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此地盛產神仙,有一個去世,身輕如蟬,看到人卻說不上原因

華亭歷史悠久,北魏普泰二年(532)因戰事之需,築城置華亭鎮,因皇甫山麓有華尖山亭而得名。

這裡自古就是一快產生過出將入相名人的熱土。

因為北有“雄秀甲於關塞”的崆峒山,南有“天地之奧區”的龍門洞,是產生神仙的搖籃。

他們南北往來必須經過華亭,華亭就與神仙結緣。

這裡也留下了許多關於神仙的傳說。

平涼此地盛產神仙,有一個去世,身輕如蟬,看到人卻說不上原因

李大乘出生於甘肅省平涼府華亭縣的大戶人家,自小就跟隨父親學習儒家禮儀,尤其擅長修辭和翰林文章,科舉考試鄉試中考中秀才,中年時候屢次考試都沒有通過,於是就出產生走出紅塵的志向。

平涼此地盛產神仙,有一個去世,身輕如蟬,看到人卻說不上原因

到元代大定戊戌年秋天,丹陽祖師從西面化緣歸來,他盛情邀請到家裡以師徒之禮奉伺,丹陽祖師每天給他講解道家玄妙知識,他聽的入了迷,就離了妻子,拋棄了家庭的拖累,執意拜丹陽祖師為老師,丹陽祖師就給他取名大乘,號靈陽子。

他學習很用功,進步很快。

平涼此地盛產神仙,有一個去世,身輕如蟬,看到人卻說不上原因

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年)己亥二月十五日,丹陽祖師在李大乘家的花園裡劃圈修建了一處靜室,約定同住一百天為時間,並贈詩一首,“西北亭川環堵居,此中堪可隱吾軀,眼前碧竹數君子,面對青松二丈夫,流水假山兒戲爾,清風明月汝知乎,若能悟解子栽韭,有份靈光赴玉都。”

平涼此地盛產神仙,有一個去世,身輕如蟬,看到人卻說不上原因

丹陽祖師見到李家花園裡有一棵林檎樹已經乾枯很久了,就讓在四月十四日移栽到環內,又做了一首詩:“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天地入寶瓶,七十二候足”後來到五月二十日,青芽遍吐、枯杆復榮。

丹陽祖師給李大乘說:“四月十四日是呂純陽祖師的誕辰,到此日我的生辰,相去三十六日,天地晝夜相合為七十二候足矣。”

李大乘於是作《異木記》來記載這件事的神奇,並刻在碑石上,以示久遠。

平涼此地盛產神仙,有一個去世,身輕如蟬,看到人卻說不上原因

不久,丹陽祖師與李大乘一起到了終南山祖庭,居住了數年時間,屢次開導啟發,使李大乘也很快得道成仙。

公元1182年,丹陽祖師將要到山東去,邱長春祖師對李大乘說:“中國的道教大業將要在東方興盛起來了”。當時館陶(河北邯鄲)人劉武節在陝西戶縣做官,與李大乘關係很好,任期滿後,也要回家,請李大乘一起到他老家去,到家後,修了一座道庵居住,最後劉武節也入了道,做了李大乘的關門弟子。

平涼此地盛產神仙,有一個去世,身輕如蟬,看到人卻說不上原因

後來道教更加興盛,教徒雲集很多,又過了幾年,李大乘因為一點小病去世,他的身體像蟬蛻一樣輕盈,毫無重量,遠近看到的人都感到奇怪,卻說不上是什麼原因。

他的徒弟按照道教禮節把李大乘葬到道庵的旁邊,關中經過兵亂以後,道友在李大乘家鄉華亭縣丹陽祖師營建的環型花園內修建了太清觀,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歲月湮滅無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