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純長了一張班花的臉,為什麼不是校花?


馬思純長了一張班花的臉,為什麼不是校花?


馬思純

溫柔不妥協,厚望不辜負

在拍攝現場,一段關於班花的“梗”反覆遊蕩在影棚上空。

“你長了一張班花的臉。”攝影師在拍攝途中逗她。馬思純保持著鏡頭前的沉穩,三秒後,忍不住反問: “為什麼不是校花?”於是,班花VS校花的主題展開了長達六小時“互懟”辯論。大家都知道她不是真在乎跟誰比漂亮,甚至在剛結束的採訪裡,她撂下一句: “我很真實,真實比漂亮和好身材,對我來說意義更大。”這一段有來有往的辯論追問裡,讓我們窺見了另一個模樣的她,有那麼一丁點兒小計較,但可愛得無傷大雅。

這樣微不足道的內心戲,像極了她對自己這一代人的總結:“我覺得80後是一個特別尷尬的群體,沒有像70後一樣那麼傳統,而90後又是一個特別開放的群體,80後夾在中間,想開放,卻保有上一代人的傳統,兩頭都不靠。尤其是85後,有點兒擰巴。”生於1988年的馬思純,總在群體中尋找獨特的自我,又反覆要求自己別玩脫成為特例,顧慮自己,又不忘給身邊人周全。“‘有志’是不辜負自己和愛你的人,不一定非要活成什麼樣子,至少別對自己失望,也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這就夠了。”


馬思純長了一張班花的臉,為什麼不是校花?


馬思純

哪怕已憑藉表演獲得肯定,馬思純仍覺得,“我一直是一個目標不是特別明確的人,只想把當下的事情做好,此刻很開心,就夠了。”—最終會走向哪一個目的地?她搖搖頭,沒有標準答案。

在原本的計劃裡,拿下最佳女主角又是哪一年要實現的目標?她笑著駁回: “哪敢想!這就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事,人生的變數太大,我計劃那麼多,都是白搭。”說這話的當下,已經是她頭頂最佳女主角光環的第三年。

活在鏡頭下的馬思純,最近在盤算著怎麼用自己的影響力為別人做點兒什麼,才能不辜負這份好運氣。“我那天看《樂隊的夏天》,包括之前的《奇葩說》,特別喜歡。我跟馬東老師說,特別感謝他讓很多很小的群體被大家熟知,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人。”無關職業與噱頭,這樣的馬思純,正在努力活成讓人想成為的樣子。


馬思純長了一張班花的臉,為什麼不是校花?


馬思純

Q&A:

你身上有什麼習慣,是家裡一輩輩言傳身教的嗎?

馬思純:我們家的教育強調女人一定要獨立。從小,姥姥跟我說,一定要獨立,如果有一天男人離開你了,你也可以生存!長大之後,我意識到這需要平衡,女人經濟上可以獨立,但太獨立可能會強勢。在感情關係中,應該要知道什麼時候適當地放下一些身段,什麼時候應該示弱和撒嬌,什麼時候應該仰視對方。

你從小喜歡自己跟自己玩,會擔心跟不上大家正在追的熱點嗎?

馬思純:我特別不喜歡跟風,但沒關係,跟我走得非常近的朋友都不跟風,我總會在芸芸眾生中找到一些跟我一樣“奇怪”的人。

交朋友,你最講究什麼?

馬思純:三觀筆直是最基本的,善良、幽默、溫暖和聰明,對我來說,也很重要。我很喜歡朋友身上有一些我沒有的特質,看到別人身上有這些特質,就會吸引我,也會讓我覺得該向他學習,互相汲取彼此身上沒有的東西吧。


馬思純長了一張班花的臉,為什麼不是校花?


馬思純

隨著長大,會經歷很多物是人非的變遷,你有最懷念的嗎?

馬思純:我的學校都拆了,能讓我不懷念嗎?每次回老家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學校成了一個住宅區,就挺傷感。學校承載了我很多的記憶,比如初戀在那兒,你會看他打籃球,現在籃球場被夷為平地,它的消失會帶走很多的青春記憶。每次路過都會有一些小傷感,但人生就是這樣的吧?你要接受它。

越來越多年輕人都在追求好玩的生活,你覺得什麼才是好玩?

馬思純:讓自己舒服,就是好玩,你能享受某一種狀態、自得其樂,也是好玩。對我來說,在家待著也挺好玩,我不是很愛出門,也不是特別喜歡跟很多人一塊聚會,那我在家看看電影、收拾收拾屋子、看一些故事,這就是很好玩的生活方式。

無趣和好玩哪一個才是生活的常態?

馬思純:無趣,我比較悲觀,覺得人悲觀點兒比較好,這樣來的每一個快樂都是驚喜。無趣也不是不好的事,你可以接受生活當中的任何一種狀態,這才是好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