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專業基本術語

1.流動性: 指混凝土攪拌物在本身自重或機械振搗作用下能產生流動,並均勻密實的填充滿模板內空間的性能。

2.粘聚性: 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粘聚力,使骨料在水泥漿中均勻分佈,而不致產生分層和離析的性能。

3.保水性: 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過程中具有一定保持水份的能力,不致產生嚴重的泌水的性能。

4.塌落度: 在平整、潤滑且不吸水的操作面上放置塌落度筒,將按規定方式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分三次(每次裝料1/3筒高)裝入筒內,用搗拌每層均勻掐搗25次,抹平,然後垂直提起筒體,拌合物在自重作用下向下坍落,測出坍落的高度(以mm計)即為砼拌合物的坍落度值。

5.坍落度損失: 同一批砼(tong)拌合物初始坍落度值和0.5h;1h;1.5h;2h後測得的坍落度值之差。(以mm計)

6.砼擴展度: 用坍落度方法測得的流動性混凝土的平均流動直徑(以mm計)。

7.保塑性: 指大流動性混凝土(即泵送混凝土)保持流動性的能力。8.保坍性: 指大流動性混凝土(即泵送混凝土)保持坍落度損失最小的能力。

9.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混凝土強度): 將混凝土拌合物製成150×150×150mm的立方體試件,在標準條件(溫度20±3℃;相對溼度90%以上)下,養護28天進行抗壓強度試驗,所測得的抗壓強度值稱為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

10.混凝土強度等級(以 MPa計): 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

11.抗壓強度比: 不同齡期的混凝土抗壓強度值和標準28天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之比值。

12.化學收縮: 在混凝土硬化過程中,由於水泥水化生成物的固體體積,比反應前物質的總體積小,從而引起混凝土的收縮。

13.混凝土的抗滲性: 指混凝土抵抗有壓介質(水、油、溶液等)滲透作用的能力。

14.混凝土的抗凍性: 指混凝土在飽水狀態下,能經受多次凍融循環而不破壞,同時也不嚴重降低所具有性能的能力。

15.減水劑: 指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條件下,能顯著減少混凝土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劑。

16.早強劑: 是加速混凝土早期強度的發展,並對後期強度無顯著影響的外加劑。

17.緩凝劑: 是指能延緩混凝土凝結時間,並對混凝土後期強度發展無不利影響的外加劑。

18.引氣劑: 是指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能引入大量分佈均勻的微小氣泡,以減少混凝土拌合物的泌水、離析、改善和易性,並能顯著提高硬化混凝土的抗凍性、耐久性的外加劑。

19.防凍劑: 能使混凝土在負溫下硬化,並在規定養護條件下達到預期性能的外加劑。

20.混凝土配合比: 是指混凝土中各組成材料數量之間的比例關係。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以1m³砼中各項材料的質量表示。另一種表示是以各項材料相互間的質量比表示。

21.混凝土耐久性: 把混凝土抵抗環境介質作用並長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觀完整性,從而維持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力,成為混凝土耐久性。

22.外加劑的摻量: 是指在混凝土中,外加劑佔膠凝材料的比例。(以百分數表示)

23.膠凝材料: 在混凝土中,水泥、礦粉、粉煤灰的總和統稱膠凝材料。

24.水灰比: 在混凝土配合比中,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的比值。(以小數表示)

25.水膠比: 在混凝土配合比中,用水量和膠凝材料用量的比值。(以小數表示)

26.砂率: 在混凝土配合比中,砂的用量佔砂、石總用量的百分率。

27.減水率: 指示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條件下,未摻外加劑的用水量和摻加外加劑用水量之差佔未摻外加劑的用水量得百分比。

28.凝結時間: 指水泥從加水開始到失去流動性,即從可塑性狀態發展到固體狀態所需的時間。

29.初凝時間: 水泥從開始加水拌和起至水泥漿開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時間。

30.終凝時間: 水泥從開始加水拌和起至水泥漿完全失去可塑性,並開始產生強度所需的時間。 31.收縮率比: 以28天齡期時受檢混凝土與基準混凝土的收縮率的比值。

32.水泥淨漿流動度: 在水泥淨漿攪拌機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泥、外加劑和水進行攪拌,將攪拌好的淨漿注入截錐圓模內,提取截錐圓模,測定水泥淨漿在玻璃平面上自由流淌的最大值。

33.砂漿減水率: 基準砂漿流動度為180mm±5mm時的用水量與摻加外加劑的砂漿流動度為180mm±5mm時的用水量之差與基準砂漿流動度為180mm±5mm時的用水量比值。(用百分數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