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分佈式文件系統

分佈式文件系統(Distributed File System)是指文件系統管理的物理存儲資源不一定直接連接再本地節點上, 

而是通過計算機網絡與節點相連
分佈式文件系統的設計基於客戶機/服務器(C/S)模式
常用分佈式文件系統
Lustre,Hadoop,FastDFS,Ceph,GlusterFS

Ceph簡介

 有官方(付費)的和開源的
Ceph 是一個分佈式文件系統
具有高擴展、高可用、高性能的特點
Ceph 可以提供對象存儲、塊存儲、文件系統存儲
Ceph 可以提供PB級別的存儲空間(PB-->TB-->-->GB)
軟件定義存儲(Software Defined Storage)作為存儲,行業的一大發展趨勢
官網:http://docs.ceph.org/start/intro

Ceph過往

Ceph最早起源於Sage就讀博士期間的工作、成果於2004年發表,並隨後貢獻給開源社區。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已得到眾多雲計算和存儲廠商的支持,成為應用最廣泛的開源分佈式存儲平臺。

Ceph根據場景可分為對象存儲、塊設備存儲和文件存儲。Ceph相比其它分佈式存儲技術,其優勢點在於:它不單是存儲,同時還充分利用了存儲節點上的計算能力,在存儲每一個數據時,都會通過計算得出該數據存儲的位置,儘量將數據分佈均衡。同時,由於採用了CRUSH、HASH等算法,使得它不存在傳統的單點故障,且隨著規模的擴大,性能並不會受到影響。

1.Ceph的主要架構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Ceph的最底層是RADOS(分佈式對象存儲系統),它具有可靠、智能、分佈式等特性,實現高可靠、高可拓展、高性能、高自動化等功能,並最終存儲用戶數據。RADOS系統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OSD和Monitor。

RADOS之上是LIBRADOS,LIBRADOS是一個庫,它允許應用程序通過訪問該庫來與RADOS系統進行交互,支持多種編程語言,比如C、C++、Python等。

基於LIBRADOS層開發的有三種接口,分別是RADOSGW、librbd和MDS。

RADOSGW是一套基於當前流行的RESTFUL協議的網關,支持對象存儲,兼容S3和Swift。

librbd提供分佈式的塊存儲設備接口,支持塊存儲。

MDS提供兼容POSIX的文件系統,支持文件存儲。

Ceph的功能模塊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Ceph的核心組件包括Client客戶端、MON監控服務、MDS元數據服務、OSD存儲服務,各組件功能如下:

 Client客戶端:負責存儲協議的接入,節點負載均衡

 MON監控服務:負責監控整個集群,維護集群的健康狀態,維護展示集群狀態的各種圖表,如OSD Map、Monitor Map、PG Map和CRUSH Map

 MDS元數據服務:負責保存文件系統的元數據,管理目錄結構

 OSD存儲服務:主要功能是存儲數據、複製數據、平衡數據、恢復數據,以及與其它OSD間進行心跳檢查等。一般情況下一塊硬盤對應一個OSD。

3.Ceph的資源劃分

Ceph採用crush算法,在大規模集群下,實現數據的快速、準確存放,同時能夠在硬件故障或擴展硬件設備時,做到儘可能小的數據遷移,其原理如下:

當用戶要將數據存儲到Ceph集群時,數據先被分割成多個object,(每個object一個object id,大小可設置,默認是4MB),object是Ceph存儲的最小存儲單元。

由於object的數量很多,為了有效減少了Object到OSD的索引表、降低元數據的複雜度,使得寫入和讀取更加靈活,引入了pg(Placement Group ):PG用來管理object,每個object通過Hash,映射到某個pg中,一個pg可以包含多個object。

Pg再通過CRUSH計算,映射到osd中。如果是三副本的,則每個pg都會映射到三個osd,保證了數據的冗餘。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4.Ceph的數據寫入

Ceph數據的寫入流程

  • 數據通過負載均衡獲得節點動態IP地址;
  • 通過塊、文件、對象協議將文件傳輸到節點上;
  • 數據被分割成4M對象並取得對象ID;
  • 對象ID通過HASH算法被分配到不同的PG;
  • 不同的PG通過CRUSH算法被分配到不同的OSD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5.Ceph的特點

  •  Ceph支持對象存儲、塊存儲和文件存儲服務,故 稱為統一存儲。
  •  採用CRUSH算法,數據分佈均衡,並行度高,不需要維護固定的元數據結構;
  •  數據具有強一致,確保所有副本寫入完成才返回確認,適合讀多寫少場景;
  •  去中心化,MDS之間地位相同,無固定的中心節點
  • Ceph存在一些缺點:
  •  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解決方案,需要提前做好規劃設計,對技術團隊的要求能力比較高。
  •  Ceph擴容時,由於其數據分佈均衡的特性,會導致整個存儲系統性能的下降。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GFS

GFS是google的分佈式文件存儲系統,是專為存儲海量搜索數據而設計的,2003年提出,是閉源的分佈式文件系統。適用於大量的順序讀取和順序追加,如大文件的讀寫。注重大文件的持續穩定帶寬,而不是單次讀寫的延遲。

1.GFS的主要架構

GFS 架構比較簡單,一個 GFS 集群一般由一個 master 、多個 chunkserver 和多個 clients 組成。

在 GFS 中,所有文件被切分成若干個 chunk,每個 chunk 擁有唯一不變的標識(在 chunk 創建時,由 master 負責分配),所有 chunk 都實際存儲在 chunkserver 的磁盤上。

為了容災,每個 chunk 都會被複制到多個 chunkserve

2.GFS的功能模塊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 GFS client客戶端:為應用提供API,與POSIX API類似。同時緩存從GFS master讀取的元數據chunk信息;

 GFS master元數據服務器:管理所有文件系統的元數據,包括命令空間(目錄層級)、訪問控制信息、文件到chunk的映射關係,chunk的位置等。同時 master 還管理系統範圍內的各種活動,包括chunk 創建、複製、數據遷移、垃圾回收等;

 GFS chunksever存儲節點:用於所有 chunk的存儲。一個文件被分割為多個大小固定的chunk(默認64M),每個chunk有全局唯一的chunk ID。

3.GFS的寫入流程

  1. Client 向 master 詢問要修改的 chunk在哪個 chunkserver上,以及 該chunk 其他副本的位置信息。
  2. Master 將Primary、secondary的相關信息返回給 client。
  3. Client 將數據推送給 primary 和 secondary;。
  4. 當所有副本都確認收到數據後,client 發送寫請求給 primary,primary 給不同 client 的操作分配序號,保證操作順序執行。
  5. Primary 把寫請求發送到 secondary,secondary 按照 primary 分配的序號順序執行所有操作
  6. 當 Secondary 執行完後回覆 primary 執行結果。
  7. Primary 回覆 client 執行結果。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由上述可見,GFS在進行寫數據時,有如下特點:

  • GFS在數據讀寫時,數據流與控制流是分開的,並通過租約機制,在跨多個副本的數據寫入中, 保障順序一致性;
  • Master將chunk租約發放給其中一個副本,這個副本稱為主副本,由主副本確定chunk的寫入順序,次副本則遵守這個順序,這樣就保障了全局順序一致性
  • Master返回客戶端主副本和次副本的位置信息,客戶端緩存這些信息以備將來使用,只有當主副本所在chunkserver不可用或返回租約過期了,客戶端才需要再次聯繫Master;
  • GFS採用鏈式推送,以最大化利用每個機器的網絡帶寬,避免網絡瓶頸和高延遲連接,最小化推送延遲;
  • GFS使用TCP流式傳輸數據,以最小化延遲。

4.GFS特點

 適合大文件場景的應用,特別是針對GB級別的大文件,適用於數據訪問延時不敏感的搜索類業務

 中心化架構,只有1個master處於active狀態

 緩存和預取,通過在client端緩存元數據,儘量減少與master的交互,通過文件的預讀取來提升併發性能

 高可靠性,master需要持久化的數據會通過操作日誌與checkpoint的方式存放多份,故障後master會自動切換重啟。

HDFS

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是一個適合運行在通用硬件(commodity hardware)上的分佈式文件系統,是Hadoop的核心子項目,是基於流數據模式訪問和處理超大文件的需求而開發的。該系統仿效了谷歌文件系統(GFS),是GFS的一個簡化和開源版本。

1.HDFS的主要架構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 HDFS Client(客戶端):從NameNode獲取文件的位置信息,再從DataNode讀取或者寫入數據。此外,client在數據存儲時,負責文件的分割;

 NameNode(元數據節點):管理名稱空間、數據塊(Block)映射信息、配置副本策略、處理客戶端讀寫請求;

 DataNode(存儲節點):負責執行實際的讀寫操作,存儲實際的數據塊,同一個數據塊會被存儲在多個DataNode上

 Secondary NameNode:定期合併元數據,推送給NameNode,在緊急情況下,可輔助NameNode的HA恢復。

2.HDFS的特點(Vs GFS)

 分塊更大,每個數據塊默認128MB;

 不支持併發,同一時刻只允許一個寫入者或追加者;

 過程一致性,寫入數據的傳輸順序與最終寫入順序一致;

 Master HA,2.X版本支持兩個NameNode,(分別處於Active和Standby狀態),故障切換時間一般幾十秒到數分鐘

3.HDFS適合的應用場景:

 適用於大文件、大數據處理,處理數據達到 GB、TB、甚至PB級別的數據。

 適合流式文件訪問,一次寫入,多次讀取。

 文件一旦寫入不能修改,只能追加。

4.HDFS不適合的場景:

 低延時數據訪問。

 小文件存儲

 併發寫入、文件隨機修改

Swift

Swift 最初是由Rackspace公司開發的分佈式對象存儲服務, 2010 年貢獻給 OpenStack 開源社區。作為其最初的核心子項目之一,為其 Nova 子項目提供虛機鏡像存儲服務。

1.Swift的主要架構

Swift 採用完全對稱、面向資源的分佈式系統架構設計,所有組件都可擴展,避免因單點失效而影響整個系統的可用性。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Swift 組件包括:

 代理服務(Proxy Server):對外提供對象服務 API,轉發請求至相應的賬戶、容器或對象服務

 認證服務(Authentication Server):驗證用戶的身份信息,並獲得一個訪問令牌(Token)

 緩存服務(Cache Server):緩存令牌,賬戶和容器信息,但不會緩存對象本身的數據

 賬戶服務(Account Server):提供賬戶元數據和統計信息,並維護所含容器列表的服務

 容器服務(Container Server):提供容器元數據和統計信息,並維護所含對象列表的服務

 對象服務(Object Server):提供對象元數據和內容服務,每個對象會以文件存儲在文件系統中

 複製服務(Replicator):檢測本地副本和遠程副本是否一致,採用推式(Push)更新遠程副本

 更新服務(Updater):對象內容的更新

 審計服務(Auditor):檢查對象、容器和賬戶的完整性,如果發現錯誤,文件將被隔離

 賬戶清理服務(Account Reaper):移除被標記為刪除的賬戶,刪除其所包含的所有容器和對象

2.Swift的數據模型

**Swift的數據模型採用層次結構,共設三層:**Account/Container/Object(即賬戶/容器/對象),每層節點數均沒有限制,可以任意擴展。數據模型如下: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3.一致性散列函數

Swift是基於一致性散列技術,通過計算將對象均勻分佈到虛擬空間的虛擬節點上,在增加或刪除節點時可大大減少需移動的數據量;

為便於高效的移位操作,虛擬空間大小通常採用 2 n;通過獨特的數據結構 Ring(環),再將虛擬節點映射到實際的物理存儲設備上,完成尋址過程。如下圖所示: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散列空間4 個字節(32為),虛擬節點數最大為232,如將散列結果右移 m 位,可產生 2(32-m)個虛擬節點,(如上圖中所示,當m=29 時,可產生 8 個虛擬節點)。

4.環的數據結構

Swift為賬戶、容器和對象分別定義了的環。

環是為了將虛擬節點(分區)映射到一組物理存儲設備上,並提供一定的冗餘度而設計的,環的數據信息包括存儲設備列表和設備信息、分區到設備的映射關係、計算分區號的位移(即上圖中的m)。

賬戶、容器和對象的尋址過程。(以對象的尋址過程為例):

  1. 以對象的層次結構 account/container/object 作為鍵,採用 MD5 散列算法得到一個散列值;
  2. 對該散列值的前 4 個字節進行右移操作(右移m位),得到分區索引號;
  3. 在分區到設備映射表裡,按照分區索引號,查找該對象所在分區對應的所有物理設備編號。如下圖: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5.Swift的一致性設計

  • Swift 採用 Quorum 仲裁協議
  • 定義:N:數據的副本總數;W:寫操作被確認接受的副本數量;R:讀操作的副本數量
  • 強一致性:R+W>N, 就能保證對副本的讀寫操作會產生交集,從而保證可以讀取到最新版本;
  • 弱一致性:R+W<=N,讀寫操作的副本集合可能不產生交集,此時就可能會讀到髒數據;
  • Swift 默認配置是N=3,W=2,R=2,即每個對象會存在 3 個副本,至少需要更新 2 個副本才算寫成功;如果讀到的2個數據存在不一致,則通過檢測和複製協議來完成數據同步。
  • 如R=1,就可能會讀到髒數據,此時,通過犧牲一定的一致性,可提高讀取速度,(而一致性可以通過後臺的方式完成同步,從而保證數據的最終一致性)
  • Quorum 協議示例如下所示: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6.Swift特點

  • 原生的對象存儲,不支持實時的文件讀寫、編輯功能
  • 完全對稱架構,無主節點,無單點故障,易於大規模擴展,性能容量線性增長
  • 數據實現最終一致性,不需要所有副本寫入即可返回,讀取數據時需要進行數據副本的校驗
  • 是OpenStack的子項目之一,適合雲環境的部署
  • Swift的對象存儲與Ceph提供的對象存儲區別:客戶端在訪問對象存儲系統服務時,Swift要求客戶端必須訪問Swift網關才能獲得數據。而Ceph可以在每個存儲節點上的OSD(對象存儲設備)獲取數據信息; 在數據一致性方面,Swift的數據是最終一致,而Ceph是始終跨集群強一致性)

五、 Lustre分佈式存儲

Lustre是基於Linux平臺的開源集群(並行)文件系統,最早在1999年由皮特•布拉姆創建的集群文件系統公司(Cluster File Systems Inc.)開始研發,後由HP、Intel、Cluster File System和美國能源部聯合開發,2003年正式開源,主要用於HPC超算領域。

1、Lustre的主要架構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Lustre組件包括:

 管理服務器(MGS):存放集群中所有Lustre文件系統的配置信息,Lustre客戶通過聯繫MGS獲取信息,可以與MDS共享存儲空間

 元數據服務器(MDS): 管理存儲在MDT中的元數據,使存儲在一個或多個MDT中的元數據可供Lustre客戶端使用,每個MDS可管理一個或多個MDT。

 元數據目標(MDT): MDS用於存儲元數據(例如文件名,目錄,權限和文件佈局),一個MDT可用於多個MDS,但一次只能有一個MDS訪問

 對象存儲服務器(OSS):為一個或多個本地OST提供文件I / O服務和網絡請求處理, 通常,OSS服務於兩個到八個OST

 對象存儲目標(OST):用戶文件數據存儲在一個或多個對象中,每個對象位於單獨OST中

 Lustre客戶端:運行Lustre客戶端軟件的計算節點,可掛載Lustre文件系統。客戶端軟件包括一個管理客戶端(MGC),一個元數據客戶端(MDC)和多個對象存儲客戶端(OSC)。每個OSC對應於文件系統中的一個OST。

 邏輯對象卷(LOV)通過聚合OSC以提供對所有OST的透明訪問,邏輯元數據卷(LMV)通過聚合MDC提供一種對所有MDT透明的訪問。

2、Lustre特點

 支持數萬個客戶端系統,支持PB級存儲容量,單個文件最大支持320TB容量

 支持RDMA網絡,大文件讀寫分片優化,多個OSS能獲得更高的聚合帶寬

 缺少副本機制,存在單點故障。如果一個客戶端或節點發生故障,存儲在該節點上的數據在重新啟動前將不可訪問

 適用高性能計算HPC領域,適用於大文件連續讀寫。

六、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比較

幾種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特點比較如下: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此外,根據分佈式存儲系統的設計理念,其軟件和硬件解耦,分佈式存儲的許多功能,包括可靠性和性能增強都由軟件提供,因此大家往往會認為底層硬件已不再重要。但事實往往並非如此,我們在進行分佈式存儲系統集成時,除考慮選用合適的分佈式存儲技術以外,還需考慮底層硬件的兼容性。一般而言,分佈式存儲系統的產品有三種形態:軟硬件一體機、硬件OEM和軟件+標準硬件,大家在選擇時,需根據產品的成熟度、風險規避、運維要求等,結合自身的技術力量等,選擇合適的產品形態。

OpenStack簡介

OpenStack 是一個開源的 IaaS 實現,它由一些相互關聯的子項目組成,主要包括計算、存儲、網絡。

由於以 Apache 協議發佈,自 2010 年項目成立以來,超過 200 個公司加入了OpenStack 項目,其中包括 AT&T、AMD、Cisco、Dell、IBM、Intel、Red Hat 等。

目前參與 OpenStack 項目的開發人員有 17,000+,來自 139 個國家,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中。

OpenStack 兼容一部分 AWS 接口,同時為了提供更強大的功能,也提供OpenStack 風格的接口(RESTFul API)。

和其他開源 IaaS 相比,架構上松耦合、高可擴展、分佈式、純 Python實現,以及友好活躍的社區使其大受歡迎,每半年一次的開發峰會也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開發者、供應商和客戶。

OpenStack 的主要子項目有:

Compute(Nova)提供計算虛擬化服務,是 OpenStack 的核心,負責管理和創建虛擬機。它被設計成方便擴展,支持多種虛擬化技術,並且可以部署在標準硬件上。

Object Storage(Swift)提供對象存儲服務,是一個分佈式,可擴展,多副本的存儲系統。

Block Storage(Cinder),提供塊存儲服務,為 OpenStack 的虛擬機提供持久的塊級存儲設備。支持多種存儲後端,包括Ceph,EMC 等。

Networking(Neutron)提供網絡虛擬化服務,是一個可拔插,可擴展,API 驅動的服務。

Dashboard 提供了一個圖形控制檯服務,讓用戶方便地訪問,使用和維護 OpenStack中的資源。

Image(glance)提供鏡像服務,它旨在發現,註冊和交付虛擬機磁盤和鏡像。支持多種後端。

Telemetry(Ceilometer)提供用量統計服務,通過它可以方便地實現 OpenStack計費功能。

Orchestration(Heat)整合了 OpenStack 中的眾多組件,類似 AWS 的 CloudFormation,讓用戶能夠通過模板來管理資源。

Database(Trove)基於 OpenStack 構建的 database-as-a-service。

主流分佈式存儲技術的對比分析與應用

通常構建企業私有云,使用Nova、Glance、Keystone、Neutron 就可基本完成私有云IAAS搭建。近幾年流行PAAS雲服務,一般對業務系統Docker化,使用容器編排構建容器雲。容器雲可獨立直接部署在物理機之上,也可構建在openstack私有云服務IAAS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