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

這句話,送給曾經承受侵害的未成年;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也送給幾經波折終於上映的《少年的你》。(本文有輕微劇透)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四個月前,上映前夕,突然宣佈撤檔;

如今,平地驚雷,突然定檔上映,0宣發,0路演,卻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好評。

儘管有各種不和諧的聲音,但是被和諧之後的劇情,它仍然是送給我們的一份沉重的禮物:

於青少年而言,青春除了青澀、春華,還有陽光下的陰影;

於不再年少的成人而言,校園除了升學、教育,更應該是保存天真爛漫的樂園。

霸凌不應該存在,校園不是失樂園。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要做的很簡單:

把校園霸凌,赤裸裸地血淋淋地放在你面前,對他(她)說,對你說。


誰是受害者


不同於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打著“校園霸凌”的幌子,上演著狗血的青春爛劇;

《少年的你》真實而有痛感地把現實搬上了熒屏。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故事發生在一所復讀學校的高考前夕。

一個叫胡小蝶的女生,因為不堪忍受班級霸凌女團的欺凌選擇了自殺。

當其他人都在圍觀討論,拍攝各種照片傳播這個“爆炸新聞”的時候,沉默寡言的好學生陳念(周冬雨 飾)感到不忍,便把自己的校服蓋在了胡小蝶的身上。

於是,始作俑者魏萊(周也 飾)開始把目光轉向了這個“多管閒事”的陳念身上。

和胡小蝶如出一轍的欺凌方式,在陳唸的座位也灑滿紅色的墨汁;

霸凌團體在放學路上對陳念圍追堵截,拳打腳踢……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身體上的疼痛忍忍就可以過去了,但是精神上的折磨,能把正常人逼瘋:

陳唸的母親是個“騙子”,販賣三無面膜,騙取鄰居們的錢財,四處躲避別人的追債,留下陳念一個人面對所有的不堪。

青春期的少年,哪個不是把尊嚴看得比生命還重,魏萊等人故意把陳念母親的情況發到班級群裡,讓陳念難堪。

忍耐並不能換來和平,只有變本加厲的屈辱。

於是,陳念選擇了反擊,一方面選擇正當防衛,正面對抗霸凌者,上報學校,聯繫警察,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另一方面,選擇“以暴制暴”,和無意中結實的街頭小混混小北(易烊千璽 飾)結成聯盟,保護自己安全度過高中最後的時光。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反擊是有效的,施暴者魏萊等人把目光再次轉移到其他人身上。

陳念在小北的保護下,有了短暫的歡愉和喘息的機會,也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陳念”安全了嗎?其實沒有。

還有無數個“陳念”在遭受欺凌。

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陳念,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小北。


誰是始作俑者


在這場“青春鬥”中,魏萊是個十足的施暴者,但她卻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魏萊也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青春期的少女,家庭富裕,長得漂亮,成績好,很受學生(權勢下的犧牲者)歡迎。

如果沒有欺凌同學的事情,定然也是班級的佼佼者,或者“班花”。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明明可以更好,為什麼選擇走上了“欺凌”的道路呢?

她的父母都是高知,對她要求極高,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所以她復讀的一年間,父親一年都不跟她講話。

或許正是因為她在家庭中被父母“欺凌”,內心承受太多的壓力,導致她成了學校裡的欺凌者,在欺凌同齡人的快感中,消減家庭帶來的不安全感。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有研究數據指出,50%的施暴者來自有虐待行為的家庭。

他們本身來自於一個充斥著冷漠、欺凌甚至暴力的家庭,從小就缺失了親情建構的安全感,這讓他們焦慮、恐慌,同時也可能對他人產生排斥。

魏萊是施暴者,但在某種層面上來說,她也不過是個受害者。

最終,以鮮活的生命作為代價,為這場“校園霸凌”祭奠。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那麼,以暴制暴的陳念和小北呢?

上面我們提到陳念是受害者,是校園霸凌的犧牲者。

但,不能否認,陳念也是被迫的“施暴者”,畢竟一條活生生的命喪生在她的手上。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作為留守孩子的她,一個人承受著太多的苦楚,有來自學校的,也有來自家庭的。

媽媽的常年不在,她更像是“母親”去照顧她生理上的母親,自己去吞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鹹。

直到在死亡線上搖搖欲墜的她,遇到了她的“白月光”小北。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13歲離家出走的小北,從有記憶以來,就沒有享受過親情的溫暖。

陳唸的善良、純潔,讓他感到了久違的溫情。

“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

越是遊走在社會邊緣,也越懂得人性純良的可貴。小北願意守護陳唸的這份可貴,就如同兩人的誓言: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兩個互相舔舐傷口的小獸,有了銳利的外殼。

魏萊的死,他們是“兇手”,但他們依然不是始作俑者。

校園悲劇的背後,是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真正的幕後黑手,才是我們要全力絞殺的。


你扮演怎樣的角色?


看完電影很難過,懷著沉重的心情自問:“在校園欺凌中,我們自己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路過那些推搡辱罵,把沒喝完的飲料瓶丟在同學身上,下跪打耳光,又或者動員一隊人馬在廁所裡圍追堵截,把頭按進馬桶裡……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你會選擇向陳念小北一樣,去用自己的方式維護心中的正義;還是像陳唸的男同學李想那樣,畏首畏尾冷眼旁觀,想著“忍忍就好了”?

多年後,施暴者或者旁觀者可能覺得,這只不過是年少時無傷大雅的玩笑罷了。

霸凌就是霸凌,再如何粉飾,都無法抹去受害者心中的陰霾。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據導演曾國祥說,他拍《少年的你》的起因是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女生被許多人按在地上,被扒光衣服、拳打腳踢,而站在一旁的人,卻無動於衷。

他不僅想知道為什麼少年成為欺凌者,他也想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會是無動於衷的旁觀者。

或許,我們也像導演一樣心中沒有答案,但是它能被看見、被討論,已然向終極答案邁進了一步。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仰望星空,而不是成為魯迅筆下沒有良知的看客。這才是電影真正的意義。

在咖爺看來,《少年的你》選題和題材的厚度,若只用“校園霸凌”四字界定,短淺了些。

把時間的河流拉長,不是為看它的方向,它的終點;更要看當中泛起的漣漪,隱藏的浮游,沉浮的沙礫……

正是它們,在悄悄改變潮水的方向。

電影裡的“陳念”、“小北”,亦或是“魏萊”,都跟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一樣。

用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和未來對賭交易,渴求一個更加光明的世界。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