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四層高樓,歷經500多年風霜,成為時代的代表

明代.大同城內以四牌樓為中心,輻射出四條大街,那四條大街中都有一個三層樓閣,北街的奎星樓、西街的鐘樓、東街的太平樓,南街的鼓樓,如今只剩下了一處景點鼓樓了。鼓樓可值得在此好好介紹一下。

一座四層高樓,歷經500多年風霜,成為時代的代表

鼓樓,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木製閣樓.省內首屈一指。鼓樓為三簷、十六脊、四歇結構,始建於明代,曾兩次維修,現其結構已是清代遺物。樓分三層,每層各環有曝柱20根。樓座系石基砌牆,下邊為十字穿心門洞,東西長5.5丈,南北長42丈,縱橫可以通,行馬車,鼓樓上懸大鼓一面,與當時大西街的鐘樓相呼應。曰“晨鐘暮鼓”。

一座四層高樓,歷經500多年風霜,成為時代的代表

鼓樓是集文化藝術為一身的古代建築,“文革”前,真是牌四周,書法纏

身:南面上層書有“鼓樓”,下層書有“聲聞四達”的牌匾:東面上層書有“歌風”,下層書有“雲開曉月”牌匾,西面上層書有“振德”,下層書有“和聲鳴盛”的牌匾;北面上層書有“時雍”,下層書有“瞻雲就月”的牌匾,正門洞上還有“天理昭彰”四字。。特別一提的是在北面的兩根門柱上有木製瓦形楹聯一幅:上聯雲“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下聯曰“心田留一點,子種孫耕”,據說這還是康熙皇帝的御筆。

一座四層高樓,歷經500多年風霜,成為時代的代表

鼓樓,細細品味,一片文化的色彩。1985年鼓樓重新描繪修葺2000年

又把四周擴建成一個小型綠地,種花植草,開闢為一個旅遊景點。只是加了一些牌匾,顏色、字體和形狀沒有統一過,而字也倒著寫,失去了原有的風味。景點中有大量的大同古建築照片,這些照片記錄了過去古大同的舊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