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洛玮叔,早上好!”

难得在酒店里从吃早饭、看书、运动,消耗到了10点半才下楼,改不了的老鸟纠结症,总感觉这就有些懈怠了。被璞隐酒店的前厅经理这么一招呼,又恍然想起,这里不是成都嘛,十点半,也算不得晚了。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璞隐酒店开在太古里一侧的总府路上,毗邻着成都的老牌商业街春熙路,但却悠悠然地置于闹市之中的偏隅,配合着清新恬淡的禅意风格,仿佛这次打卡的并非同一个成都。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太古里自然是很熟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从一早便穿街过巷,拥挤异常。而新开的在上海已经俨然网红的%咖啡,更是成为了这个商业区里最热闹的地点。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好像也没什么不同,只是豆子比隔壁的星巴克稍微好一点,但是和Grey Box这样的精品手冲比,意式毕竟本质还是在卖牛奶饮品……”

“对啊,你没发现在%门口排队的那些人和在喜茶排队的都是同一群人么……大家本质都是喝奶的,又不是真的在乎咖啡豆的品质……”

也不知道这一边吐槽一边排队的年轻人的内心真实想法,总之一杯咖啡而已,为此排个一两个小时,不至于,不至于。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与外面的热闹相比,只隔着一座围墙的大慈寺内,显得异常的清静,刚“换上新衣”的弥勒佛透着微笑依然祥和。

“让他们去闹吧,世界的真相只有你想获取的时候,才能真正得到……”助理在一旁嘀咕着大佛的潜台词,“叔,你说大佛是这样想的吧……”

“不好说,人家佛祖是笑而不语,佛的真言总是被世代无端误读……”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大殿威严,油烛燃奕,信众正虔诚焚香。蓊郁着的翠绿银杏下,绣球花正开得灿烂。

这因为土壤酸碱值的微妙不同而开出截然不同颜色的花儿,似乎也在透着这座千年古寺的布道原则。它与这座城市的繁华共生,和外围的商业生长无缝对接在同一片土壤之上,却依旧能各开花,各结果。让热闹的归热闹,安静的能寻到一片净土,就已然足够。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 礼佛,为何不能萌萌哒呢?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内院里萌萌哒的文创小和尚和禅茶堂一样,属于“新”大慈寺的衍生品。在拜佛焚香祈求之余,除了面向信众,非佛教徒们也找到了来往寺庙的理由。拍一张网红的打卡照,还是喝一碗香气里的盖碗茶,全都悉听尊便。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达摩老祖葫芦里的永续水,传统成都茶馆里的铁水壶,川西坝子常见的竹椅……茶园子保留了一切老成都茶馆必备的元素,唯独有两点略显得不同,“不允许抽烟”是硬性规定,而“不大声喧哗”可能是茶客们的自我约束。平时讲话热络中气足的成都人,到了这里便明显变得安静许多。看书的看书,听歌的听歌,发呆打盹儿更是常态。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应了老友的约,再到三公里开外的文殊院,这里已经少了大热商业地产的加持,就显得更像一个传统的佛教场所,斑驳的墙柱,透满了历史和时间的痕迹。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文殊院自然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还供奉了释迦摩尼佛骨舍利子和玄奘的头骨舍利子,如此,便一直以来吸引着众多僧人和信众前来瞻仰。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古寺里诵经声不断,院外盛夏的微风,吹拂竹叶沙沙地应和。院子里的竹椅已没了空,转眼一看,却有个小院门,立匾“尘庐”。门上铜铃悬着一张红纸,上书“问茶有缘,闲事不闻”,想来就是茶室了。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院内更显得古朴精致,无论是庭院还是内中布局,均采宋式风格。一尊瓷佛潇洒坐卧,箱箧、短案、水炉、蒲团、茶具正置于堂中央,三面采光,佛正对的门通往庭中内院。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内院里竹林森森,墙体持重,绕着内墙边缘的一圈是供茶客休憩的户外座位,锦鲤绕荷叶逡巡,光影在枯山水中斑驳,很是禅意。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二楼的室内茶座几近无人,却有一整个书架的佛经,可以在昏昏欲睡的午后,听完佛音,喝茶阅经,真算是人生妙事了。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与别处基本是按杯、按泡点茶不同,尘庐主推的饮用方式是用大碗泡茶。偌大一个汝窑茶碗置于席间,投入几克应季特制的桂花甘露,85度的水缓缓在碗中转圈,瞬时香气四溢。一口下去,温润清凉,桂花的香气点睛,醒神解疲。再加上一个好听的名字——望霓,加分加分。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主人又上前奉上香炉,点上一支沉香,不知不觉也就沉在这种氛围里,拿起线装的经书,“不知魏晋”起来。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这样的一日,让人不想沾半点荤腥,索性一禅到底吧,回到太古里的“谧寻”去找一顿素餐。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餐厅的位子,其实早已被喝下午茶的客人悉数占了去,院子里倒是因为太热而无人选择。

“叔,我们就坐室外吧,没人,也清静点……”

“读了一下午的经,心静自然凉了吗?”

“那倒不是……这不是有强力风扇么,带冷气儿的那种,应该不热……”

“…… ……”

刚想要表扬又收回肚子里,好吧,有风扇确实要比没风扇凉快些。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一道椒香豆腐皮,一道剁椒闷茄子,一道油鸡枞菌麻婆豆腐,再来个盖碗的飘雪配上几颗小茶点。着实真繁华境中,人来人往,车来车去,究竟又与生命的本质,有多大关系呢?

再次想多了,吃饭!

成都,一个“凉凉”的网红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