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國」佛劉:清泉寺的遺憾

「行走中國」佛劉:清泉寺的遺憾

我去清泉寺的時候,正好是十一黃金週,因為擔心外地景區的擁擠,便選擇了這樣一處離家不遠的寺廟。

清泉寺位於涉縣東南15裡石崗村南的青頭山腰,但需要從原曲村北面的山間小路攀援而上,其中有一段路面很陡,目測大約有60度角了,對喜歡戶外運動的人來說,似乎又是一種挑戰。

據涉縣誌所記,清泉寺建於漢代,“嘉慶戌申二十七年(1548年),僧果年更拓而大之”。在唐代,稱淨化寺,梁宋叫清碧寺,明清叫清泉寺。寺前有二泉,一名甘露,一名玉液。泉水出自石壁間,細若懸絲,白如素練,甘美清洌,故名清泉寺。

「行走中國」佛劉:清泉寺的遺憾

清泉寺與開發寺、洪福寺並列涉縣的三大寺廟,蓋因為它歷史的久遠和規模罷。我曾去過開發寺兩回,那裡保存還算完好,在寺廟主持的操持下,開發寺的香火越來越旺盛,影響也越來越大。洪福寺自從被日本鬼子燒燬之後,就一直也沒有重建,現在那裡除了還有一座重建的小殿之外,原址上已經是一所小學和民居了,現在想重建已經很難。而清泉寺,雖說遠離村莊和喧囂,寺廟應該能夠完整的保護下來,可是在1980年12月,還是因為當年一個社員的用火不慎,大部分建築都毀於一旦,只留下了藏經閣、天王殿、山門、鐘鼓樓等,這不能不說是涉縣的一大遺憾。

「行走中國」佛劉:清泉寺的遺憾

經過漫長曲折的崖畔小路,再穿過那道名曰“寶坊”的石券門,便是清泉寺的所在了。在涉縣的很多村落,都有這樣大小不一的石券門,我不知道石券門所起的具體作用,但有這樣一道券門,似乎就有了呼應和防禦的意思。而對於一座寺廟,這樣的石券門就有了幽深和曲折之感。

清泉寺正在修整當中,寺門口搭滿了腳手架,有民工蹲在上面一筆一筆的描畫,我不反對他們對古寺的保護性修復,只是對於我這樣遠道而來的遊人,卻不能不說又是一個遺憾。清泉寺收門票,這與涉縣其他的寺廟又有所不同。

現在的清泉寺重修於1982年,已經是省級的文物保護單位了。那些腳手架,也彰顯了保護部門對清泉寺的一種態度,在我看來,還算及時。

「行走中國」佛劉:清泉寺的遺憾

清泉寺門口道路的兩側,排列著很多的碑刻,看上去很有些惹眼。那些碑文多為現當代文人雅士所書,或規整,或遒勁,處處顯示出文字和寺廟的相輔相成。這樣的景觀在其他的寺廟裡也並不鮮見。

寺院的門口有一對石獅,石獅雕工精細,線條流暢,技藝純熟。石獅身上有很多精美的雕刻,“鹿銜梅枝”,“喜相逢”、“牡丹引鳳”、“馬上封侯”等等,多寓意著國泰民安、政通人和的美好象徵,據明嘉靖抄本《涉縣誌》所記,這對石獅應屬宋元時期。撫摸著那些細密的紋路,似乎那時的時光還在身邊。

寺中的古建築不多,在藏經殿前廊東西兩側,各嵌“龍”、“虎”二字。據說“龍”字為張道陵所書,“虎”字為康熙御筆。相傳康熙至河南微服私訪時曾於寺中小住數日,期間留下此幅真跡。所書雖為“虎”字,但細一看竟然頗具龍姿。在藏經殿後牆嵌有“白鵝飛到鳳池中”石刻一塊,相傳為書聖王羲之真跡,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行走中國」佛劉:清泉寺的遺憾

寺廟的中間,是那些被燒燬建築的舊址,石質的地基,廊柱,似乎在等待著什麼,而遍佈其間的菜蔬、花朵和野草,則沒有受季節的影響,依舊開自己的花,結自己的果。

清泉寺中還沒有主持,也許不是沒有,只是還沒有到來,這一點與開發寺相比,多少令人有些遺憾。

倒是寺後的古松,使這座寺廟有了滄桑的感覺。三棵古松,幾百年的樹齡,懸于山崖之上,鳥瞰大地。很有蒼勁的味道。

「行走中國」佛劉:清泉寺的遺憾

按工作人員所指,我找到了那兩眼清泉。依舊是兩泉,從石縫中流出,只是水流不大,涓涓細流,日夜不停,卻也需要毅力和耐力。上千年的時光,就在這樣的流淌中悠然而過,也是一個奇蹟了。我接了一瓶,喝了幾口,雖然沒有甘美清洌那樣的感覺,卻也清涼可口。

返回時,我帶上了一瓶清泉寺的泉水,也許只有這樣,才能減輕一座古寺所帶給我的遺憾。

「行走中國」佛劉:清泉寺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