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與魂 ——推動黃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吳忠篇

河與魂 ——推動黃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吳忠篇

河與魂 ——推動黃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吳忠篇
河與魂 ——推動黃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吳忠篇河與魂 ——推動黃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吳忠篇

天下黃河富寧夏,最美就在青銅峽(圖片由青銅峽市委宣傳部提供)

河与魂 ——推动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吴忠篇

大河流潤,沃野千里。

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掙脫座座高山、道道峽谷的束縛,揮別無垠大漠的蒼涼,黃河終於在吳忠擁抱到滿眼的沃野——“天下黃河富寧夏”。

大禹文化園內,身高20多米的大禹站像,手持石耜,櫛風沐雨,開山治水,戰天鬥地的形象化身,在黃河兩岸婦孺皆知,耳熟能詳。

黃河水利博物館內,一件件古舊農機具、水車、羊皮筏子、木質涵洞等,向來者訴說著黃河孕育的農耕文明,見證著吳忠人民不為水患,發揮民間智慧變水患為水利的奮鬥史,抗爭史,治水史。

走在吳忠市黃河兩岸,處處可見以黃河為主題的文化地標。千百年來,因河而興、因河而盛的這座城市,孕育了深厚的黃河文化底蘊,熔鑄黃河之魂:自強不息,奮鬥不止,不屈從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再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存哲學,從而引領歷代百姓從農耕文明走向工業文明,再闊步邁向生態文明的歷史更迭。

因水利導 利用自然

黃河流經寧夏397公里,流經青銅峽62.8公里,也是黃河流經寧夏的精華之地。

青銅峽得名,不是因為產青銅,而是源自大禹治水的神話傳說,傳說中,上古時期,黃河水被堵在青銅峽境內,時常造成兩岸人民的洪水災難,大禹有感兩岸人民因黃河水造成的災害,得神諭之後採五山之靈石,煉製一把青銅峽巨斧,劈開青銅峽。《水經注》記載,水光山色之間,山成青銅色,所以名曰青銅峽。

2000多年前,先民們就在青銅峽興修水利,開創了自流灌溉、無壩引水等水利工程奇蹟。歷經秦朝漢代的移民開發、屯墾鑿渠,唐代的築堤引水、墾荒開田,元代的因舊謀新、建閘設堰,明代的疏浚修治、改立石閘,清代的地丁合一、獎勵開墾。歷代開鑿的秦渠、漢渠、漢延渠、唐徠渠等14條古渠千秋流淌,惠澤至今。

新中國成立後的裁彎取順、除險加固,逐步形成了覆蓋寧夏平原的縱橫交錯、密如網織的灌溉古渠系,推動了寧夏地區由遊牧文明向農耕文明發展。

1958年青銅峽黃河大壩興建,改變了自古寧夏“無壩自流灌溉”的歷史,使得原有100多萬畝灌溉面積劇增至800多萬畝,造就了“塞上江南”的錦繡。

“千百年來,吳忠兒女精神上沐黃河之恩,文化上得黃河之魂,發展上享黃河之惠。可以說,寧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治河史。”吳忠市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胡建東說。

2017年10月10日,寧夏引黃古灌區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我區實現了世界遺產零的突破。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認為:寧夏引黃古灌區是寧夏平原2200餘年來農業發展的里程碑,具有獨特的、創新的、科學的引水工程結構。

穿境而過的黃河奉上“地利”因素,引黃灌區的開鑿提供“人和”因素,最終合力克服寧夏平原的“先天”不足,使得“賀蘭山下果園成”。

寧夏引黃古灌區申遺成功,讓世界看到了寧夏的歷史淵源、寧夏的文化底蘊,打開了解寧夏的文化之門。申遺成功讓寧夏人民有了共同的文化之魂,極大提振了寧夏文化自信。

因水而變 改造自然

“1958年青銅峽黃河攔河大壩水電站興建後,累計發電400多億幹瓦時,創造92億元社會經濟價值。”寧電分公司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趙旭東說,自此青銅峽市告別刀耕火種,迎來了光與電的工業文明曙光。

以青銅峽水電站為基礎,青銅峽市興農業、辦工業、活商業,推動社會經濟不斷髮展。培育形成了能源電力、冶金、化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四大支柱產業,工業對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3%。以電解鋁85萬噸產能成為全國重要的“鋁城”,以年產20萬噸PVC樹脂、16萬噸燒鹼、240萬噸水泥等產能成為寧夏的新材料基地。現有各類工業企業14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5家。

受惠於水利樞紐灌溉之利,青銅峽市農業生產得到了長足發展。糧食總產量連續12年排列全區第一位,產量約佔全區十分之一,提供的商品糧約佔全區六分之一,成長為全國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

藉助黃河賦予青銅峽的自然稟賦和人文資源,該市將全域旅遊規劃與城鄉、土地、交通等規劃融合銜接,重點打造了“黃河岸邊、稻花香裡、賀蘭山下”三大旅遊帶。

近年來,吳忠市先後舉辦黃河拜水盛典實景演出、青銅峽黃河樓新春嘉年華、稻花香裡藝術節、“黃河金岸·水韻吳忠”文化旅遊節等黃河主題文化活動,先後舉辦了8屆黃河金岸(吳忠)國際馬拉松賽,全力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向縱深邁進。

今年上半年,吳忠市接待遊客409.1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3.04%和40.58%。

因水而治 和諧共生

近年來,吳忠市先後實施水域黑臭水體治理項目43個,總投資21.6億元,黑臭水體指標持續好轉。各縣(市、區)全部建成汙水處理廠,中心城區生活汙水處理率達92%,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常規水質考核指標達標率100%。

“對高耗能、高汙染、高載能產業一律零容忍。”吳忠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黃執榮介紹,2016年以來,該市累計拒引H酸、金屬鈉等總投資近90億元的高汙染項目28個。

今年,吳忠市啟動了“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劍指黃河流域河湖管理範圍內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突出問題。青銅峽市對黃河樓、黃河壇、大禹文化園、108塔等景點的附屬設施進行了全面拆除。

一番壯士斷腕治汙,吳忠黃河段幹流出境斷面水質類別穩定控制在二類,各縣(市、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常規水質考核指標達標率100%。因水而治,人與自然逐步走向和諧共生,而對黃河環境的綜合性生態治理還在持續,不達目的不收兵。

吳忠,這座被大自然擁抱在山水之間的城市,正以山、水、產、城的融合發展,詮釋新時代的“生態覺醒”,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步履鏗鏘。(記者 蒲利宏 杜曉星)

河与魂 ——推动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吴忠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