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您不可不知的“忍術”技巧

為人處世,您不可不知的“忍術”技巧

忍讓也是一種人生藝術,是有其技巧存在的。

1.外柔內剛

能忍與否常常只是一念之間的事,因爾忍一般是指每個人的精神心理承受程度,讓則是將這種忍的精神在個人的行為之中表現出來。換言之,忍是讓的內在思想根本,讓是忍的外在具體表現。

當我們已開始擁有忍讓心境後,就應該注重忍讓的技巧了。

例如:微笑的面龐、文雅得體的舉止、言語等可以使人如沐春風,不覺間受到感染,或者改正自已的粗暴、無禮,或者以禮還禮,禮尚往來讓這種美德不斷影響周圍的人,逐漸形成一個祥和、安寧、謙遜、識禮的氛圍。

對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應對方法,即使是懂得“忍讓“之人,其技巧的高低,也會導致結局的好壞差異。

為人處世,您不可不知的“忍術”技巧

2.天道忌盈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同樣也不能以極端的方式來面對人生。過分的積極或過分的消極,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過分的剛強與過分的柔弱,也不是完美的性格。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是自然的規律。

於是,人最愉悅的生存狀態,當是在滿足與貧困、傲慢與謙卑、過剩與不足之間。

所講謙虛,即虛心、謙遜而不自滿。不自滿方能經常保持一種“空“的狀態,因此可以得到更大、更多的益處。

謙虛是人類最為美好與可貴的道德之一。儘管這種美德表現為謙集與忍讓時會給人以吃虧的感覺,但以長遠的眼光來看,這種所謂的吃虧正是為了使自己在某些方面得到更大的益處而已。

為人處世,您不可不知的“忍術”技巧

常言道:“有得必有失。”反之“有失亦必有所得。”

你看那溫室中的花朵,雖得四季常春,卻失去了傲立風霜雪雨中的堅韌;為官者得到了榮華富貴,則必然會失去山情野趣、自由之身,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潛心求學之士失去的是遊玩的時間,得到的卻是知識的積累,思想的昇華,人格的完善。

3.難得糊塗

聰明有大聰明與小聰明之分,糊塗亦有真糊塗與假糊塗之別。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說過:“聰明難,糊塗也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可見“糊塗”是如何的“難得”。現如今,無論是得其精髓者也好,附庸風雅者也好,為官者也好,布衣平民也好,鄭板橋說的”難得糊塗“四字可謂隨處可見,但真正能理解其含義者卻不多,也確實不容易。

當初鄭板橋在為官之時,將官場、世事看得太清楚、太明白、太透徹而又無以為釋之時,又因其性情剛直,不諂媚、不圓滑,而不平不公之事太多,憑一已之力卻又無能為力的時候,只好在“糊塗”之中尋求通世之術。

人性本是喜直厚而惡機巧的,而胸懷大志之人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有時又不得不在不盡如人意的環境中巧施機智,既達到自己的目的,又不能為人所厭惡、警戒,故而應學會藏巧於拙,“用晦而明”的處世方法。

為人處世,您不可不知的“忍術”技巧

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說的是聰明人有時也會辦蠢事。但“難得糊”卻是說聰明人表面上愚拙,實則內心清楚明白,“糊塗”有時是不得而為之,有時卻是故意的,成為不同流合汙,成為保全自己的人格、尊之舉。

4.隨遇能安

人無法改變這個世界,因而只有去適應它。

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不可改變、沒有選擇自由的是所處的生存環境,同時也因為我們無法也無力按照自己願望去改變環境。而我們有力,有辦法改變的唯有自己的處境,一種人和客觀存在的關係。

改變生存方式為的是適應客觀存在,即生存環境。

為人處世,您不可不知的“忍術”技巧


適應,是為了達到在存在中尋找到一個安全、寧靜、祥和、淡然且自己的願望容易實現的位置目的,因而這種適應不是妥協,媚俗,委屈自己,退讓求全,也不是無原則,無氣節的行為。

改變自己,適應環境的選擇有許多,其中最好的莫過於讓自己進入淡泊寧靜的人生境界。

正如俗語所說的“既來之,則安之”一樣,將自己的身心融入每處所到之地,每一件所做之事,不避諱,不嫌棄,得好不喜,得壞不憂,平平淡淡中做自我修正,自我完善。排除過去那些理不清的纏縛,卸下以往心理上的負擔,順時隨緣的參與現實,適應現實,讓自己的人生“似舞蝶與飛花共適”、“若滿月偕盂水同圓”般成為真正而又自然的人生。

隨緣順事不是隨波逐流;隨遇而安也不是安於現狀,無所事事,膽小怕事,苟且一生。

為人處世,您不可不知的“忍術”技巧

歡迎評論+關注,今後為您分享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