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誠,是心性最好的昇華

國學書舍:心誠,是心性最好的昇華。

心誠,是心性最好的昇華

俗話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君子氣定神閒,而小人則總在計較盤算。

很多人以為真正能做大事的人一定是奸邪多慮的,但是事實未必如此,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或許會有未雨綢繆的心思,有正確的謀略,但是,他們絕對不會把心思總是放在計較小利益的層面之上,更不會讓自己的心思在一得一失中算計。

與人相處,他們能做到開誠佈公,以誠為本,正所謂說做大事者不需要小聰明,而需要大智慧,也正是這樣一個道理。

心誠,是心性最好的昇華

人生的很多特質和行為,並非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能夠影響自己心性的。

就好像對於“真誠、善良”這樣一些特質而言,真誠真正的作用,並非是讓別人感受到益處,而是讓自己內心獲得一種坦然和心安。

善良也是如此,很多人總計較善良的福報是什麼,其實善良最好的福報就是善良本身。

善良並不是給別人帶來了多少益處,而是讓你的內心有一種心安,有一種不一樣的坦誠。

讓自己內心擁有美好的特質,對於自己的心性,是一種最好的負責,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最高層次的昇華。

心誠,是心性最好的昇華

《菜根譚》之中有一句話,就是評價了真誠這樣一個特質。

《菜根譚》說:信人者,人未必盡誠,已則獨誠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詐,己則先詐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信任別人的人,別人未必都會以誠相待,但至少表明你自己是誠實的;猜忌別人的人,別人未必對你狡詐虛偽,但至少說明你自己是狡詐的。

人心就是一面鏡子,照見的是自己的心性。

很多人對於自身的特性,總喜歡把特性強調於和外界的之間的關係,其實沒必要如此,做好你自己就行了。

讓自己待人真誠,讓你的內心持有一份真誠,感受那一種坦然的力量,這就已經足夠了。

心誠,是心性最好的昇華

在很久以前,鄭武公,鄭莊公,兩個人是周平王手下的卿士,周平王比較喜歡武公,並且非常信任他,想多分一些權力給武公。

這樣,鄭莊公就有一些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聽說這件事情,就對鄭莊公說:“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我從來沒有偏袒過鄭武公。”

為了證明自己的真誠,周平王還和鄭莊公兩個人“交換人質”,就是把周平王的兒子放在鄭國做人質,把鄭莊公的兒子放在周平王那裡做人質,兩個人以表真誠。

後來周平王駕崩之後,周王室想把權力交給鄭武公。四月的時候,鄭國的祭足軍隊搶收了周王氏的麥子,秋季又割走了成周的稻穀,後來周朝和鄭國就結下了仇恨。

心誠,是心性最好的昇華

他們兩個用了非常極端方式,來證明自己的真誠,但是兩人的關係也最終無法得到緩解。

《左傳》之中說: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如果誠意不是發自內心的,即便是交換人質也是沒用的。”

而真正的心誠是在於自己的內心,而非在於外界的言行。在道家的思想中,提倡的是由外到內的一個智慧,把外界的訴求以及人生與外界的關係,轉入自己的內心。

心誠,是心性最好的昇華

而我們今天所強調的核心“內心真誠”也是這樣一個道理,學著把真誠對於外界的關係,轉移到真誠對於自我人生的影響,明白這個道理,才能更好的去理解真誠。

不要總是計較真誠能夠帶來什麼,或者也不要計較真誠能對別人影響了什麼,真誠,最好的是自我心性的昇華和改變。

正所謂說:山寫照,水傳神,識吾真面目,方可擺脫得幻乾坤。

山寫照,水傳神,認知自己的真實面目,才能擺脫虛妄的世界。

心誠,是心性最好的昇華

對於自己的心情而言,找尋心性最真實的那一面,擺脫那些偽善的面目,還內心一個真誠,你的人生一定會因此生活得更好。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