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陽先生簡注《黃帝陰符經》

劉誠陽先生簡注《黃帝陰符經》

首先,令人們感到不解的是這部經書的名字,為什麼是《陰符經》,為什麼不叫《陽符經》呢?

有學者認為陰為暗,符為合,陰符就是天機暗合於行事之機,乃是取暗合於道的意思。這種認識有一定的道理。萬事萬物有 陰 陽 兩面,陽面是可知可見的,陰面是不可知不可見的,可知可見的事物各有分別,不可知不可見的一面就是事物背後的道。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萬物都由道而生,道是統一的,沒有差異不同的。所以《陰符經》,也可以名為《無為合道經》。

例如,《黃帝內經》中講賢人: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此中亦有“陰符”之意。

劉誠陽先生簡注《黃帝陰符經》

還有一種看法,是說古代的兵符,分為兩片,陰符和陽符,帝王持陰符,將帥持陽符,陽符正好可以鑲嵌進陰符,皇帝把陽符賦予將帥,將帥才可以調兵遣將。也有暗合之意,又隱喻陰符經,為帝王之經,為執拿天地總綱大道之經。

唐代發現《陰符經》的李荃是個死讀書讀死書的典型代表,驪山老母告訴他,這部經上可以修道成真,中可以治國安民,下可以強兵演術,不同的人都可以從這部經裡得到道、法、術,於是李荃果然把這部經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神仙抱一演道章,中篇富國安民演法章, 下篇強兵戰勝演術章。

劉誠陽先生簡注《黃帝陰符經》

那麼《陰符經》到底說了些什麼呢?

這裡有四個字,可以概括全篇,生,殺,盜,機。

生 就是生我,對我有利;殺 就是克我,對我有害。

盜 古人說,盜者,私利物也。不管是告而取之的搶劫還是不告而取的盜竊,覺得這個東西對我有利,就拿過來。我盜天,是生我、殺天;天盜我,是殺我、生天。生殺,就是盜。

機 時機,機變,關鍵。生殺 的 時機,生殺機變的關鍵之處,猶如陰陽轉化的關鍵點。

所以《陰符經》,就是講的 盜機 ,即相生相殺以及生殺的關鍵所在。

劉誠陽先生簡注《黃帝陰符經》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老子《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師法天地而學道行道,當然可以了。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天地間有五行相生相盜的道理,你能夠弄明白這個道理,把它運用到天地的身上,你就發達了。宇宙運行的道理盡在掌握之中,各種變化造化都與自身相應,都可以運用來向著對自已有利的一面發展。奇門遁甲的《煙波釣叟賦》中也說:若能了達陰陽理,天地都來一掌中。《黃帝內經》曰:提挈天地,把握陰陽。。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人為天地之靈、萬物之靈,天地性靈生而為人,而人心機變不定,學習天地運行的道理,可以使人心得到安定,發現自己的本性。

劉誠陽先生簡注《黃帝陰符經》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天時運行到了矛盾激發的時機,斗轉星移,就會發生天災。地氣運行到了矛盾激發的時機,蛇蟲鼠蟻紛紛爬出來,可能出現地震、火山等災害。人世運行到了矛盾激發的時機,擾動天下大勢,天翻地覆。如果能順天應人,使人世的矛盾應天時地氣的矛盾而激發,各種變化就能紛紛沉定下來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

人的天性雖然有聰明有蠢笨的,但都可以收束斂藏起來。九竅之中最為關鍵的是耳、目、口三竅,我們道家稱耳目口為三寶,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休洩漏,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三竅能動也能靜。三竅過動就如同木生火,雖然火為木生,但火大了,就反過來燒掉木頭,生就變成了殺,就成了災禍了。就像國家內有奸邪一樣,時機到了就導致國家潰亡。

劉誠陽先生簡注《黃帝陰符經》

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懂得按上面這些道理修煉,就可以稱為聖人了。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天有生殺,就是大道至理。天地生萬物,而又盜取萬物,這是天地萬物的循環流通之理,而萬物與人之間,同樣相生相殺相互盜取。天地、萬物、人這三盜能夠相宜,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三才就安定了。而《道德經》中: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這就是三盜不宜,三才不安的例子。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所以說:得其時而食,適合進食的時間進食,四肢百骸都會得到調理感到舒暢。得其機而動,適合行動的時機行動,萬物變化都會理順而安定下來。這裡參見《道德經》上善若水 一章,事善能,動善時這一段話,道理是一樣的。人們都見到神奇的事情,覺得很神奇,卻不知道為什麼說平凡的事物也是神奇的。

這句話可以參見《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一段。你看日月運行的規律具有定數,日月的大小變化具有定數。看起來平平無奇沒有什麼神異的地方,但卻有著普照天下庇佑萬民這樣的大功績發生,就顯現出了日月的神妙聖明。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這個盜機,就是生殺得當的時機,天下人少有能見到的,少有能知道的。

類似的話《道德經》也說過: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有智上士得到了這個道理,親自去踐行,就能得到養生的效果;愚昧小人得到這個道理,不能瞭解真意胡亂施行,就反而會傷身害命。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瞎子善於聆聽,聾子善於觀察,斷絕一處所用,在其他方面就能獲得加倍的效果。如果把耳目口的識神都收回來一日一夜,那麼就能獲得加倍再加倍的效果。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心神是為了認識萬物而生,卻又因為把心神消耗在萬物上而死,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眼睛。所以老子《道德經》說:塞其兌,閉其門。

劉誠陽先生簡注《黃帝陰符經》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上天看上去沒有給人恩德,但卻產生了大恩德,這就是因為生殺得時,至公至私。即便是迅雷烈風,也能讓萬物蠢然萌動,驚蟄一聲雷,蛇蟲就動起來了。大風一起,必有云雨。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

人生至樂在於性情有閒餘,人生至靜在於性情清潔。上天之道,有生有殺,不偏愛萬物,可以說是最自私的,但是客觀上恩養萬物,又是大公無私的。上天統攝萬物的方法在於調和陰陽氣機,使一切得其時而動。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生死互根,恩害相生,這其中就有一個轉化的時機,是關鍵所在。

劉誠陽先生簡注《黃帝陰符經》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

腦殘把天地規則奉為圭臬,我卻以為順時應物才是智慧。人們把愚弄欺騙當做準則,我把至誠無欺作為準則。人們把奇異的事物看做神聖,我卻把平常的事物看作神聖。例如,牛頓看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由這個平時人們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平常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為道家是中國古代的科學家。這段經文描述的,其實就是我們現代人通俗所講的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劉誠陽先生簡注《黃帝陰符經》

故曰: 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所以說,如果行不得其時,動不得其機,就如同沉水入火,有殺無生,自取滅亡。

《陰符經》三百餘字到這裡就結束了,後面的部分內容是後人添加的,就不講了。總結一下,陰符經三百字講的就是,天人互盜,生殺有時,應機而動。

這也是說修煉的準則,在於流通 和 循環 ,更在於把握流通和循環的時機火候。

我們道家古法風水的核心要義,也在於這個 流通 與 循環 之道。

懂得這個道理很容易,真正能夠做到這些,真的就是聖賢了。

劉誠陽先生簡注《黃帝陰符經》

《黃帝內經》中的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就是善於把握陰陽、調和四時、法則天地、辨從八風。無為而合道,是善於盜機的人。

變化具有定數。看起來平平無奇沒有什麼神異的地方,但卻有著普照天下庇佑萬民這樣的大功績發生,就顯現出了日月的神妙聖明。

這個生殺得當的時機,天下人少有能見到的,少有有能知道的。有智上士得到了這個道理,親自去踐行,就能得到養生的效果;愚昧小人得到這個道理,不能瞭解真意胡亂施行,就反而會傷身害命。瞎子善於聆聽,聾子善於如果行不得其時,動不得其機,就如同沉水入火,有殺無生,自取滅亡。

《陰符經》也就三百來字,言簡意賅,我們可以看到,道家經典素來不喜歡迎合社會大眾的口味(實際上是弱者思維)去煲什麼心靈雞湯之類。天道,地道,人道,道法自然,本來是什麼樣就怎麼樣說,所以道家的聖賢叫做“真人”,也只有真人才會說出諸如“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等等這些一般社會大眾難以接受的真話。(關於“真人”,可參見劉誠陽先生另眼看《封神》之哪吒的師父為什麼稱之為“真人”?)

所以道家文化基本上總是小眾的,在歷史上成為社會主流文化的時期是很少的,歷代只是在少數知識階層中進行傳承。當然,這樣的事實結果也是完全符合天道的。天道的法則 就是:宇宙中能量強大的事物佔少數,能量弱小的事物佔絕大多數,相互之間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維持平衡。大到宇宙星空,例如,太陽系中質量最大,能量最強的天體是太陽,太陽系中無數小的天體都按一定軌道圍繞它進行運轉;小到蛇蟲螻蟻,例如,唐詩中關於蜜蜂的那句詩文: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萬事萬物,莫不符合天道。當然,風水堪輿之道也是遵從於天道法則的,具體闡述留待後續劉誠陽先生白話風水學專題進行分享。

劉誠陽先生簡注《黃帝陰符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