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人大專項評議 促進全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借力人大專項評議 促進全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10月27日訊(記者 劉懷遠 通訊員 曹迎雪 賈寧 張新明 巨榮俊)今年以來,淄博市人大常委會聚焦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將市教育局等4個單位和部門作為專項工作評議對象。市教育局緊緊抓住專項工作評議有力契機,緊緊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一目標,讓接受評議覆蓋到全市每一所學校。全市教育系統形成自上而下、全員參與、自覺虛心接受人大專項工作評議的工作機制,推動了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

桓臺縣教育和體育局: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教育是國之大計,也是事關千家萬戶的最大民生。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和二孩時代的到來,義務教育“城區擠、鄉鎮弱”的現象日益突出,城區義務教育段學校劃片和招生壓力增大。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全市持續開展化解“大班額”“大校額”工作,今年啟動了“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區)”創建工作。日前,桓臺縣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舉行,專門聽取了關於《教育法》貫徹執行及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工作情況的報告,督促加快城鄉教育資源平衡步伐。桓臺縣紮實推進擬投資3.96億元的紅蓮湖學校建設,新建投資1377萬元的華溝小學主體已完工,新建經濟開發區東和嘉園小學及幼兒園規劃設計方案正在修改完善中。新增操場塑膠化11處,全縣操場塑膠化實現全覆蓋。投資1162萬元新建特教學校康復樓已完成規劃設計及審圖,土地手續已辦理完畢。總投資1700萬元的11所學校音美教室改擴建工程全部完工。

讓城鄉孩子都能在家門口接受到優質的教育是市教育局著力實現的工作目標。今年出臺的《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制定了以城帶鄉、以強代弱,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發展的路徑。桓臺縣44所鄉鎮中小學融入集團化辦學,涵蓋學前到高中所有學段。組織開展全縣城鄉教育聯盟展示、薄弱幫扶、名師專題講座等活動,以教育信息化打破校際瓶頸,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全縣教師專業成長。組織“城鄉交流暨同課異構”活動,精選30名優秀教師分別執教60節觀摩課,全縣近3000名教師參加了觀摩。組織連片教研和分片教研活動10餘場。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83名。公開競聘農村特級教師8名,每人每月補助300元。公開競聘跨校交流教師66人。

針對城區劃片招生群眾關心的熱點、敏感問題,桓臺縣教育和體育局積極完善學區動態評議制度,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制定《桓臺縣2019年義務教育段學校招生工作意見》過程中,先後到組織部、公安局、人社局、退役軍人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規劃局和各街道辦進行調研,廣泛徵求人大代表和社區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最終形成定稿,面向社會發布。自2014年以來,連續6年實現義務教育“零擇校”,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高青縣田鎮學區中心小學:做好課後服務 催放教育之花

坐落於高青縣城西郊的田鎮學區中心小學是一所新建學校,現有教學班29個,在校學生1200人,其中進城經商、務工人員子女佔65%。

借力人大专项评议 促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課後服務,蘭玉翠老師在指導創意美術

“叮鈴鈴”,下午放學鈴響了。四年級一班的董浩哲整理好書包後就來到了四年級五班教室參加課後服務活動。浩哲的爸爸是大貨車司機,常年在外。媽媽在附近一家企業上班,經常需要托熟人幫忙接孩子,特別不放心孩子的安全。自從學校開展課後服務,浩哲報名參加了自己喜歡的創意美術學習,可以在學校自主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愛好特長,也幫家長解決了接送孩子的後顧之憂,家長曾經的“煩心事”變成了現在的“暖心事”。

為了解決好放學後孩子誰去接、誰來管、怎麼接、怎麼管的問題,市教育局聯合市發改委、財政局、人社局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小學課後服務工作的意見》,對服務時間、內容、形式、保障措施等進行全面規範,9月份開學第一週實現全部城區小學和有需求的農村小學課後服務全覆蓋。田鎮學區中心小學以問卷調查、微心願期許等方式,充分了解學生對課後服務的願望和需求,開設閱讀、朗誦、創意足球、銅管樂、創意美術等課程。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既緩解了家長接送難的問題,又讓學生把興趣和學習延伸到課外,真正讓家長更加放心、滿意!

“學校搬遷這兩年,硬件設備有了明顯改善,辦學條件好了,我們村裡的娃在這裡上學,條件和縣城的孩子沒啥兩樣,家長們既放心又舒心!”學校辦學條件和育人環境的大幅改善推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借力人大专项评议 促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田鎮學區中心小學德育活動:祝福祖國

“老師,我現在可以潛泳了!”四年級五班的張若桐一大早就高興的跑來跟班主任崔娜娜老師“炫耀”。學校以“五彩課堂”為統領,相比去年增設12類課程,開發校本課程40餘門,建立了高青縣第一支銅管樂隊、第一門游泳課程、第一支少兒門球隊,實現了鄉村孩子的“五彩夢”。認真實施校園陽光體育大課間,開展竹竿舞、滾鐵環、健美操等花樣體育運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融入到德育工作中,開設校內外“勞動實踐基地”,讓孩子們走進社區、蔬菜大棚、敬老院、少年宮,讓農村的孩子開拓的視野,增長了見識,真正構建起了“行走的德育陣地”,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辦好人民群眾的滿意是全市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奮鬥目標和前進動力,人大專項工作評議把人民群眾對教育的迫切需求轉換為全市教育系統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進一步拉近了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人民群眾的距離,努力讓每一個家庭都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