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在衚衕中漫步

彎曲的衚衕裡傳來不知誰家娃兒的哭聲,與嘰嘰喳喳的鳥兒和鳴,在靜謐的早上尤為響亮。偏頭望去,窄窄的門框子裡影背牆上掛著個鳥籠子,那快樂的叫聲是從籠子裡發出來的。看來鳥兒到不被稚童的哭聲所惱,自己個兒欣喜早上的來臨,同時催叫著主人快些去溜達。

一說起衚衕,這話題怎麼也閒不住了,也不知出身江南的我是怎麼回事?可能是生在北京長在這裡,受到衚衕文化的渲染,面對著各樣的衚衕有著一種深深的眷戀。

深秋.在胡同中漫步

老北京的衚衕,青磚灰瓦灰色的牆,與紫禁城的琉璃磚瓦無法比擬,但是四合院門口多會兒也會站著個大門墩守護著院落。那些個富貴煙雲飄過,留下了無數個精彩的往事,這些個青磚灰瓦倒成了京城的一景。想當年成吉思汗的子孫為了北京帶來了這麼個響亮的名字,又有著這樣濃郁文化底蘊的禮物,時光荏苒,歲月打了個瞌睡,八百年就過去了,現如今衚衕成為了北京的標誌。

春時歸來的燕子銜著根根毛毛草搭起的窩,穿過綿綿春雨,飛過暖暖夏風,秋黃落葉滿街時,又含著紅紅相思豆離去,雖只留下了空巢,卻將那些情意帶著飛向了遠方,因為它們依舊眷戀著老胡同,它們依舊會回來。

深秋.在胡同中漫步

微風拂面,秋雨綿綿,將我的記憶打溼,亦步亦趨,尋尋覓覓。深秋,在曲曲彎彎的衚衕裡行走,時不時的有飽滿的柿子在高枝上審視著我,亦如我回望著它們。望著一溜的灰牆灰瓦一角露出的紅色爬牆虎,心底暗忖,若是將老北京上千條的衚衕串聯起來,那將是一座萬里長城。飛燕在萬里長城之間上下翻飛會有多自豪我不知,但是曾經生活在這萬里長城之間的我卻很自豪。

深秋.在胡同中漫步

時不時地會去衚衕走一遭,每逢此時,衚衕裡也有不少像我一樣的遊人在看在聽,在觀察。斑駁的窗框外露出一抹飄逸的紅,細細上前打量卻是一件紅衫迎風飄揚,老胡同的人依舊喜歡將洗好的衣服晾在牆根下。抬首望去,街旁一棵棵高大的槐樹挺立著,黃黃的葉子撲稜稜地往下掉,揮灑著行跡和漸走漸近的思緒。

大棗樹的枝椏上,葉子已然孤零,高高的頂端總有一些棗子留存,到讓我想起當年婆婆家的葫蘆棗每逢秋日起,在寂靜的中午,探出牆外的樹上沉實的棗子就會落在青磚地上,像一個個小葫蘆一般蹦躂著,濺起了幾許噗噗聲。那時總會有一些孩子像猴子一般竄出屋門,去尋找那些落地的大棗。

深秋.在胡同中漫步

心沉浸在徐徐微風中,默默轉頭側耳尋覓,聆聽著鴿子飛空的哨聲,聆聽著百靈歡喜的叫聲,聆聽著衚衕裡喧鬧的叫賣聲,聆聽著四合院里老公母倆的笑鬧聲,聆聽著孩童們踏在衚衕裡的跑步聲……再深深地聽下去,聽見了成吉思汗的子孫們騎著高頭大馬闖進了北京城的鐵蹄聲,在高大的紫禁城裡建築了皇權;聽到了嘀嘀、嘟嘟、呱呱、啾啾的蟲鳴鳥聲,那些八旗子弟不管祖先如何馬上打天下的勇猛,他們仗著這些威武忙著建築著自己的嬉鬧文化,只顧著玩弄自己的鳥兒、蛐蛐,玩物喪志的當年,卻也將老北京的玩文化發揚光大至極,令如今的後輩子孫難以忘懷。

喜歡隔一陣子就在北京的衚衕裡行走,儘管有不少衚衕已經沒有當年輝煌的樣子,但是我依舊眷戀不已。看著斑駁的門框上有著舊紅的對聯,紙角雖已撕裂,字跡到很清晰依舊有著喜氣,對聯是主人們對新年的期盼,令人看著一喜再喜。“兔爺……有賣。”一聲叫響,居然在衚衕口看到一個叫賣兔爺的人,不禁欣喜萬分,快步上前,仔細端詳著兔爺作品,現在的這些兔爺做的精緻了不少,這是老北京最喜歡的玩意兒,不僅孩童喜歡,連大人們也很崇拜這些給老北京人帶來喜氣祥和的兔爺。

深秋.在胡同中漫步

徐徐在衚衕裡行走,空氣中飄來茉莉茶香,嗅著令人爽心,越走越歡喜。別看衚衕裡多是土路,但是街面乾淨整潔,牆體錯落,歷史看得真真兒的。大三輪車從身邊過去,車伕操著京味誇嘴地向遊客們介紹著老北京的衚衕,語氣裡透著自豪,將我的心也拉得高高的。自豪的老北京,自豪的老胡同,一路煙雨相隨,但願青春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