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人民軍戰鬥力如何?給志願軍打個醬油,表現還是不錯的

朝鮮戰爭爆發時,人民軍有三分之一的兵員曾參加過解放戰爭。其第5、6、7師團就是原解放軍164、166師及47軍中的指戰員改編而成。第1、2師團中,也有不少曾在中國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指戰員。其餘三分之二的兵員雖無戰鬥經驗,但在蘇軍顧問指導下,經過了數年嚴格訓練,加之配備了全套蘇軍輕武器,因此戰鬥力也不差。

不過,朝鮮戰爭爆發後不久,在邊境警備隊基礎上擴編而來的第8、9、10、13師團,由於緊急補充了大量新募人員,訓練不足,戰鬥骨幹不足,軍官素質不足,因此其整體素質與早期編成的7個師團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在美軍介入後,人民軍速戰速決的希望破滅,一線的人民軍各部損失極為慘重。在這種情況下,人民統帥部熱衷於將境內動員的人力組建新的師團、旅團。到1950年10月,人民軍陸軍番號擴充28個師團,3個坦克師團以及一些旅團和警備隊。新組建部隊由於訓練不足,極度缺乏戰鬥骨幹,其實際戰鬥力非常有限。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前線人民軍各部的補充卻是以在韓國徵召的新兵為主,以北方動員兵力補充為輔。韓國徵召的新兵僅僅經過3至5天,最長不超過7天的訓練即補入作戰部隊,其戰鬥素質可想而知。由於損失慘重,大田戰役結束後,前線人民軍雖然在戰役間隙儘可能整補兵員,但一線各師團的實力平均都在編制數的一半以下。在北方老兵的帶領和監督下,韓國新兵尚能一戰。但美軍仁川登陸後,戰場形勢逆轉,釜山前線人民軍大潰敗,這時,各部隊的韓國籍新兵大量逃亡,由此形成連鎖反應,更加劇了前線部隊士氣的崩潰。


朝鮮戰爭,人民軍戰鬥力如何?給志願軍打個醬油,表現還是不錯的


志願軍入朝後的第1、第2次戰役,人民軍正在重新整編,因此鮮有成建制部隊參戰。從第3次戰役起,經過短暫休整的人民軍經常在前線保持3、4個軍團的兵力與志願軍協同作戰。但由於部隊缺額過多,重武器損失殆盡,因此其戰鬥力下降明顯,無力擔負主攻任務,只能在次要作戰方向上配合志願軍作戰。

志願軍發起第3次戰役時,在前線配合作戰的人民軍有1、2、5共3個軍團、14個師團的番號,但總人數僅75000人,平均每個師團僅5000人左右,不僅編制的一半,且重武器擁有量極少,戰鬥力孱弱,只能作為輕型步兵在次要方向上搞迂迴滲透。1951年第5次戰役結束,戰線基本穩定下來,雙方均轉入固守。人民軍才在中方的建議下著手整編,將18、19、31、32、36、38、41、42、43共9個師團撤編,並將每個軍團整編為3個師團,精簡下來的軍官和士兵補充到其他編制不全的師團中去,這樣才使每個師團兵員增加到了7000人左右,部隊的凝聚力、戰鬥力也有所增強。與此同時,在大後方徵集新的兵員,不再急於調上前線,而是一邊開展軍政訓練,一邊負責警戒東、西海岸。待訓練到一定程度,才成建制調往東線替換久戰疲憊的部隊擔任陣地防禦任務。

1951年美軍的夏季攻勢中,主要集中兵力攻擊人民軍駐守的東線陣地。戰役期間正是雨季,洪水使得運輸極為困難、糧彈兩缺,人民軍抱著寸土必守,寸土不失的信念頑強抵抗,打出了著名的“血染嶺”和“傷心嶺”,給美韓軍有生力量以巨大殺傷,也讓第12師團一洗前恥,得到了一個翻身的機會。


朝鮮戰爭,人民軍戰鬥力如何?給志願軍打個醬油,表現還是不錯的


1952年的中朝聯軍全線戰術反擊,一線志願軍7個軍和人民軍1、3軍團,先後對60個目標攻擊77次,最後鞏固佔領17個點,全部都是志願軍戰果。人民軍對當面美25師,偽8師,偽5師各選定一個目標攻擊一次,斃傷1700人,但未能收復任何一個陣地。

1953年夏季反擊戰第1、第2階段,志願軍6個軍對敵攻擊54次,收復土地56.5公里,斃傷敵35339人。因為志願軍攻勢猛烈,美偽軍將偽11師,美45師從東線抽調走,換上了戰鬥力更弱的美40師、偽21師。人民軍第3、7軍團趁機對美40師,偽12師,偽21師,偽15師陣地選了10個點發起攻擊,作戰11次,僅收復土地1.5平方公里,斃傷5864人,自己傷亡1644人。

到1953年,經過兩年多的動員和整訓,人民軍擴編為45萬人,裝備已經恢復到戰爭初期的水平,但其戰鬥表現與開戰初期以及陣地戰初期都相距甚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金雄、武亭、方虎山等高級將領陸續遭到排擠,新晉將領的指揮能力和實戰經驗相對弱一些;另一方面,由於持續不斷的戰爭,人力資源已經被動員到極限,美軍不斷的空襲使得人力、物力損失極大。到朝鮮戰爭後期,人民軍為減少損失,急於結束戰爭,為此不惜準備在談判中就戰俘問題作出重大讓步。雖然在蘇聯的協調下,中朝雙方對外保持了一致,但朝方越來越傾向於保存有生力量。因此到戰爭後期,人民軍的戰鬥意志有明顯下降。

綜合戰場表現來看,戰爭初期的人民軍戰鬥力最強,大田戰役後戰鬥力明顯減弱,美軍仁川登陸到志願軍結束二次戰役,人民軍的實力、士氣和戰鬥力下降到了谷地。第3、4、5次戰役中,人民軍戰鬥力有所恢復,到1951年的夏季攻勢,戰鬥力恢復到了戰爭後期的最高水平,但與戰爭初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總體來說,志願軍參戰後,給志願軍打個醬油,還是表現不錯的。


朝鮮戰爭,人民軍戰鬥力如何?給志願軍打個醬油,表現還是不錯的


縱觀朝鮮戰爭,人民軍戰鬥力最強,功勳最卓越的非近衛第6師團莫屬。該師團前身為李紅光支隊,後來的東野獨4師,4野166師。李紅光支隊雖然後來改編為獨立師,但其戰鬥力卻比一般的野戰師要稍強一些。朝鮮戰爭初期的第7師團全部是由東野10縱中的官兵組成,可以視為10縱的濃縮版。這個師團在戰爭初期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改編為12師團後有所起色,榮獲“安東師”的榮譽稱號。在其後的一系列戰鬥中,尤其是在1951年夏季防禦戰中,12師團在“血染嶺”爭奪戰中英勇頑強,表現和近衛第6師團不相上下。相比之下,第3、4師團雖然在戰前被人民軍軍統帥部認為是精銳,但在其後的一系列戰鬥中,戰鬥力及戰果並不突出。

東北野戰軍10縱在12個野戰縱隊中,資歷足夠老(前身是359旅一部),但暮氣沉沉,進步甚慢,遠不及一些新部隊,甚至一度有被降格為獨立師的危險。梁興初接手10縱後,10縱戰鬥力有所提高,黑山阻擊戰打了個翻身仗,為全殲廖耀湘兵團貢獻甚大。但綜合其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和戰績,在東野各縱隊中僅能排在三流水平。

因此可以認為,理論上,人民軍開戰之初最強的師團戰鬥力略高於東北野戰軍10縱,勉強達到了東北野戰軍野戰部隊的二流水平。實際上,47軍參戰後打出的戰鬥水平遠超人民軍各部,甚至在志願軍中也算打得好的,一下子打成了主力。可見理論只是紙面,實際作戰人民軍最強師團的戰鬥力也就是東北野戰軍三流部隊水平。鑑於東北野戰軍在解放軍各野戰軍中戰鬥力最強,既然人民軍最強師團能達到東北野戰軍三流部隊水平,從人民軍總體戰鬥力來看,頂多達到解放軍三流野戰部隊水平。

如果您對文章還算滿意,請在文章下方“生機大會人氣榜”給我投票,每人每天可以投5票哦。不勝感激,滴水之恩必湧泉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