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這麼多年來,我只想躲在音樂背後,躲在作曲家背後,這樣往往會讓音樂更有力量。」

—— 朱曉玫

朱曉玫,

“真正的鋼琴大師。

她演奏的巴赫,驚為天人!”

不用手機,不上網,從不宣傳自己。

60多歲還沒有華麗的演出服,一生視琴如命。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就連懟人無數的王思聰都高調讚揚她;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提起鋼琴大師,無數人都知道朗朗的大名。

但是朱曉玫是誰,何許人也?

這樣一位鋼琴大師,怎麼從來沒聽過?

大多數人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就連她的百度百科也這樣低調介紹:“一位目前不為人知,低調而有實力的中國鋼琴家。”

連具體的出生日期都沒,只說,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和多數著名的鋼琴家不一樣,朱曉玫十分低調,幾乎過著“隱士”般的生活,旅居巴黎塞納河畔。

演出時沒有華麗的服飾,甚至不願意多開音樂會。

這樣一位藝術家,從不願高調的出現在世人面前,她一生都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裡默默的彈奏著,奉獻著。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1

朱曉玫1949年出生於上海,在北京長大,從小就顯示出極高的音樂天賦。

8歲已經在電臺和電視上演奏,1962年考取了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可以說,前途一片光明。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但在1966年,她的命運來了一場猝不及防的風暴。

她被送到河北張家口鍛鍊,一待就是5年。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冬天的時候,這裡冷凍的連手都伸不直,但她還是對鋼琴和音樂念念不忘。

她費盡周折找到一臺破舊鋼琴,開始手抄曲譜,偷偷在農民家中練琴。

當時她的琴少了根琴絃,她竟然就用鋼絲代替。

在張家口的無數個夜晚,只要她坐在鋼琴前,彈奏著曼妙的音樂,就忘記了所有寒冷和孤獨。

5年時間,鋼琴和音樂成了她唯一能夠撐下去的動力。

“在田野裡工作完之後,每晚我都會去那裡練習,一開始我彈奏 Rachmaninov,但冬天實在是太冷了,也沒有暖氣,我彈奏不起來。

後來我記起我的老師曾告訴我,‘熱身的最佳方式就是彈奏巴赫’,我發現,不只是我的手在變暖,而是我的心臟,一切都變暖了。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2

1977年時,她順利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並在1979年考上了研究生。

同年,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來到中國訪問,在與這個知名國際大師接觸後,朱曉玫赫然認識到自己在鋼琴上的薄弱。

也一下看清了中國和世界在音樂教育上的差距。

她決定出國深造。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在周廣仁的幫助下,朱曉枚前往美國深造。

第二年開始就讀於波士頓的新英格蘭音樂學院。

在美國時的第一節鋼琴課,就給了朱曉玫當頭一棒。

老師對她毫不留情地批評說:

“你的手指跑得很快,技術絕佳,但是音樂完全不對。”

深受打擊的朱曉玫自嘲地說:“30歲的人連音樂的門都還沒有進呢,只會活動活動手指。”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她曾向波士頓交響樂團,首席女長笛手提出請求,以給她家打掃衛生為條件,換得在她家鋼琴上練琴的機會。

當時在美國求學的她,生活非常艱辛,每天靠打工生活。

在美國闖蕩的6年,她換了35個住處,做過保姆、清潔工,無依無靠。

那時她腦子裡只有兩件事,活著,學琴。

命運以痛吻我,我願報之以歌,所有美好的幸福都從音樂裡找。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3

6年後,1985年左右,朱曉玫決定離開美國,去往巴黎再闖一個夢。

這一次和在美國境遇不同的是,她得到了莫大的肯定。

她再度在巴黎音樂學院名師面前,彈奏起樂曲時,一個老教授老讚揚說:

“對不起,我教不了你,你已經很好了。”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這位教授被她的音樂深深折服和打動,並開始主動為她介紹教職工作。

還給她到了一處便宜的居所和7個可以免費練琴的地方。

自此之後,她每天的生活又開始打工,練琴。

但這次,她沒有像以前一樣拼命為了工作,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練琴上。

她的練習方法,像極了“苦行僧”一般。

“每天早上起來,我不接電話,不安排活動。在彈奏了3到4小時巴赫以後才會出門,進入日常生活。每天當我彈奏巴赫的時候,我都會覺得很幸福,巴赫是高尚的人性。”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這時候的她有時還會接到一些演奏的機會。

一次,在巴黎家庭音樂會上,她演奏了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一位老太太聽完非常感動。

立刻決定把她在塞納河邊的公寓,非常便宜的租給她住。

有了安逸的住所,朱曉玫徹底把自己沉浸在了音樂的世界裡。

只要周圍鄰居一出門工作,她就開始坐在鋼琴面前彈起心中的音樂。

每天至少5個小時。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有一次鄰居問她:“昨天你彈的是不是斯卡拉蒂的那個奏鳴曲?”

朱曉玫開始以為打擾到她了,就趕忙說對不起。

鄰居說,沒有,我覺得非常的優美動聽。

就這樣她過著安逸而又簡單的生活,在巴黎不經意的住了9年。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4

1994年,她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場獨奏演唱會,而且是在巴黎演奏。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一開始以為會非常的冷清,沒有人聽,沒想到音樂廳還是來了不少人。

連平日裡聽了無數遍的鄰居,都私下裡買了60多張票支持她。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朱曉玫一下子火了,媒體們紛紛稱讚報道。

44歲她,名字一下傳遍整個巴黎,甚至成了“朱曉玫現象”。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之後,只要是她的音樂會,就必定是場場爆滿,座無虛席。

面對突如其來,不絕於耳的讚賞,她卻說: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來聽,我很怕把我吹得太好,捧得太高了,那樣讓大家上當受騙,所以,我不要那麼多音樂會,寧願把時間用在練琴上。”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在許多西方人眼裡,朱曉玫指下的《哥德堡變奏曲》是獨一無二的。

“當我聽到有人說我在通過西方音樂傳達中國古代思想的時候,我感到非常興奮。
因為這正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並將繼續這樣做。”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圖片來源自紀錄片《朱曉玫與哥德堡變奏曲》

5

2014年,時隔50年之後,為了給媽媽還願,朱曉玫第一次回上海開音樂會。

演奏會當晚,四百多張門票搶售一空。

上臺時,她身上穿的那件中式長衫,已經20多年了,右肩還磨了個洞。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演出結束後,她這樣說:

“別人看我,覺得像苦行僧般,我自己覺得卻很快樂。以琴為伴,生活簡單,對鋼琴,我永遠不會厭倦,離開鋼琴,我基本就是個廢人。”

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天才,只有一生一心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人,才是了不起的。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已經60多歲的她,為了心中的理想輾轉了大半生。

她的未來還是以音樂為生,自己彈不了了,就去教學生,讓他們少走彎路。

她一生視琴如命,窮極一生都在追求心中熱愛的光。

這樣的大師,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傳揚嗎?

王思聰稱讚她比郎朗水平高,不上網,不做宣傳,卻名震海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