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客家人總是說“上下左右”而不是“東西南北”?

記得以前出門時,老是聽出門人說 “上縣府”“上華城”“下梅縣”“下廣州”。。。那時還真搞不清楚什麼時候是上,什麼時候是下了。人家問地點什麼的,一般也會回在什麼左手邊,右手邊,左側,右側。。。好像真沒什麼東西南北的概念

為什麼客家人總是說“上下左右”而不是“東西南北”?

說起方位感,客家人通常沒有“東西南北”的概念,只有“上下左右”的區分。例如,梅城人說“下大埔”“下豐順”,大埔人、豐順人說“上梅城”;至於興寧人、五華人來梅城,則一般說“下梅城”。

那究竟何為上何為下呢?

實際上這種“上下關係”

與河流的走向有關

梅州境內河流密佈,主要的河流有韓江、梅江和汀江。

為什麼客家人總是說“上下左右”而不是“東西南北”?

其中梅江被視為梅州人的母親河,全長307千米,支流眾多,流域面積達14061平方千米。它發源於烏突山七星崬,沿蓮花山北麓自西南向東北穿流五華河口,至安流鎮匯入周江河,至水寨鎮河口匯入五華河,至興寧水口鎮匯琴江;河水從畲江鎮入梅縣,然後匯程江於梅城、匯石窟河於丙村、匯松源河於鬆口,最終向東南曲折轉向大埔縣,在三河壩與汀江合流,通達韓江。


為什麼客家人總是說“上下左右”而不是“東西南北”?


歷史上,客屬地區山多林茂、經濟滯後、交通不便,開闢及維護陸路往往需要耗費較大的成本,而且陸路周邊極易成為盜賊的藏身之所,缺乏安全保障,所以舊時不同縣域的百姓(尤其是做生意的)之間來往,主要還是依靠水路進行。

走水路的話,溯江稱作“上”,順流叫作“下”,這正是“上”與“下”的由來。而且“上”與“下”與河流的走向一致,不可反過來說。一旦超出流域範圍,便很難再用“上”“下”來表示移動了,而改說“過”或者“出”。例如,梅州人以前去廣州一般只能走陸路,所以說“出廣州”,而龍川人以前多沿東江前往,至今仍說“下廣州”。


為什麼客家人總是說“上下左右”而不是“東西南北”?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現在各縣市區之間的來往走陸路最便捷,而水路除了運送河沙、捕魚、觀光遊覽外,已經很少有市民問津了。

除了“上”“下”,“左”“右”也是客家人指明方向時最常用的兩個詞,如“左片側”“右手片”等,站在對方的角度指示,直觀形象、簡潔明瞭。

由於歷史上的客家人大多生活在環境封閉、視野受阻的山區,導致“東西南北”的概念幾乎派不上什麼用場。久而久之,它也就完全被更為直觀、更接地氣的“上下左右”所取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