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有人说,旅行与美食,从来就是一对双胞胎,这句话几乎已成了旅行圈的真理。所有的旅行地,如果附近没有一条美食街,那它就是有缺陷的;作为旅行者,旅行攻略里如果没有记下目的地附近的美食街,那它也是不完善的。那么,一个外地人到武汉旅游,必去的美食点会是哪里?我想,90%以上的人一定会写下这三个字:户部巷。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其实,我觉得可能还会增加5%的人,他们原来可能并没打算去户部巷,但会因为游黄鹤楼、逛长江大桥、到江边吹风、看小众的昙华林,最终还是会在饿了时不由自主逛进户部巷,去选择合适自己的美食。毕竟,这些打卡地都在户部巷周边一公里内,毕竟,户部巷仍然是武汉最繁华的美食聚集地。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户部巷位于武昌司门口,它的历史在明嘉靖《湖广图经志》是有准确记载的,400年历史不容置疑,它的名字由来很多外地人并不清楚,它其实就跟司门口有密切关系。明清时期,这里是布政使司衙门,民间俗称为户部,户部巷东边是藩库(布政使司的钱库和粮库),西边是武昌府的粮库,夹在其中的这150米老巷就慢慢就被民间称之为户部巷,一直延用至今。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几百年的风雨历史中,这条老巷子一直处在富人区环绕中,向西又直接连着长江码头,人口之密集、商业之繁华可想而知,这里的居民也靠着勤劳和智慧,在天时、地利、人和中站稳脚跟,一点一滴积累起了享誉三镇的名气。在经过一段短暂时间沉寂之后,上世纪80年代,户部巷重新因水陆交通集中而成为人们的过早逗留地,一直发展到现在,成为武汉最负盛名的“早点一条巷”。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年长的户部巷人可能还记得,当初这里的过早美食品种其实并不多,很多人不过是做点平常的早点、甚至放一个挑担做点小零食以养家糊口,谢家面窝应该是其中的姣姣者,慢慢又多了石婆婆热干面、陈氏红油牛肉面等等,老谦记炒豆丝虽然也很有名气,但它原来是在武昌青龙巷,搬到户部巷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现在户部巷的繁华多彩早已不是往日可比,美食的品种与品质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那些挂牌的传统小吃、江城名小吃、特色小吃等已经有170多种以上,什么油炸面窝、生煎包子、蔡林记热干面、酸辣米粉、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清蒸武昌鱼、黄州烧梅、东坡饼、江陵八宝饭,光看名字就馋死你,对了,还有这里的烤鱿鱼,我这个外地人每年去几次武汉,必须要到户部巷吃上几串,再加一碗蔡林记执干面,那才觉得算是去了一次武汉。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每天早上天不亮,这条150米不到的小巷里便开始忙碌起来,300多户店主带着睡意,为即将开始的早餐大战准备着,色彩缤纷的美食摆上了铺面、诱惑的香气在小巷里弥漫流淌,四面八方的客人慢慢涌入,用眼睛在每个铺面前扫描,选择最能刺激自己味蕾的食物,完成一次最愉快的过早旅行。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由于游客大量造访,户部巷已不单纯是过早了,从早到晚,这里的嘈杂就没有停止过,而晚上的户部巷又比任何时候都更热闹。这时候,游客们无法再去其他景点游玩,逛个热闹的美食夜市就成了他们又一个美妙而开心的旅程。吃不吃的无所谓,看一看、闻一闻,或者给美食拍个照也是一种享受,不过,遇到生意不好的摊主可能也会招来白眼:又不买,拍什么拍啊!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然而,近两年户部巷似乎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征兆,旅游给它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隐患:五花八门、全国同款且味道极不正宗的大杂烩充斥其中,鱼龙混杂的本地特色小吃商家都挂着正宗的牌子,各种夸张的宣传口号,加上一直未能整治到位的脏乱环境也让外地游客乘兴而来扫兴而去。以至于连老武汉人都开始抱怨:不正宗、不便宜、不会去。虽说繁华总有褪尽时,但如果户部巷就此衰退,给人的感觉肯定是:不应该、不甘心、不舒坦。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一个好品牌的建立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的积累,但它的没落也许真的只是几年的光景。户部巷是大武汉优质旅游美食品牌,更是大武汉过早文化的体现,它的本地特色不能丢,内外品质不能降,游客体验不能忽视,这既是武汉人的心声,也肯定是所有吃货的期待,何去何从,值得深思。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武汉户部巷:150米,400年历史,30年发展,繁华的老巷还能走多远

目前,尽管有各种不同声音充斥着,但作为“汉城小吃第一巷” 的户部巷仍然是武汉地区最受游客欢迎的必备打卡地,真心希望户部巷的路子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