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纵有千般曲,人间再无张伯驹

世间纵有千般曲,人间再无张伯驹

张伯驹与张学良,袁克文,溥侗并称民国四公子。他出身豪门,精通诗词,痴迷戏剧,雅好收藏。

红学家周汝昌赞他:我所平生见到的,文化高人很多,这样人也少少的。

史学家史树青说他:我们近代没出过这样高的人,有学问的人,有涵养的人。

书画家启功推崇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

学者王世襄欣赏他: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

经济学家千家驹评他:真正不朽者,张伯驹是一个。

......

他富可敌国,也贫无立锥。纵观张伯驹一生,无论出身成就,还是为人处世,都可谓牛逼闪闪!

01

1898年3月,张伯驹出生于河南项城。

张家世代经商,积累起可观的财富,是当地有名的豪门巨贾。

商而优则仕,张伯驹的伯父(张镇芳)就是其中佼佼者,做到了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

张伯驹的姑父比伯父更有名,谁呢?鼎鼎大名的袁世凯。

官二代加富二代,张伯驹一出身就是高定配置,躺在终点线。

不仅如此,他还聪慧异常,九岁就会写诗,被称为“神童”。

这位“神童”在书堆泡大,且过目不忘。

一部《古文观止》能够倒背如流。354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有人穷其一生,也难通读,他却在20岁时,便已读完两遍。

除此之外,他还长得好看。

友人这样描述他:面庞白皙,身材颀长,肃立在那里,平静如水,清淡如云,举手投足间,不沾一丝一毫的烟火气。

世间纵有千般曲,人间再无张伯驹

温润如玉、静默如水,这样的张伯驹,让人连嫉恨都生不出。

家世显赫、聪敏好学、貌端气佳,简直就是高富帅加强版。

这在今天,妥妥的“国民老公”。

02

“这样的家世天资,是要开挂的节奏呀。”但得天独厚的张伯驹,却一直在“放弃”。

天资超逸的张伯驹,16岁就考入陆军混成模范团,并一度做到了旅长。

然而,官场的腐败气息和堕落作风,让张伯驹非常反感。后来,看透军阀混战,他叹息:内战军人,有什么光荣的。

28岁这一年,张伯驹辞去一切职务,告别军界。

1915年,张镇芳在袁世凯的支持下,创立了北方第一家商业银行—盐业银行。深受伯父喜爱的张伯驹,被当成了接班人。

投身金融界,张伯驹也不愿。

直到1933年伯父去世,他才挂了个总稽核的闲职,不理任何实务。

北平解放前夕,张伯驹拒绝离开,并积极劝说傅作义投诚。

他以鉴赏收藏为由,多次邀请傅作义一干人到家里,“一定要把北平保下来,这么好的城市不应该毁于战火。”

事后,有朋友玩笑:“你立了大功,可以向新政府要个官来当当。”

张伯驹淡然一笑:“我不要官,也不要钱,我还是继续画我的画吧。

见过世面的人,果然没什么欲望。

世间纵有千般曲,人间再无张伯驹

张伯驹与妻子潘素(青年时期)

3

那他在干什么?玩,还玩出了大名堂。

他玩书法,自创了“鸟羽体”,并写了一本《中国书法》,讲述自有毛笔始,篆、隶、行、草、真、楷的发展及变化。

画家刘海粟看到他的鸟羽体,啧啧称奇:运笔如春蚕吐丝,然中锋用笔,却骨力内含,飘逸酣畅。

还感叹无人继承。

世间纵有千般曲,人间再无张伯驹

张伯驹的“鸟羽体”

他玩京剧,与京剧泰斗余叔岩编写《近代剧韵》,系统介绍京剧十三韵。

1930年,张伯驹与梅兰芳、余叔岩等成立“国剧学会”。

四十岁生日之际,张伯驹为赈灾,组织了京剧史上最有名的演出—《空城计》。

余叔岩、杨小楼、王凤卿、程继先,四大名角同场飙戏,被称为“艺坛最后一次绝唱”。

他玩诗词,成立诗词研究社,人称北派第一词人,写下《丛碧词》等数本著作。

他还玩古琴、绘画······都有不菲的成就。

也许你会感慨:“张伯驹天赋真是太好了。”

但世界上哪有天赋是天生的,你不厌其烦的,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不厌其烦“四个字,一笔一画都是汗水。

就这样,张伯驹在做顶级玩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世间纵有千般曲,人间再无张伯驹

准备登场的张伯驹(右)

4

他玩收藏,玩成了天下收藏第一人。浏览张伯驹的收藏名单,绝对让人目瞪口呆。

《平复帖》—中华第一帖,中国最古老的书道瑰宝。

《游春图》—中国现存最早的画作,有“天下第一画卷”之称。

《上阳台帖》—”诗仙“李白唯一传世真迹。

《百花图》—中国第一位女画家的存世之作。

《雪江归棹图》—宋徽宗赵佶所绘。

《张好好诗》—唐代诗人杜牧的书法作品。

《道服赞》—宋代范仲淹的真迹。

《诸上座帖》—宋代黄庭坚书法珍品。

······

这些收藏,几乎都是孤品,堪称国宝中的国宝。

世间纵有千般曲,人间再无张伯驹

道服赞

大收藏家章伯钧说:我收藏的书画,有五千件之多,但全卖掉,未必能换张伯驹一件。

马未都说:“今天创世界拍卖纪录的藏品,没一件可以和张先生的藏品比。”

高晓松更是直言不讳:“张先生的东西放今天,没人买得起,没价。”

张伯驹的收藏件件顶级,还数量庞大。

古画字帖,记录在册的就有一百多件。他的藏品支撑了半个故宫,坊间更说“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


世间纵有千般曲,人间再无张伯驹


李白的上阳台帖

5

张伯驹在收藏界,有一雅号—京城“怪爷”。

他怪在哪里?

历代收藏家,都喜欢在藏品上加盖图章,张伯驹很奇怪。

他从不留任何痕迹,只是赏玩。

收藏之人,大多非富即贵,生活奢靡,张伯驹很奇怪。

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也不讲究派头,常年一身长衫,一点都不像“有钱人”。

别人收藏,大多低买高卖,赚取大量财富,张伯驹很奇怪。

他只买不卖,你说他家底厚吧,他和妻子潘素却为了钱给别人作画。

但为了收藏,张伯驹是真正的豪掷千金。

世间纵有千般曲,人间再无张伯驹

游春图

1946年,古玩商人马霁川欲将《游春图》卖至海外,要价800两黄金。

张伯驹听闻此事,急忙找到故宫博物院,“你们把它买了吧。”当时物价,一两黄金就可以买一小院子,这可是800个院子呀。

故宫博物院表示无力购入。

张伯驹多方周旋,讲价至220两黄金。但当时,张伯驹手中连50两黄金都没有,怎么办呢?

他变卖了住宅—丛碧山房,占地15亩的李莲英旧宅。

一万平米的北京四合院,如果留到今天,光地皮就是数十亿。

世间纵有千般曲,人间再无张伯驹

百花图

此前,他还以110两黄金购入《道服赞》,四万大洋购入《平复帖》······就这样,张伯驹为了收藏,散尽家财。

多年后,他吐露心声:“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卖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

6

1941年,日本人想买《平复帖》,出价30万,张伯驹严词拒绝。

之后,张伯驹遭到特务绑架,索要巨额赎金,想逼迫他卖书画。

张伯驹斩钉截铁叮嘱妻子潘素:“我收藏的那些书画,不能卖,他们要撕票,随便。”

死扛八个月,张伯驹才被释放。

动乱年代,为使这些珍宝不受损毁,张伯驹夫妇历尽艰辛。潘素就曾将藏品缝进被子,来躲避搜查抢夺。

在张伯驹眼里,这些藏品的价值,比性命重要。但当王世襄对他提出:“我想研究《平复帖》,能去你家看看吗?”张伯驹当即答道:“你拿回家看吧。”

这一看就是一个多月,王世襄借此完成《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一文。张伯驹却从未对人说起这件事。

世间纵有千般曲,人间再无张伯驹

中华第一帖

1956年,张伯驹将《平复帖》《游春图》在内的八件国宝捐给故宫,并谢绝20万奖励。

后来,他又陆续将全部藏品,无偿捐献给故宫、吉林博物馆。

很多人不理解:“耗尽家业收藏,为何又无偿捐之?”

张伯驹回应:“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我的收藏,不一定要一直跟着我,只要在我们的国土上,传承下去就行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张伯驹是真正的名士!

7

1966年,“文革”席卷全国,掀起“打右”风潮。

大多数人说起自己划右,不是愤愤不平,就是泪流满面,张伯驹却泰然处之。

他的棋友陈毅说:“你这样的人都被打成右派,我该向你道歉。”张伯驹无所谓的一笑:“我看古画也有过差错,为什么不许别人错给我一顶帽子呢?”

这真不是客套话。“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是张伯驹的处世哲学。

白天,张伯驹被拉着游街批斗。晚上,他仍有闲情逸致,拉着妻子写诗作画。后来,他们还将这些画装订成册。

时间太少,好玩的事儿太多,张伯驹从不纠结。热爱生活,何尝不是一种能力。

世间纵有千般曲,人间再无张伯驹

人们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但无论奢与俭,张伯驹看待生活都一个态度。

有10个管家时,不讲究,精神世界富足。穷困落魄时,不将就,精神世界安宁。

王世襄回忆:“在1969年到1972年最困难的三年,我曾几次去看望他。除了年龄增长,心情神态和二十年前住在李莲英旧宅时并无差异。不怨天,不尤人,坦然自若,依然故我。”

1982年初,张伯驹84岁,生活窘迫,去餐厅点餐,只点一碗汤,两片面包。他喝过汤,缓慢从容的将面包涂上黄油和果酱,用方帕包好,带回给病重的妻子。

这一幕被画家黄永玉撞见,后作画—《大家张伯驹先生印象》,称其清贫之中不失贵族之气。

别人是跌倒了再站起来,但张伯驹从来没有跌倒。

真正的贵族,宠辱不惊,淡定自若。无论身处何地,他都有自己活法:坐观云起,笑看落花。

张伯驹是真正的贵族!

世间纵有千般曲,人间再无张伯驹

老年时期的张伯驹

8

1969年,“第一大右派”章伯钧逝世,没人敢去凭吊。

张伯驹在报上看到章的死讯,毅然拄着拐棍前往,章伯钧妻女见之,顿时落泪:“伯钧相识遍天下,逝后慰问者,你是第一人。”

这就是张伯驹,不论潮涨潮落,他都一如既往地守着做人的根本。

袁世凯复辟失败后,袁家没落,袁克定生活艰难。张伯驹也不宽裕,但仍将其接到家里:“他不去华北伪政权任职,我欣赏他的气节。”

这一养就是十年,直到袁克定1955年去世。

“反右”运动中,京剧演员钱宝森曾批判张伯驹。

但后来,钱宝森去世后,张伯驹托人带去一百元赙仪。当时,一月伙食费不过十元,张伯驹也不再是豪门公子,生活并不宽裕。有人劝他:不必给这么多,意思意思就行了。但张伯驹一口回绝:“当初他帮我打把子,有过交情。”

助人于危难之时,分是非黑白人心,张伯驹心中,有真正的侠义!

世间纵有千般曲,人间再无张伯驹

最考验人性的,不是在顺遂如意时,而要看一个人失意时。失意时,所有的伪装都会消失。

前半生,张伯驹得意,有选择做自己的自由。后半生,张伯驹失意,仍有做自己的勇气。

张伯驹的家世,的确让人艳羡。但张伯驹的牛逼,在于他的处事态度: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得意不忘形很难,失意不忘形更难。在千灾万劫中的从容,才是真牛逼。

不管经历什么,都舒展着眉头过日子,有贯穿生命的爱好,内心丰盛安宁,性格澄澈豁达,待人真诚,对事热忱。

人生起起落落落落,但总有这样一种人,鲜活而不认命,认清世界,依然热爱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