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集團事務副總裁黃忻:乳業發展離不開全球合作


10月24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乳業資本論壇在北京召開。蒙牛集團事務副總裁黃忻出席會議並在現場發表了題為《構建乳業共同體,打造全球價值鏈》的主題演講,就中國乳業市場當下的發展局面及未來的發展機會進行闡述。

黃忻表示,蒙牛在過去20年間的快速成長,與抓住兩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密不可分。

一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均GDP大幅提高,居民購買力拉動中國消費強勁增長。人均飲奶量從20年前不足6公斤,提高到36.9公斤。

二是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企業積極擁抱全球化,令乳業成為中國農業領域開放最早、開放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

但黃忻同時指出,在食品行業中,乳業的產業鏈是最長、最複雜的,資源與市場分佈不均衡的現象也是最嚴重的。

從全球範圍來看,乳業資源豐富的大洋洲、歐洲和美洲,養殖、加工技術領先,乳品人均消費量超過接近280千克,本地市場已接近飽和,需要通過出口來緩解產業壓力。

例如,新西蘭、愛爾蘭,乳製品產量的90%都用於出口。而乳業資源緊缺、技術落後的亞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區,目前的人均消費量只有幾十千克。但人口基數大,消費增長也很快,需要通過進口來市場需求。以奶酪為例,中國的人均奶酪消費量僅為0.1千克,是全球平均消費量的1/30。但與2006年相比,中國奶酪的進口量已經翻了10倍,是全球奶酪進口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

在黃忻看來,乳業資源與市場不平衡,是全球性的問題。全球性問題,要靠全球化、要靠開放來解決。

“在去年的進口博覽會和今年的瑞士達沃斯年會上,蒙牛總裁盧敏放先生提出了構建‘全球乳業共同體’的設想。其目的就是為了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建立更公平合理的原料定價機制和更透明的交易平臺,合理配置資源與產能,降低包括關稅在內的各類貿易壁壘,推動貿易便利化,促進供需平衡、滿足消費升級。同時,讓分佈在不同國家的各產業鏈環節,都能夠分享全球乳業的發展紅利、發展機遇。”黃忻表示,希望“全球乳業共同體”能夠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企業和政府的認同與相應,以此促進全產業鏈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實現全球乳業的共生、共治、共享、共贏。

在黃忻看來,今天的中國乳業依然需要開放、需要國際化。

“首先,我們在高端技術、高端裝備、優質原料方面,與乳業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需要引進技術補齊短板;其次,飼草種植和奶牛養殖,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淡水資源,而中國的資源環境難以承載擴大養殖的壓力。我們除了做好國內原奶生產的降本增效外,也必須要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積極的資源佈局,並不斷在海外開拓更多、更大的市場,打造全球價值鏈,實現‘GlobalforChina’向‘GlobalforGlobal’的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