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对于缱绻柔软的江南水乡来说,暴脾气的火山就像是冰岛那般遥远。但没想到,它们其实就沉睡在离我们不远处的宁海。

宁海,意为“宁静之海”,位于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旧志称这里作“山陬海隅”。

宁海多山少平原,这些被森林与村庄占领的山峦,其中已有十多处被发现为死火山遗迹。地质专家勘测研究后认为,宁海县以茶山为中心,在330平方公里环形断裂内分布有构造类破火山多座。

这些火山口遗迹大多是在200万年前的第三纪喷发后留下来的遗迹。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茶山主峰 摩柱峰

茶山

是宁海最典型的一处火山地貌景观

茶山的山体庞大广阔

是一群火山的集合

从宁海一路绵亘到了象山

它是历史上很多次火山活动后形成的地貌景观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由于宁海处于“镇海—温州大的地质断裂带”上,因而在境内出现了如南溪温泉、茶山破火山这样的地质奇观。

在万千年前,这里原本是一片汪洋,眼前的青山,是一个个岛屿。后来,火山喷发,岛屿上升,海退波去。待火山冷却之后,风和鸟雀一起带来种子落地生根。新石器时代,陆续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作,渐渐地就有了人烟。

世间万变于岁月中,宁海的地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些原本狂躁的火山口,有些被人类占领了地域,繁衍生息;有些被遗忘在丛林深处,幸运地保留下远古而又原始的地貌形态。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耕 作 繁 衍|形状最规整的火山口

地址:宁海县黄坛镇大塘山古村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火山口的稻田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个村落就在曾经滚烫的火山口逐渐形成。古村所在区域是个很圆整的盆状火山口,直径大约500米,古民居就分布于火山口的周围。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以火山石搭建的房屋

这里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随意采来坚硬的火山石来构建房屋,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火山石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带有气孔的黑色火山玄武岩

村子里出现的石头一律是带有气孔的黑色火山石,质地坚硬又很致密沉重。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由古石碾改造成的水井

据村民介绍

井深4米

再下去就是火山口的底部

曲径通幽的石板路、墙面斑驳的火山石屋、长满青苔的条石、幽深莫测的古井。

这片寂静之地,曾繁衍着一个村庄。人群散去后,依然有许多生命,在这里生长着。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火山岩易风化

加上火山灰颗粒细小

极易被微生物分解

更容易被植物利用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村中的土壤都是火山土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在村中发现的不知名野花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村后的山岗被火山石风化的黄土覆盖,黄土透着异于他处的红褐,似是十分松软肥沃,菜田里的蔬菜长势便也格外喜人。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古香樟

村庄南面有两棵500年的古香樟,树下有巨石垒成的平台,全都是坚硬的玄武岩。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村民基本已经搬迁出去

村里仅留几户人家

人烟稀零

很多房子已经开始破败

大塘山村的火山属于淤山,形状就像一个盘子。

可以想见当初火山喷发时情势并不猛烈,而是像挤牙膏一样的缓慢喷发。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肥沃的火山土

曾经哺育着世代的村民

如今也大面积荒废

将一切归还于自然

在“盘子”的底部,就是村庄中心区域的水稻田。

听当地的村民说,水稻田地下的土层约有4米厚,再往下就是岩层了。这一处火山,是宁海县众多火山口遗迹中形状最为规整的一个了。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秘 境 花 园 最年轻的火山口

地址:宁海城关崇寺山火山口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在宁海境内发现的火山口遗迹多数喷发形成于200万年前的第三纪。从地质年代来看,第三纪与现在的第四纪十分邻近,属于非常年轻的地质地貌景观。

在宁海,最年轻的火山口,位于宁海县城关西门桑园村南面的崇寺山。这个小山岗的海拔不足百米,从山南面看上去只是极普通的小山包。

若非有人指点,绝想不到这是一座火山,更想不到这是个花园般的“秘境”。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进入秘境前

先穿过一片红豆杉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正面似袖珍灯笼的红豆杉果

从下方看

正方形的底部也很可爱

从长满红豆杉的矮坡上分花拂丛而上,不多时就能抵达秘境。

这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夷平面,得益于火山岩的滋养,植物格外茂盛,啁啾的鸟鸣隐在林间。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视野一开阔,赫然便见大片的野青茅在风里飘摇,大片黑黢黢的岩石上裂缝清晰可见。

一宵饱雨后,肥嘟嘟水灵灵的多肉植物东南景天更是带上一层吹弹可破的光泽,令人无限怜爱。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至今为止

岩石还未风化成黄土

显示这里火山口地貌十分年轻

这种地质景观颇为珍奇和罕见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柔绿的苔藓如星芒、如小花、如碎米,姿态活软,即使在最严寒的冬天,也泛出春天第一抹新芽的那种颜色。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几丛生在水底的,舒展得更开,干脆长成浮萍样子,在水里飘摇。

平面上还有几个凹陷的小坑,火山石孔洞罅隙坚硬致密,所以里边积满了雨水,周围水汽甚大。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玄武岩有良好的隔水性能

所以能在表面蓄积雨水

为地衣植物和苔藓植物

提供优越的生长条件

天上不时有云朵飘过,在池中投下深浅斑驳的云影,简直就是一个迷你版的“江南小天池”。

这种天生天养的“秘境花园”,最好的花匠也打理不出。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此处由火山岩浆形成的玄武岩尚未风化为黄土,依旧是黑黢黢的冷峻模样。

专家估计这些玄武岩的年龄不会超过1万年。在地质界,算是相当年幼的存在。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这片玄武岩看似支离破碎,其实内里是一片石质平地。黑褐色的火山玄武岩石被风化,开裂成多边形的石块。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日渐瓦解的只是表层,这些石块在地下依然紧紧相连,你无法从地下单独抠挖出任何一块石头。

PS:这片火山岩保持着万年前的原始状态,若是趁兴探访,请勿随意踩踏岩石表面,破坏植被。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铁 骨 铮 铮|火山口柱状节理

地址:宁海茶院中学对面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柱状节理,是古火山的重要特征之一。

高温灼热的熔岩在冷却过程中会发生收缩,这种收缩纹从纵剖面看便是“柱状节理”的岩石。

从宁海茶院中学对面,沿着小路前行,三五分钟就能到达坑口岭村的石宕,这里遍布着“柱状节理”的岩石。

原本隐藏于风化壳之下的柱状节理,因为采石工日以继夜的劳作而暴露。

远远观之,百来米的山坡露出铁骨铮铮的石柱。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柱状节理”一般都被风化壳覆盖住

只有揭去上面的遮盖物

如,植被、泥土、碎石或岩石等

才能被发现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或深或浅,或大或小,呈现出富有力量的几何线条。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出露石柱的山坡长达100多米

石柱的高度为6至8米

岩壁擎天立地,有威武不能犯的凛然气势。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由于火山喷发后熔岩是堆积在火山口及附近区域的,因此这种“柱状节理”就是火山口判定的直接证据。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长年的风化和采石行为,使山体下缘渐渐被掏出一个洞。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上方岩体的坍塌,在下方堆积出碎石滩,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岩洞,抬头可见洞顶清晰的横断面景观。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柱子状的石体,断口一律呈五边形或六边形。六棱六角石柱截面,六棱六角的石缝,状如蜂窝。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银粉背蕨

宁海|在火山冷却之后

在以百万年计的岁月风霜中,石柱表面已形成了风化壳,植物开始附着生长,日渐繁茂。

PS:上方岩体逐渐坍塌,此处为不安全地带,不可在岩洞中久留。

特别感谢:

宁波著名植物、昆虫、蝴蝶研究专家林海伦

参考文献:

《宁波的国家级地质遗迹区——宁海古火山群》 林海伦

- END -

遇见快乐

常来做客

文字_鱼 野尘

摄影_野尘

出品_在野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