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北京—東京論壇專家探討如何進一步改善日本民眾對華印象

中國網10月27日訊(記者 李明豔)26、27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五屆“北京-東京論壇”上,中日兩國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新期待”這一主題,就兩國在維護亞洲及世界和平發展中,應在政治、外交、經貿、安全、科技創新與數字經濟等領域承擔的責任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其中,於論壇開幕前發佈的本年度“中日關係輿論調查”中一項“對對方國家總體印象”的調查結果,引起了與會專家和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在對對方國家的總體印象方面,中國公眾受訪者對日本持有“較好(或相對較好)印象”的比例達到近年最高的45.9%,而日方這一數據則為15%(去年這一數據僅為13.1%)。中日雙方對彼此好感度存在近30%的差距。

近兩年來,在兩國政府的積極引導之下,中日關係逐漸“解凍”回暖。在此背景下,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兩國民眾對彼此國家好感度存在較大差異,這成為與會專家探討的焦點。

部分專家從調查內容本身分析原因。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金嬴認為,兩國受訪者的年齡層次差異與是否有到過對方國家的經歷,直接影響了此次的調查結果。就人口結構而言,中國受訪者18歲至50歲比例為75.9%,51週歲及以上為24%;日本受訪者18歲至50歲比例為46.5%,51週歲及以上為53.5%。關於是否去過、何時去過以及去對方國家的目的,兩國公眾的情況也有較大不同。中國公眾去過日本的比例(20.2%)已經超過了日本公眾來過中國的比例(14.4%),且97.5%的中國公眾是在近5年訪問日本,而日本公眾近5年訪問中國的比例僅為26.4%,比例最高的是2011年以前訪問過中國(47.2%)。此外,赴日中國人中游客居多,而日本來華人員中則是短期出差者比例更高。這些原因都導致了日本民眾對中國認識不足,對中國缺乏親近感。

另有一些專家從媒體責任和輿論環境方面進行了解讀。中國前駐日大使程永華認為,與政府層面相比,日本的學術輿論界與媒體的認識顯得更滯後一些。他們對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科技的更新和國際格局的變化缺乏積極的認知,在日常報道中對中國缺乏足夠關注,在兩國關係的報道中更願意關注一些負面消極的信息,從而導致日本民眾沒有客觀積極瞭解中國的渠道,進而造成其認識的偏差。

著名日本問題專家高洪也指出,雖然兩國關係回暖,但阻礙中日關係改善的勢力依然存在,這也使得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固化認識很難改變。即便是如今,日本仍有很多書店以專欄的形式在醒目位置陳列著許多抹黑中國、攻擊中國的書籍,這必然會給日本民眾帶來負面引導。

與會專家們一致認為,兩國民眾對對方國家的認識,尤其是日本民眾對中國的認識,既有改善的空間,也有改善的必要。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園田茂人認為,首先,日本媒體有必要反思如何改善對華報道;此外,日本政府是否能夠向公眾傳達改善日中關係的信息也非常重要。

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劉洪才認為,兩國在加強國際領域合作與政府間合作的基礎上,加強民間交流、特別是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讓他們通過實際見聞打破傳統固化的認識,擴大兩國交流中的積極因素,這是推進兩國關係進一步發展的必由之路。

日本公明黨外交安全保障調查會長佐藤茂樹表示,希望中方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在日本的影響力優勢,努力創新交流形式,豐富交流內容,進一步提高自身魅力,以吸引更多日本民眾去真正體驗中國、瞭解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