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曾幾何時,大家都相信鼠標越重越好用,直到後來越用越累太明白,輕盈的鼠標才更適合正常人類。但是,這東西跟手機一樣,想要重量很容易,但想做輕便還要保持能用就不那麼容易了。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作為普通的電腦用戶還好,即便是外設狂熱愛好者,對外設也沒有精細到分毫的苛刻要求。但如果有這麼一堆客人對這方面的需求極度嚴格,像這種還要為職業選手服務的牌子就悲催得多了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外設本來就是很玄學的主觀類品,喜歡什麼風格完全看個人習慣,可謂眾口難調。如果一般人對外設的要求是能用就好,愛好者可能在此基礎加上對品質的要求。如果是以青春作為代價投身電競生涯的選手,外設這種道具則關聯著他們的一切努力。

但是,作為一名普通遊戲玩家,側面的這堆LOGO,更多讓我看到蛇雷設計師們含淚加班,日夜研究產品的悲慘身影。看到電競選手的風光,可誰又看到研發過程的艱苦。沒有優秀的工程研發,那來讓人滿意的大作呢。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這個包裝非常低調,也沒有那種露出產品的半透明包裝。也許是電競不需要包裝,不被重視的包裝設計師身份低微,早已失去了創作的靈魂。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69蛇的重量只有69克,為了保護工程師的辛勤成果,防護設施做得一絲不苟。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他們對自己的作品充滿信心,連USB接頭都印上了自豪的氣息,雖然是綠色。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線材很柔軟,2.1米的長度足夠擺成一個很雛形的中國結。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從底面看到有一部分線頭做了隱藏處理,保證抗拉扯能力同時看起來更美觀一些。內部搭載PAW3390光學引擎,用正常人類的語言來形容就是,牛B。同時搭配的光學微動,官方表示有7000萬次點擊壽命。

假設一場LOL需要點擊3000次左鍵,一天打20場。要持續1166天才能達到7000萬的點擊次數。感覺鼠標沒壞,手指先廢了。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正面看這鼠標跟包裝一樣低調,連尾部的RGB LOGO也經過隱藏處理,不發光的時候根本看不到那裡藏了個燈。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側裙一帶是蜂窩型的防滑橡膠,手感不錯,就是不知道遇熱會怎麼樣。貌似100%的鼠標都有這種問題,或許這就是電競室必備空調的原因吧。兩邊側面都有2個功能鍵,左邊那個是規格操作了,右邊這個按鍵的位置比較精髓,一般不會誤碰,換句話說,想按它的時候還得多找一下它的位置。一般用雷雲3的驅動改成切歌按鍵還不錯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雷雲3要上官網下載,還要登陸,剛開始覺得很麻煩。然後發現自定義設置可以保存到賬號裡,類似華為換手機備份一樣,這就方便多了。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驅動裡的功能都是自定義改鍵,以及調整RGB。這兩個功能用得最多,一個實用,一個實看。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一般換新鼠標,我第一時間把DPI快捷鍵廢掉。但是69蛇的DPI快捷鍵設置在鼠標底部,完全杜絕了誤操作,這個改動不錯。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鼠標的燈光較少,尾部一個用於識別的LOGO。跟鍵盤不同,鍵盤的燈光可以在暗環境下照亮按鍵字母,但鼠標的燈光確實沒什麼用,頂多是增加品牌識別度。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總體而言,一個因為服務電競選手,所以設計師勤勉工作的牌子,在努力和壓力的雙層重任孕育出來的產物,即寄育著選手的汗水,也有被人遺忘的工程師淚水。每人都有小時候,很多人的童年有遊戲相伴,更多人願意為遊戲付出青春。而成就這些青春的幕後工作者,正是同樣熱愛遊戲,卻只能身處後臺,不得不與遊戲擦身而過的偉大工程人員。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雷蛇Razer毒蝰,初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