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賢畢至!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定位研討會在梅州大埔舉行

10月25日,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研討會在梅州大埔召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研究員、解放軍軍史專家審定組首席專家姜廷玉,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原巡視員李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大校陳力,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正師職研究員徐佔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員、原巡視員郭必強等2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性質、意義、歷史影響等相關議題,為梅州蘇區振興發展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梅州市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寧惠軍,省方誌辦副主任丘洪松,省公安廳二級巡視員、政治部宣傳處處長張彬照,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南方日報出版社原總編輯、南方日報原副總編輯李鐘聲,梅州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鄧文慶,大埔縣委副書記、縣長熊鋒松以及公安部辦公廳和全國公安文聯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群贤毕至!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定位研讨会在梅州大埔举行

熊鋒松在致辭中指出,召開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定位研討會,是推動紅色文化保護傳承的一項重要舉措,不僅對推動公安歷史研究、加強公安隊伍建設和促進公安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對加強大埔幹部隊伍建設,弘揚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推動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大埔縣將以這次研討會為契機,充分保護好、利用好、管理好這一紅色資源,努力打造出大埔紅色亮點和特色品牌,推動大埔各項事業繁榮發展。

群贤毕至!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定位研讨会在梅州大埔举行

“丹心築忠誠,不忘來時路。”寧惠軍表示,召開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定位研討會,不僅是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具體舉措,更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表達。他希望,與會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研討中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在互動中碰撞思想火花、拓展研究成果,推動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歷史定位經得起歷史考驗。

群贤毕至!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定位研讨会在梅州大埔举行

據瞭解,1927年9月16日,八一南昌起義軍揮師南下入粵,中共大埔縣部委全力組織策應,舉行大埔縣城茶陽暴動,一舉奪取了政權。18日,周恩來、葉挺、賀龍、李立三、彭湃、朱德等人率領起義部隊陸續抵達茶陽。19日,中共中央前委岀席歡迎入粵進城大會,根據我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和中共廣東省委有關決議及暴動工作綱領,將大埔縣人民革命政府改為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任命了革命政府主席饒龍光等人和公安局長李卓寰。

群贤毕至!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定位研讨会在梅州大埔举行

作為“政治警察”機構的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開展鎮壓反革命、保衛工農革命政府、維護社會秩序、禁菸禁賭和收集情報、籌款籌糧、參與三河壩戰役、為起義軍作嚮導,並實行土地革命,沒收了國民黨反動派鄒某的家產等等。10月4日晚,在抵禦反動商團反撲圍攻大埔縣的戰鬥中,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武裝警力原大埔農軍改為獨立一團第一連履行了守護城防的衛戍職能,為當時的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

群贤毕至!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定位研讨会在梅州大埔举行

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共同觀看考證情況視頻短片。隨後,黨史、革命史、公安史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研討發言,從不同角度闡述和討論了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的背景、經過及其政治影響、現實意義,初步理清了錯綜複雜的歷史脈絡。從目前考證情況看,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建立的首個縣級公安局。這一發現,進一步豐富了人民公安警史,也為梅州的紅色蘇區歷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研討中,專家學者們還對進一步完善史實資料、挖掘意義內涵、舊址修復保護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張彬照表示,在對“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的歷史挖掘和舊址保護工作中,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給予了大力支持。梅州市公安局組織開展了大量考證調查工作,並於近期將其舊址確定為“梅州公安民警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這對於進一步弘揚好革命精神、傳承好紅色基因、繼承好革命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希望梅州公安機關積極會同相關部門高標準保護和利用好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舊址,進一步加強相關革命文物資源的資源整合、統籌規劃、整體保護和展示利用,繼續深入做好後續的考證、申報及舊址保護修復等工作,切實將舊址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一流的公安民警紅色教育基地,加強公安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教育和激勵廣大公安民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的長征路上不斷奮勇前進。

【全媒體記者】黃韜煒

【實習生】邱珂娜

【攝影】何志林

【通訊員】梅公宣

【作者】 黃韜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