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湖南雖不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集地,但苗族、侗族、瑤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同胞以及他們所居住的特色村寨,卻是別有風情的旅行勝地。在湖南9019個少數民族特色村鎮中,具有保護和開發價值的村鎮就有2000餘個。而這當中,還有令人矚目的“最美少數民族村寨”,就讓我們來一睹這些“世外桃源”的風光。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蘭溪勾藍瑤寨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蘭溪勾藍瑤寨

蘭溪勾藍瑤寨古村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

勾藍瑤是江永“四大民瑤”(勾藍瑤、扶靈瑤、清溪瑤、古調瑤)之一,歷經一千多年風雨的,村莊的位置始終沒有變,居住的家庭始終沒有變,民族成份始終沒有變,至今還保存著許多原始的風貌,有“世外桃源”的美譽。

瑤寨至今保留明代、清代的民居300多棟,隨處可見社壇土地、舞榭歌臺、涼亭橋樑。現存地面古建築物有明長城長850餘米,明清公共建築80餘座,古碑刻100餘方,古民居60餘座,書屋9座,商鋪20座,房屋四周突起的馬頭牆,多姿多彩。無論是登高而望還是在村中流連,流水、小橋、古村,都是一幅天然的風景畫。

歷史上勾藍瑤胞是不與外界通婚的,都是男子做“上門女婿”。如果那個青年小夥看中哪家姑娘,就拿四個雞蛋送給未來的岳母,如果未來的岳母接受了,就表示同意。小夥子就可以住到女方家,成為女方家的一員。與姑娘同勞動、同起居。來年生了小孩,到小孩週歲男孩就可以將姑娘領回家。也可以在女方家繼續生活。

另外,不要小看這大山裡的瑤族村寨,蘭溪村雖是瑤族村寨,但並不拒絕漢民族文明,曾設立過書院、書屋、文昌閣等教化場所,文風昌盛,人才輩出。據族譜記載,這裡還曾出過8名進士。

玩:古城牆系列、風雨橋系列、古井系列、社壇、黃氏宗祠、讓泉巷

吃:傳統的瑤家菜多釀製多醃浸,因而“嗜酸趨臭”。現在融匯湘菜的特點,也已嗜辣、重鹽和多油了。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石門縣長梯隘村

石門縣羅坪鄉長梯隘村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

關於長梯隘村的名字,因明朝在該村建隘關,又有一路段十分險要,好似長梯,故取名長梯隘。

有人說,上一趟石門羅坪,是一種享受。這種享受其實是一種翻越險峻山峰、繞行崎嶇山路後的成就感,是見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淳樸與生動的沉澱。而進一趟羅坪長梯隘村,則是一種奢侈,大概“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就是這樣的一種描述吧。

這裡是典型的土家民族聚居區,土家民俗文化底蘊深厚,山歌、儺戲、九子鞭、薅草鑼鼓等民間藝術享譽四方。村寨地形地貌奇特,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雲海日出、天目洞、青石林、香爐觀、巖子口峽谷、百文峽洞、千年銀杏等景點異彩紛呈。長梯隘村森林覆蓋率達92%,境內森林茂密,山水相間,風景奇特,氣候宜人,素有“人間仙境”之稱,是一顆閃耀在湖南北端的綠寶石。

在民俗文化的傳承方面,這裡也保留得非常完整。在長梯隘村,無論男女老幼,上至80歲的老人,下至6、7歲的孩子,都能隨口唱出幾首山歌,而且唱得字正腔圓、聲情並茂。據統計,長梯隘村現有專業歌手22名,傳唱的山歌達1500首。

玩:溶洞、大天坑、深峽、峭壁、以及湖南最大最長的落水峽

吃:缽子菜、自制農家臘腸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隆回縣崇木凼村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隆回縣崇木凼村

隆回縣崇木凼村

地址: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

摩天的崖壁,奇異的巨石,秀美的溪流,成群的古樹,構成了花瑤山寨美麗自然的絕佳生態環境。崇木凼村是花瑤族聚居地,傳統的民族鄉土建築、保存完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延續了花瑤文化的優良傳統。2012年以來,崇木凼村先後入圍首批中國傳統村落、湖南省歷史文化名村、武陵山片區“六到農家項目”示範村、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名錄。

在崇木凼村,花瑤的習俗也非常令人玩味。“打泥巴架”是這裡的一種婚俗,在花瑤沒有媒婆只有媒公,為了懲罰花言巧語把他們的姐妹騙到男方的媒公,在結婚的這天,新 孃家的女人會從田裡挖出一擔擔的泥巴對以媒公為首的新郎家的男人們,進行善意的攻擊。男人們只能乖乖的捱打,不能還手。所以為什麼說湖南的女孩子是很“利霸”的,這不是沒有理由的。

玩:村裡上百棟精緻的木質吊腳樓已經修了起來,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也已經全部到位。村子的入口處,有一條羊腸小道,小道兩邊,高低錯落的樹木蔚然成林。樹下,花瑤女子圍坐挑繡花裙,花瑤男兒結伴吟唱嗚哇山歌。

吃:豬血丸、燻臘肉、豆腐乳、罈子菜、白餈粑

石堰坪村

永定區石堰坪村

地址:湖南省張家界市東南,永定、桃源、沅陵交接處

特色土家族村寨。關於石堰坪這一名稱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但無論哪種說法都離不開當地“四面環山,形似盆地,恰如堰塘”的地形特點。現保存有多建於明清時期的土家吊腳樓182棟,其吊腳樓構造高低錯落,形式多樣,別具一格,有“7”字形、“山”字形、“一”字形等造型。村寨裡的土家人長期生活在山區中,過著早耕晚息、和睦相處的生活,土家人的草龍燈、糊倉、揚叉舞、存籠舞等傳統民俗活動奪人眼球,其中“糊倉”已成功申報成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石堰坪人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就已經對古建築有了很強的保護意識。那時候,村裡就有專門的村規民約,杜絕拆吊腳樓修磚房,並對保護好的給予獎勵。

玩:吊腳樓、糊倉、揚叉舞、薅草鑼鼓

吃:芋子包、牛肉丸、米酒、艾葉粄、兜湯、油炸子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城步大寨村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城步大寨村

城步長安營鄉大寨村

地址:湖南省邵陽市城步縣

大寨村位處兩省(湘、桂)三市(邵陽、懷化、桂林)四縣交匯之處,與4A級旅遊區南山相鄰,大寨村居住著侗、苗、瑤等6個民族,以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全村總人數的95%。這裡的特色民居、特色文化、特色產業等方面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是生產美、生活美、環境美、人文美、田園美的綜合體現,“一村一品”初具規模,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可以說,到了大寨村,不得不去的就是城步的南山牧場,前面也提到過地理位置上的優勢,去南山看南方的草原,感受奶牛們的悠閒踱步,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實在是太過愜意的生活。

玩:古杉群、看吊腳樓、聽侗家歌、喝攔門酒、品合攏宴

吃:米粉、滷豆腐、蛋餃、甜酒和餈粑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上堡村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上堡村

綏寧縣黃桑坪苗族鄉上堡村

地址: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

上堡村為侗族村寨。村落四面群山環繞,地勢東、南、西三面高,北面較低,整個村寨座南面北,依山而建,海拔900米,是比較罕見的高山侗寨。

村寨自明、清以來開始營建民居。這些民居多單棟佈置,採用自然琢磨的礫石幹砌成牆,將房屋圍合成半封閉外觀,圍合空間內自成庭院,各門戶間以牆相隔離,形成巷道,巷道中間均鋪墁石板,兩邊路肩嵌築自然琢磨的礫石。村寨內遺存的王府殿址、王府轅門左右旗杆石樁、拴馬樹樁、忠勇祠遺址、封禁護林碑、演兵馴馬場、哨臺(烽火臺)、封禪就位“天高地厚”摩崖石刻等,都是侗族村寨歷史的見證。上堡有薩壇兩處,最引人注目的是坐落於老母衝的薩壇,又名“女陰泉”。

玩:青山綠水,村寨梯田,光是欣賞秋景就已經夠你看個一兩天了

吃:坨子肉、米粉肉、夾沙肉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高椅古村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高椅古村

會同縣高椅古村

地址: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

之前在推薦湖南最美古鎮的時候,77也給大家提過這個地方,為什麼叫高椅?其村名來歷的原因是因為此地為交通要塞,在古代是一渡口。後因村寨三面環山,一面依水,遠看就像一把穩如泰山的太師椅,故名“高椅”。據瞭解,村子裡人大多源自一脈,楊姓是一大姓,相傳是南宋誥封威遠侯楊思遠的後裔。

走進高椅的小巷,你就知道高椅不只是一幅田園山水畫,而是一冊厚重的史書,只因時間的磨損,這冊書只保留了近600年的歷史。從明洪武13年到清光緒7年,104幢窨子屋不疏不密,組成一朵梅花開在太師椅的椅面上。每幢房子的建築年代都有封火牆底層的銘磚為記。

高椅古村曾是水陸交通樞紐,是歷史聞名的“煙土之路”的必經之地。在這裡,既可以瀏覽到精細巧妙的木雕工藝,鱗次櫛比的馬頭牆,曲徑幽深的青石板路,還可以欣賞民族歌舞表演,品嚐侗族農家飯菜,居住侗寨木樓,體驗侗家生活。

玩:如今村子裡的居民還保持著許多古老的表演和儀式,包括“祭祀舞”以及“人牛舞”,每逢集市或者重大節日的時候,村民們都會來表演。

吃:高椅古村的飲食以侗族飲食最具特色,以辛香酸辣和醃製、熏製及臘食聞名,當然,來到懷化,風靡湘西的芷江鴨不可不嘗,還有風味獨特的通道侗家醃肉,味美獨特。



龍山縣撈車河村

地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

撈車河村現保存有明代建築5棟、清代建築58棟、民國建築116棟,另有土家風雨橋、沖天樓、擺手堂、榨油房等特色建築。這裡還保存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其中,土家哭嫁歌、擺手舞、茅古斯、打鎦子、咚咚喹等民間藝術原始古樸、神奇獨特。撈車河村是土家民俗文化和土家建築保存最完好的一個村寨,素有“中國土家第一村”和“土家原生態民居博物館”之美譽。

玩:從河西過河東,洗車河上有一拉拉渡,這拉拉渡不知有了幾千幾百年,就這麼靜靜地渡著河兩岸人家。這拉拉渡是不收錢的,來往渡人,無怨無悔,似乎是土家人性格的真實寫照。

吃:臘肉、黴豆腐、餈粑、團饊、油茶湯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地筍苗寨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地筍苗寨

靖州縣地筍苗寨

地址:湖南省懷化市靖州縣

相信在《爸爸去哪兒》第二季中,大家對於懷化靖州地筍苗寨的美景還留有深刻的印象,的確在這檔節目之後,這裡也火得一塌糊塗。地筍苗寨是一個天然“氧吧”,坐落在靖州第二高峰的九龍山麓,被譽為靖州十景之一的“九龍疊翠”處。地筍苗寨是靖州三鍬苗族歌鼟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被譽為“原生態多聲部民族音樂活化石”的苗族歌鼟享有“中國原生態多聲部民歌活化石”和“深山瑰寶”、“天籟之音”之譽。2009年地筍苗寨就被評為湖南省首批少數民族十大特色村寨。

古蹟文物留存較多,寨中的古井、花街、石板路、古油榨作坊、古學堂遺址都可尋覓,陸續恢復建設的山門、寨門、花橋、鼓樓、水車、涼亭增加了苗寨神韻,苗寨周邊的九龍山同蒲殿、鍾靈山寺、群村永賴古碑遺址拓展了領略民俗風情的空間。

玩:“龍頭宴”館、廊橋

吃:竹筒酒、油茶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通道芋頭村

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村寨


通道芋頭村

通道芋頭村

地址:湖南省懷化市通道縣雙江鎮

芋頭村位於今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西南。芋頭村始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全寨182戶,該建築群因山就勢,結構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風格,其中鼓樓、門樓、蘆笙場、古井、涼亭、薩歲壇、古墓葬群、民居木樓及青石板驛道一應俱全,且保存完好。建築沿山谷佈局,既與環境融於一體,又形成了獨特的“山脊型”與“山谷型”民居模式。侗族特色飲食、服飾、節慶活動等豐富多彩,傳承有序。

村寨裡現在有四座鼓樓:寨中鼓樓簡樸地立於田中;龍氏鼓樓昂然立於山上最高處;蘆笙鼓樓雕樑畫棟最漂亮,為九層密簷攢尖蘆笙頂木樓,下五層為四角,上四層為八角,翹簷上下都塑有龍鳳花鳥圖案,金光閃亮;牙上鼓樓最為奇險,一半搭在山坡上,一半懸于山坡下,由17根梨木柱子支撐,最長的一根有9.1米高。

可以說,到了通道的侗鄉,是一定要去芋頭村看看的,這裡的少數民族風情也確實令人憧憬。

玩:深山幽谷、侗寨民居

吃:生魚片、酸湯、醃魚和醃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