多領域。EPQ是一種自陳式人格問卷,有85個題目,含三個維度四個分量表,E量表:21個條目,主要測量外顯或內隱傾向;N量表:24個條目,測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P量表:20個條目,測潛在的精神特質,或稱倔強;L量表:20個條目,為效度量表,測受試者的掩飾或防衛。臨床應用證明,該量表的評估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所測得的結果可同時得到多種實驗心理學研究的印證,因此它也是驗證人格維度理論的根據。艾森克人格測驗是目前醫學、司法、教育和心理諮詢等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問卷之一。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主要採用心理測驗方法,採用團體測試的形式分批進行,測量的實施過程嚴格按照心理測驗過程進行,由專業的心理測評人員統一指導語,通過心理測試軟件系統,指導學員獨立完成,測試操作過程中,部分直接管教民警迴避,以提高測試結果的真實性。部分文盲、半文盲學員由心理測評師單獨指導進行測試。

(三)結果分析

1.紋龍、虎、鷹的戒毒人員多將圖案、文字紋與胸前。此類人員多屬於艾森克人格類型中的外傾且不穩定型,即膽汁質氣質,佔此類戒毒人員的90%。這類戒毒人員性格暴躁,好攻擊,易激怒,行為粗野衝動,“江湖義氣”重,認識偏激,看問題顛倒是非,頂撞民警,自視為“勇士”。把違規違紀視為“英雄好漢”,把哥們義氣當“友誼”,遇事難以沉著冷靜。稍有不順和挫折,情緒便發生急劇變化,膽大妄為,不計後果,甚至因一句口角,一件小事就大打出手,易引發嚴重後果,突出表現為所內打架鬥毆,違規違紀,對抗管教民警。

2.將文字、圖案紋於腿部或其他部位。這類戒毒人員的掩飾性極高,大部分屬於外傾且穩定型,即多血質氣質,佔該類戒毒人員的79.2%。由於其特殊經歷,該類型的戒毒人員表面活潑、健談、敏銳,實則改造欺詐意識濃,行為有較強的偽裝性。這類戒毒人員性格自私,注重保全自己,平時不說真話,做事裝糊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對民警的管理教育陽奉陰違,口是心非,一旦問題暴露,不是花言巧語為自己開脫,就是指天發誓,痛哭流涕,企圖矇混過關,表面上老老實實,實際上心懷鬼胎,思想比較頑固。

3.將文字、圖案紋與手臂的戒毒人員,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與周圍的戒毒人員合拍合群,表現出較強的適應性。從中看出他們的外傾特質,他們有時和民警講條件,等價交換意識強。大部分這類戒毒人員也屬於多血質氣質,佔此類人數的73.8%.他們在戒毒矯治生活中想方設法尋求靠山,以逃避勞動,或是甘願服從和服務於一些小團伙,或是利用老鄉、朋友、同夥關係相互勾結,相互包庇。

4.將文字、圖案紋於後背的戒毒人員,性格散漫。他們多半屬於中間型,約70%。此類人員在矯治中既表現出一定的內傾特質,較關注自身內在狀態,以自我為中心,社會道德水準和自律意識差,逆反心理嚴重,一味地怨恨社會,缺乏起碼的道德修養,對罪錯沒有內疚感。同時,又表現出一定的外傾特質,外歸因意識明顯,常常認為自己吸毒是客觀原因造成的,總感到社會、他人虧欠了自己。

5.多次吸毒的戒毒人員紋菩薩、壽星圖案或紋文字如“恨”、“忍”的人員佔多數,此類戒毒人員多屬於內傾且穩定型,即黏液質氣質,佔此類人數的82.1%。他們謹慎、剋制且固執,惡習程度較深,轉化難度大。筆者曾對39名新入所紋上述圖案和文字的戒毒人員進行後續跟蹤調查,他們最關心、最感興趣的問題仍是毒品,對將來的生活不抱有信心,其反改造意識強,內心世界不易被人察覺,紋身的圖案和文字已經與思維定勢、行為、語言結合得相當緊密。

三、對策與思考

(一)科學分類,從嚴管理。

紋身戒毒人員在戒毒矯治中的表現既有戒毒人員的共性,又具有特殊性。因此在管理中應加強民警直接管理力度,防止交叉感染。調查分析顯示,絕大多數戒毒人員紋身是在收容收治前的娛樂場所、住所等場所,還有極少數的紋身戒毒人員在各類改造矯治場所紋身,因此民警要加大安全檢查力度,嚴禁各類針具、刀具、顏料等各類違禁品的流入,加強對三大現場的巡視,密切注意戒毒人員的班組情況,使其處在民警的監視、控制、管理之下。對戒毒人員中存在的紋身現象,絕不能置之不理,做到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堅決杜絕紋身現象的出現和蔓延。對紋身戒毒人員的分類管理,必須做到因人而異,要考慮到他們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有針對性地制定分類管理細則。在原有的分類管理基礎上,細化管理,可根據紋身戒毒人員的紋身心理特點,進行針對性管理和教育。

(二)因人施教,強化教育。

紋身戒毒人員,相對於普通戒毒人員,存在著更為強烈的心理波動和多樣的偏執觀念,因此民警在教育矯治的內容上,既要突出人生觀、法制紀律、道德品質、認罪認錯、愛國主義等五大內容外,還要強化對戒毒人員的時事形勢政策教育,通過時政教育來幫助解決扭曲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利於塑造適應時代發展和市場經濟需要的現代人格。紋身戒毒人員面對市場競爭造成的種種不確定性和風險性,易對命運、前途產生迷信、迷惘、疑慮,所以要有針對性地增加科學知識和風險意識方面的內容,在道德、法制教育方法上力求更貼近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生活實際,更貼近於戒毒人員的思想行為實際,講清做人的基本準則和規範,注重改造人格。對紋身戒毒人員開設美育課,教育他們分辨美醜,分清善惡,從而認識美,發現美,挖掘美,提高自己的興趣品質,追求高尚的健康的精神文化,抑制自己對物質興趣的畸形需求,用知識和文化充實頭腦。強制隔離戒毒所可聘請高校老師、社會知名人士講授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發展史、音樂美術史等美的知識,美的文化,從而增強對美的鑑別力,不被低級趣味所誘惑。

(三)創優環境,倡導文明。

在紋身戒毒人員群體中,極易形成與所區主流文化相悖的價值標準和行為方式,其群體的心態和本能的自然流露產生對個體成員的凝聚力,從而產生成員間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他們生活、學習、勞動在一起,容易形成小團體,反過來小團體又對個人產生一種綜合的影響,左右其矯治生活。所區環境與文化是戒毒人員矯治的軟環境,對戒毒人員的影響可以說是全天候,全方位的。因此,必須優化所區人文環境,完善所區文化建設工程。以宣傳先進思想,倡導文明,弘揚正氣為主旋律,切實發揮所區文化在價值觀上的引向功能,道德觀念上的矯治功能,文化思潮上的導示功能。我們要努力創優戒治文化環境,實施文明化管理,使紋身戒毒人員在良好的環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接受美的薰陶,由此達到矯正扭曲的人格,產生嚮往美的追求。

(四)積極導向,重塑人格。

強制隔離戒毒矯治和康復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戒毒人員能夠戒除毒癮,正常回歸社會,重新開始新的生活,為社會發展提供一份自己的力量,也能為社會所重新接納。這一切都需要有正常的心理健康狀態和完整的人格為基礎,紋身戒毒人員往往因為自己的身上的紋身而給自己貼上了一個特殊的標籤,更難被社會普通人群所接納,也往往缺乏自我認同和接納。因而在強制隔離戒毒期間,幫助紋身戒毒人員建立積極健康的人格就相當重要。而通過不同紋身情況來進行人格分析自然就變得非常有意義。結合不同類型的人格地點,分類加強心理矯治,提高其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效能感,合理控制情緒,促成積極健康人格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