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坛新生代崛起:"70后"省部级高官增至17人,9位硕士、8位博士,年内5名"70后"履新省政府副职

延续"70后"官员加速进场趋势,是2019年中共人事调整的一个轨迹。

随着9月底11位副省级官员的履新,中共"70后"高官再扩容。至此,"70后"省部高官增至17人,其中11人现任省级政府副职。

年内5名"70后"履新省政府副职

今年最新的一波重磅人事调整是9月底,三天时间共11位副省(市)长履新,其中两位是"70后"。

出生于1971年的葛海蛟来自光大集团,金融系统出身,此次履新河北省副省长,是一位"金融副省长"。他是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葛海蛟前期在中国农业银行系统工作了23年,其中,在农行辽宁省分行工作了16年。后来,,他出任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兼任悉尼分行海外高管。

2016年10月,葛海蛟调任光大集团党委委员,后出任光大集团副总经理,分管证券、信托等金融板块的业务,并先后兼任光大实业董事长、光大集团上海总部主任、光大兴陇信托董事长等。 2018年11月,被任命为光大银行行长。

中国政坛新生代崛起:

今年早些时候,同样从银行高管出任省级政府副职的,还有"金融副省长"张立林。2019年7月,他自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任上履新辽宁省副省长。在2017年9月调任建行之前,他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中国农业银行度过,长达20年。

而随着葛海蛟等人的履新,出身金融系统的"金融副省长"在全国至少已有16位。

和葛海蛟同期履新的另一位"70后",是出生于1972年的李波。他是美国归侨,此次履新重庆市副市长。李波祖籍重庆,2004年6月才回国工作,这次又回到家乡任职。

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后,李波前往美国留学,相继获得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大学法律博士学位。他在美国担任律师多年,2004年正式回国,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历任央行条法司司长、货币政策司司长等职务。2018年8月,李波调任侨联担任专职副主席,晋升为副部级。

虽然李波是自中国侨联调任省级政府副职,不是从金融高管直接转任,但其履历中,也有长达14年的金融系统工作经历。

今年履新的"70后"高官,还有广东省副省长覃伟中、海南省副省长冯忠华以及陕西省副省长徐大彤。其中,覃伟中来自国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冯忠华来自全国人大,徐大彤则由天津武清区调任。

至2019年10月,中国"70后"副部级官员已有17位。

其中,最年轻的是出生于1973年4月的杨晋柏。公开简历显示,杨晋柏1994年研究生毕业后即在中国电力系统任职,直到2018年10月卸任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的职务,随后转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

在杨晋柏的履历中,较为显眼的是关于他"少年班"的介绍。所谓"少年班",是产生于中国1970年代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针对早慧学生进行培优教育。而杨晋柏所进入的,正是中国目前仅有的两个少年班之一的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报道称,该校少年班"针对智力超常的儿童",学生"某些方面的才智明显优于同龄人"。

资料显示,杨晋柏是该少年班1989级的毕业生,也就是说,他16岁即进入大学阶段, 5年后,1994年,时年21岁的杨晋柏从西安交大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

中国政坛新生代崛起:

这位"智力超常"的少年班学员,毕业后先后在中国南方电网、中国国家电网任职24年,2018年11月升任广西自治区副主席,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副部级官员。

"专业型"官员加速进场

总结来看,相对以往较为常见的官员在不同领域历练的模式,"70"后副部的升迁,除了在中国政坛同级别中别树一帜的"年轻化"外,还呈现出更为明显的"专业化"及"高学历"共性,其中很多人从所学专业直接进入相对应领域任职。

以海南省副省长冯忠华来分析,1970年5月出生,现年49岁,工程硕士学位,高校毕业后即进入建筑技术信息所,而后长期在中国城建部门工作,2018年3月当选第十三届中国全国人大专职委员。所谓专职委员,是中国决策机构人大职能愈发复杂化和专业化后制度创新的产物,其要求人大代表以代表职务为职业,不再担任其他实质性的行政或社会工作职务。当然,专职委员的特点即是"年轻化""专业化"。

冯忠华就任海南省副省长后的职务分工,也是延续其此前的工作经验,分管海南自然资源、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林业方面工作。对于海南这个以房地产为支撑的岛屿省份,尤其是在中共高层将海南作为新时代对外开放试验田后,管控海南楼市,以及推进农村土地征收试点等工作,都是颇具挑战性的任务。

中国政坛新生代崛起:

此外,"高学历"也是这些"70后"官员的明显特征。据17位"70后"省部级官员资料显示,他们中有9位硕士、8位博士,且长期在某一领域工作,属于专业型干部。

以山东省副省长刘强、四川省副省长李云泽、福建省副省长郭宁宁为例,除刘强为农学硕士,李云泽与郭宁宁均是经济学毕业,毕业后长期在中国银行系统工作,其中刘强在中国农行任职达11年。今年9月13日,山东省政府与工商银行在济南签署支持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合作协议,刘强以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身份主持仪式。而先后在中国建行、中国工行任职长达23年的李云泽,在升任四川副省长后,负责金融、商务、投资促进、外事侨台、工商行政管理、民营经济、服务业等工作,协助分管发展改革(含粮食、能源)工作。

从17位"70后"副部的出身来看,金融系统拔得头筹,继而是中纪委,贵州、上海仍然延续其政治高地的光环,照例成为新一代官员晋升的通道。而这些长期在系统领域的人士跨界到政府班子后,依然在地方发挥着专业特长,分管工作或多或少都与其此前任职领域相关。

2018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活动曾以学吏治为主题,在学习如何用人时,"专业"成为了其中的一个关键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此次学习时强调,注重从各个方面选拔专业化人才,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

纵观近期"70后"的频频入场,似乎也在表明,专业型的"70后"官员正成为中共人事布局的新风向。

政坛"70后"如何发力

从2018年7月中共政治局审议通过《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到要求新一届共青团领导班子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再到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要求各地"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中共中央连续高调要求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引发舆论对中共政坛新星的关注。

与现任中共领导层官员的晋升规律相比,"70后"比"60后"整体上仕途晋升较为缓慢。诸多现任"60后"高官,当年晋升副部级时,年龄最小的只有36岁,大多数都在40岁左右完成晋升。在44岁之前,有4人已晋升至正部级官员,开始主政一方。

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从职务晋升的速度来看,"60后"担任副部级领导干部时平均年龄为43.8岁,而于2013年最早成为"70后"省部级官员的时光辉,在44岁才晋升为副部级。这样算来,现今"70后"晋升为副部级的年龄,比此前"60后"的晋升副部级,晚了将近十年。

中国政坛新生代崛起: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政情观察人士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提拔年轻官员主要用以解决当时的官员结构严重老化问题。《人民论坛》杂志曾做过一项调查,其中80%的"60后"都有破格提拔的经历。而今官员年轻化的迫切性已大大降低。

其二,以往对于年龄"一刀切"的措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提拔年轻干部需要谨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70后"晋升的步伐。

因为这些负面影响,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任后,曾强调对年轻官员实行"墩墩苗"政策。所谓"墩墩苗",原本是一个庄户人家的口头语,如今被中共领导人化为己用,变成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原则,被外界称为年轻干部的"紧箍咒"。

2013年6月,习近平首度提出,"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此后,包括时任中共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内的多名官员,以及中共官媒,多次提到有关年轻干部"墩墩苗"的议题,释放出那个时期中共对用人制度改革的信号。

中国政坛新生代崛起:

其实,目前中国不少地市也都涌现出"70后"市长,包括曾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任职的浙江省政府秘书长陈新和湖北襄阳市市长郄英才、湖北咸宁市委书记丁小强、黑龙江鹤岗市市长张恩亮、安徽池州市市委书记王宏、甘肃省武威市委书记柳鹏、辽宁营口市市长许桂清等等。

虽然"70后"官员的数量已经初现规模,但身为"少壮派"的他们还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并未成为接班梯队的核心力量。对于中国这种现状,观察家们普遍有一种担忧,在中共精英选拔的政治制度下,新生代政治新星难以崛起,政坛"70后"成为尴尬的一代。

若如此下去,多数现任正部级干部将届龄卸任,而后备力量则相对匮乏,可能造成断层。或许这也是最近一段时期,中共所提出的"大力培养选拔'适应新时代'要求优秀年轻干部"的意义所在。

因其年龄优势及自身的专业型特点,"70后"步入政坛高层已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对优秀的"70后"官员来讲,未来在中共政坛的空间很大。相信近几年,中国还会涌现出更多的"70后"政治新星。

中国政坛新生代崛起: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凤凰WEEKLY】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