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脫掉書生氣飾演小混混的易烊千璽,依然值得被肯定


《少年的你》:脫掉書生氣飾演小混混的易烊千璽,依然值得被肯定


小的時候我們嚮往成年後的獨立,成年以後我們希望回到童年時的天真,這是大部分人一生中都會經歷的感到自相矛盾的事。可有一些人,他們卻只想趕緊長大,長大後也再也不希望回到童年。因為,她們不願意再經歷一次被欺凌的少年。

“如果重來一次,你還會那樣做嗎?”

“沒有如果,我也不想要那樣的如果。”

這是《少年的你》當中最後陳念(周冬雨飾演)和小北(易烊千璽飾演)一起坐在警車上時的對話。一個是母親一邊四處躲債一邊掙錢供她考大學的單親少女,一個是在十三歲之後就流浪在外的孤獨少年;一個是為了考上自己理想大學而默默忍受著校園欺凌的優等生,一個是為了活得自在到處“惹事”且多次進派出所的小混混。


《少年的你》:脫掉書生氣飾演小混混的易烊千璽,依然值得被肯定


兩個看起來永遠不會有交集的人,最終卻走在了一起,互相幫助支持,彼此療養傷口,共同承擔“罪惡”。只因為,他們都是少年。少年的小北懂陳念被同學欺凌的痛苦與煎熬,懂她堅持復讀大學的信念與對未來生活的積極;少年的陳念懂小北的孤獨與叛逆,懂他一個人面對無依無靠生活的勇敢與擔當。

老師、母親與警察都說可以幫助陳念,也都滿懷熱忱,可是高考的重壓,和身在校園這個集體裡需要的關懷與失去信任背後要承受的異樣眼光,都需要她自己去承受。陳念好在還有母親電話上的掛念與鼓勵,而小北,一個被家庭拋棄的孩子,一個獨自混跡與社會邊緣的小混混,他除了身邊的幾個“不成熟”的兄弟,沒有任何人可以信任。


《少年的你》:脫掉書生氣飾演小混混的易烊千璽,依然值得被肯定


電影最令我感動,同時也最令我揪心的是最後警察應用“囚徒困境”的審訊方式對他們二人的心理拷問。這種審訊方式是犯罪心理學專家對二人以上的團伙作案最常見,也是最令人難以抗拒的審訊方式。其過程是將每個人完全隔離進行詢問,採用其他人已經招供的部分警察已經知道的信息來“恐嚇”(欺騙)單個受詢人。

當受詢人身處遭受背叛與無助的環境當中,心理防線被攻破後,警察還會以招供後可以得到寬大處理的方式“引誘”受詢人在情緒失控下招供犯罪事實。一般情況下,即便是久經沙場的慣犯也很難因為“被背叛”而熬過去。一種情況是出於對“背叛”自己的人的報復而將罪責誇大並嫁禍他人,另一種情況是出於自保獲得寬大處理而說出實情。

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只對警察有利。即便是被誇大的供述,警察也可以交叉對比以及使用掌握的證據進行分析而酌情判罪。這便是“囚徒困境”。然而,在《少年的你》當中,陳念和小北都躲過了警察的“欺騙”堅信對方不會背叛自己,最終反而讓警察崩潰。


《少年的你》:脫掉書生氣飾演小混混的易烊千璽,依然值得被肯定


但是,在這部電影中,讓我所感動的並非他們的彼此信任,反而是這樣的信任讓我揪心與痛苦。我因痛苦而感動。

就像電影最後鄭警官的上司拍著他肩膀說他成熟的時候,他只好無言地走開。因為這次審訊是他負責的,同時他也是最清楚二人的這種信任是因為對他們警察和所有大人,甚至是除了對方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信任所做出的決定。而

這個決定需要讓小北承受幾十年以上的牢獄之災,同時也會讓陳念因為“逃罪”而承受一生的愧疚與煎熬。鄭警官不想因這樣的事“成熟”!

鄭警官從成年人的視角,同時也是在清楚內情的情況下以真誠幫助他們的方式去包容和想盡辦法挽救他們,甚至在崩潰後選擇破壞審訊規則將他們二人帶到同一個房間,最終還被組織處分,可得到的卻仍然是拒絕回答與“不信任”。


《少年的你》:脫掉書生氣飾演小混混的易烊千璽,依然值得被肯定


鄭警官崩潰了,我為他這種崩潰揪心的同時,也為他們二人的信任而感動。就像鄭警官對“只管規則不管同情”的同事的說的那樣——他們還是少年。許多學生因為一些心理上的原因對同學進行欺凌,最終把人打死卻沒有人承認這是事實,許多學生無意的模仿大人或者對女生的挑逗行為會導致女生承受無數的心靈創傷,他們自身卻從未察覺。

只因為,他們還是少年,而我們曾是他們。

他們承受著現有生活帶來的痛苦與煎熬。他們或許懂人與人之間的心思較量,但並不懂得成年人世界的許多利益分配與規則;他們懂付出才有回報,但並不懂社會運轉並不是單純靠簡單的倫理道德所能支撐;他們懂成績好的孩子就能獲得更多關注與一個好的未來,但並不懂那些許多混跡在社會邊緣的成年人是如何活下來的;他們懂這世界有好人有惡人,但他們並不懂成年的好人與惡人更多是源於利益和資源的爭奪,而不是簡單的信任與背叛。


《少年的你》:脫掉書生氣飾演小混混的易烊千璽,依然值得被肯定


為什麼戰爭期間一些未成年士兵會因為一些成年人提供的口號就做出許多慘絕人寰的舉動?為什麼高中生覺得高考之後就擁有了自由而集體狂歡?為什麼校園欺凌發生的時候只有極少數人會站出來去幫助他人,而且大多還是以兩敗俱傷或者獨自承受孤獨的方式?因為他們還是少年,他們無法承受集體榮譽感被剝奪,他們無法擺脫異樣目光帶來的如刀一般的刺刻。更為重要的,他們的個人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無法與這個錯得離譜的集體進行反抗。

他們希望成年人能幫助他們,但成年人卻只能以“社會運轉規則”去處理他們的事情;他們渴望成年人去理解他們,但成年人面臨更多錯綜關係與社會壓力很多時候只能在權衡中選擇冷漠;他們在血淋淋般的記憶面前哭不出聲,成年人卻頂多提供一個擁抱與問候。少年與成年的悲歡,總不相通。因為所信奉的規則不同而不相通,因為所面臨的悲歡不同,而不相通。


《少年的你》:脫掉書生氣飾演小混混的易烊千璽,依然值得被肯定


而《少年的你》,準確地將這種不相通刻畫出來。

陳念在同學胡小蝶自殺後,因為在一堆拿著手機拍照發消息的同學面前脫掉外套給她遮住屍體而被警察詢問。最終使得她在沒告密的情況下被同班同學以“告密者”的方式對待,還被之前欺凌胡小蝶的同學以同樣的方式欺凌。她無奈報警,可警察將欺負她的人一通詢問後,即便最終將那幾位同學開除,可她反而迎來更多的異樣目光,以及更為慘痛的欺凌。

對於陳念而言,不告密是錯,告密仍然是錯,因為最終承受欺凌的仍然是她。欺凌者不會找警察,卻會找她,警察說保護她,卻不可能全天跟著。因為,或許還要更多的陳念也需要類似的保護,警察不可能全部保護。何況,即便是保護,也需要值得保護的證據。

電影中的鄭警官表現出了這樣的兩難困境。他一方面多次找上陳念希望她信任並幫助她,而承受了欺凌感到畏懼的陳念卻也知道他不可能一直跟著她。而多次被欺凌的事實,以及需要走法律程序消耗個人時間而不能顧及高考的原因,她不能選擇信任鄭警官,只能獨自承受。


《少年的你》:脫掉書生氣飾演小混混的易烊千璽,依然值得被肯定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這大概是每個曾承受過相似欺凌的女性觀眾最渴望在那一瞬間聽到的話。這句話是陳念在遭受最為嚴重的欺凌之後,且在之前一直充當“護衛”在上下學的路上保護她的小北對她說的,她也因為這句話最終抵抗了“囚徒困境”似的詢問。

我們自然都渴望在獨自承受欺凌的時候得到這樣的保護,並聽到這樣的話,但想必我們誰也不希望自己曾經歷這樣的事,也不希望其他人會經歷這樣的事。而《少年的你》這部電影,易烊千璽借小北的口說的“不想要那樣的如果”,以及在電影結束後對“校園欺凌”現象的評價與希望觀眾重視對少年的關懷,是這部電影所表現的,以及最值得我們去知曉的意義與價值。


《少年的你》:脫掉書生氣飾演小混混的易烊千璽,依然值得被肯定


陳念與小北曾經歷的故事結束在警車經過一個高架岔口的鏡頭裡,他們那段故事的結局雖然是一起走進了監獄,卻在鄭警官的幫助下沒有因為“少年的懵懂”而走上岔道分道揚鑣。

他們在最懵懂的年紀彼此信任而最終走在一起,這大概是讓我們所有成年人都應該記住的一個道理:或許少年與成年的悲歡永不相通,但是得到他人的信任與陪伴,甚至奮不顧身地保護的人,一定是在他人遭受困難或欺凌的關鍵時刻敢於堅持內心的同情和善良去幫助對方的人!這一點任何年紀的人都相通!


《少年的你》:脫掉書生氣飾演小混混的易烊千璽,依然值得被肯定


最後說一下,《少年的你》整部電影的藝術處理都近乎完美,值得載入電影史冊!此外,易烊千璽這一次在電影中的表演也非常優秀,即便電影中有那麼多的哭戲,但每一次他都很好地把握住了情緒,並且電影中所飾演的小混混形象更是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書生氣完全脫離開來。這是如今年輕演員中少有的,可以將不同角色形象都表演的十分貼切的演員!


往期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