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呆久了,歡迎到“鐵嶺”走一走

在城市呆久了,歡迎到“鐵嶺”走一走


在城市呆久了,歡迎到“鐵嶺”走一走


古人說:“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老人說:“不知鐵嶺,無論牡丹江。”

“外人”的認知,似乎更能印證一個鎮在一座城中的位置和意義,這個因木業聞名全國的小鎮,是外界知曉牡丹江的窗口之一,近年來,她也從默默無聞的城市農副產品“供給線”,變成了吸引力無限的城市“後花園”,與市區一江之隔的地理優勢、以富硒、休閒高附加值定位的農業產業升級,讓越來越多的城裡人主動投入她的懷抱,而物流園區在該鎮的落地,更織密了牡丹江兩岸的互通,一來一往,帶動著小鎮和城區的共同發展和繁榮。

有希望的握手 有盼頭的回訪

前往福民村之前與高玉清聯繫時,他特意問了一下“我穿著工作服幹活兒呢,這樣接受採訪行嗎”,當記者看到一身迷彩工作服、臉龐憨厚黝黑的高玉清時,最難忘的是他那有力的握手,那是長年勞動留下的自然力道,透過手上的厚繭也可以精確傳達。

在福民村,還有不能不提的一景——幸福大院。這是高玉清無償捐獻給村裡15年的私有住宅,用於為孤寡老人和精準扶貧貧困戶居住、養老、休閒的場所,貧困戶每月交納500元費用,其中450元由幫扶該村的65379部隊捐助,貧困戶每月只需交納50元即可在“幸福大院”生活。去年11月份裝修完成至今,已經入住過四戶,現在王蘭香和王秀蘭兩位孤寡老人依舊在這裡居住。

高玉清說,自己能做的只是讓無助的老人集中養老,而要讓村子徹底脫貧,還得靠產業,這與全國大趨勢完全契合。據國家農業農村部統計,67%的脫貧人口主要靠產業幫扶“摘窮帽”,目前,全國92%的貧困戶已經參與到帶動作用明顯的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之中,發展產業是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長久之策。未來,農業農村部將深入實施貧困地區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創辦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扶貧產業園,讓就業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在貧困地區、留給貧困群眾。同時,大力推廣訂單生產、土地流轉、就地務工等帶貧模式,讓貧困戶從產業發展中持續穩定獲得更多收入。

有大好政策引領,有埋頭肯幹支持,記者欣然接受臨別前高玉清發出的邀請——等我們村徹底脫貧了,歡迎你再來看看!無需掐指,期待不遠……

人才+創新,為農業產業轉型注入潛力

哈爾濱師範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畢業,一聽這“出身”,大家是不是想到的都是電視上的節目主持人,以孫雅坤的自身條件,走專業、幹本行毫不費力,可是,這個姑娘卻因為從小對農業的熟悉和熱愛,畢業後毅然回到鐵嶺鎮青梅村父母的身邊,和父親一起發展農業。9月4日,記者在青梅村的金珂心有機富硒蔬菜基地見到孫雅坤的時候,她正發著朋友圈,向大家解釋著為啥她家的苞米“有點兒貴”。

“我們一畝地光有機肥的投入就至少要1000元,除草都是人工除草,不用除草劑,而且一季最少要除草兩次。”孫雅坤說,自己當年畢業時,正好趕上陽明區大力發展富硒功能農業,覺得這是朝陽產業、很有發展,就毅然決定回鄉跟爸爸一起做農業了。

走訪中記者瞭解到,金珂心有機富硒蔬菜基地的“核心技術”就在於它的鋼筋結構大棚,如今基地有鋼筋結構大棚24棟、暖棚8棟、育苗溫室9棟、保鮮庫3個,主要出產油麥、菜心、芥藍、香蔥、法香等高端特種蔬菜,產品銷往牡丹江各大市場及綏芬河、延吉、哈爾濱,甚至出口俄羅斯,為此,“金珂心”還在2016年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牡丹江賽區三等獎、黑龍江賽區第二名。

2009年,經黑龍江省進出口檢驗檢疫中心檢測,“金珂心”的產品均符合國家有機蔬菜標準。2015年,其出產的黃瓜、青椒、西紅柿、豆角等普通蔬菜還獲得了綠色標識認證。2017年,基地被確定為陽明區有機富硒功能農業十大基地之一,並本著“夠健康、夠新鮮、夠便捷”的理念不斷豐富蔬菜品種,將高品質、高營養的功能食品送上牡丹江市民的餐桌,努力打造“陽明健康大廚房”。

“我們以種植出口蔬菜和當地綠色蔬菜為主,合作社每一位成員都秉承著農民最淳樸的品格,肥料嚴格把控只使用有機肥,農藥根據國家標準使用綠色蔬菜適用範圍內的可降解低殘留的生物農藥,並採用隔離式種植法,降低蔬菜染病幾率。”孫雅坤說,只有提高品質,產品才能走進更好的市場。

除了致力於自身發展,“金珂心”在示範帶動全區功能農業大發展上也起到了帶頭作用,在記者隨後到福民村的走訪中,就得到了印證。


在城市呆久了,歡迎到“鐵嶺”走一走


在城市呆久了,歡迎到“鐵嶺”走一走


產業+務實,“摘窮帽”不是躺炕頭想

一進福民村,兩棟共計3000平方米的冬季免燒寒地型溫室在青山綠水間分外鮮明,可是在福民村村民的眼裡,這可不僅是兩座大棚,而是他們村致富的希望。

福民村位於鐵嶺鎮東南12公里,屬於中型村,村民大多數以從事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是建檔立卡貧困村,有貧困戶19戶、35人。這些年,通過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扶貧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要徹底脫貧,還是靠產業”,去年換屆選舉後當選為福民村黨支部書記的高玉清說,這兩棟大棚是村裡今年新上的“冬季有機蔬果產業示範基地”項目,由金珂心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項目運營,收益分配方式按貧困戶收入脫貧標準進行差額分配,採取逐年分配方式。其餘收益作為福民村村級積累,用於扶貧工作、村級小型公益事業建設。“咱們東北地區冬季溫度低,不宜種植蔬果,農民冬季基本都閒置在家,出現了冬季農民就業難的現象。但同時我市冬季蔬果需求量還很大,賣的價格高,卻基本為山東外進蔬菜,口感和質量都不如本地。”高玉清說,寒地棚室能很好地補充本地冬季蔬菜的需求,也給農民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提供了出口和渠道。

“今天下午就能栽上香蔥苗。”高玉清說,香蔥的生長期在三個月左右,三個月後就能出口俄羅斯,屆時預計市場批發價將在每斤6元錢左右,兩個棚能出產2.5—3萬斤左右,產出收益非常可觀。“兩個棚投產後,將成為我們村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高玉清說,到了冬季,還可以利用這兩個棚搞有機蔬果生態農業觀光,與本村“迦南美地”互相帶動,形成一年四季均可遊玩的農業旅遊區。


在城市呆久了,歡迎到“鐵嶺”走一走


健康+營銷,倡導“品質”贏得高收益

早在這兩座新型大棚“崛起”之前,改變福民村面貌、讓更多人知道福民村的是“迦南美地”。

從有機水果蔬菜種植到觀光采摘再到會員精準配送,7年多的發展,讓“迦南美地”摸索出了一條一二三產業融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

迦南美地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是牡丹江地區最大、最專業的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也是牡丹江地區首個藍莓種植基地。近年來,基地以葡萄產業為依託,創新發展旅遊採摘,積極向第二、第三產業發展。2014年,基地建設1000平方米的陽光休閒廳,修整綠化園內道路,利用消費者的體驗心理,開展體驗式採摘。採摘遊的核心吸引力就在於遊客的體驗參與。遊客從城市來到郊區,置身於滿目的青山秀水,在旅遊觀賞的過程中首先獲得一種審美體驗。在園子中親手採摘新鮮水果,感受著碩果累累的豐收喜悅,感受到的是視覺、味覺、觸覺和聽覺上的全方位體驗。

“學一學”——科普藍莓生長小知識;“摘一摘”——親手摘取最新鮮,最好吃的藍莓;“做一做”——製作藍莓果汁、奶昔等;“嘗一嘗”——品嚐自己的勞動果實;“曬一曬”——拍取採摘的快樂時刻的照片,在你的朋友圈裡曬一曬。同樣是大學畢業、放棄研究生深造的李小玉紮根農村創業後,在形式上不斷出新,這五個環節不僅豐富了大家的採摘過程,也牢牢抓住了遊客,讓人流連忘返。

通過體驗式採摘,迦南美地有了一批穩定的忠實顧客,大多數顧客都去園內採摘體驗過,對產品品質,園內管理充分認可、肯定。想經常吃到新鮮、健康、美味的果蔬,但由於各種原因不能經常來,所以基地適時推出園內產品同城配送服務,顧客微信下單,產品晨採午到,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顧客手中,實現了從田間直接到餐桌。目前,基地不斷整合資源,擴大銷售服務範圍、品類,將村裡種植的大米、雜糧、蔬菜,養殖的笨豬、笨雞、笨雞蛋都直接配送到顧客手中,縮短銷售流程,提高利潤空間,和村民們抱團取暖,助力精準扶貧。

晨報融媒體記者 王曉丹 張秋夜 首席記者 崔皓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