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線的第一個寒冬,舒爾茨充分展現自己的意志力和臨危不懼的品質

“最優秀的指揮官舒爾茨率領裝甲團始終站在攻擊大潮的最前端,他以無與倫比的勇猛和獻身精神,鼓舞並支援著我們的裝甲擲彈兵、炮兵和通信兵……他是所有官兵的楷模……”——曼陀菲爾


東線的第一個寒冬,舒爾茨充分展現自己的意志力和臨危不懼的品質


誠如朱可夫所言,1941年10月頭3個星期裡百萬紅軍的犧牲遲滯了中央集團軍群的東進。同時,秋雨的到來也將所有的土路和小徑都變成了泥淖的世界,德軍的整體推進已基本上等同於爬行於泥淖間的步兵的速度,裝甲部隊像蝸牛一樣步履艱難,唯一能夠運動的坦克像火車頭那樣拖拉著掙扎於泥濘中的卡車,德軍的後勤保障系統很大程度上也已癱瘓。等到11月第1個星期大地開始冰凍板結時,德軍又面臨著新的問題——彈藥油料匱乏,為數不多的坦克和汽車難以發動,大炮和重武器出現了潤滑油凍結的現象。情形剛有好轉,強勁的暴風雪呼號著降臨了,一夜之間積雪齊腰,冷風吹在身上像刀子一樣鑽心刺骨,難以言表的寒冷和低溫極大地折磨著衣衫單薄的官兵,儘管德軍仍在向莫斯科前進,但步子越來越沉重,遭遇的抵抗也越來越強。

11月16日,豐克將第7裝甲師戰鬥力猶存的單位組成了兩個戰鬥群,其中一個以曼陀菲爾的第6摩托化步兵團為核心,包括裝甲團3營、第7摩托化步兵團1部、第37搜索偵察營和第58 裝甲工兵營,另一戰鬥群則以舒爾茨的裝甲團1 營和第7摩托化步兵團餘部為核心。舒爾茨所在的戰鬥群20日抵達了斯帕斯扎洛克(Spas Zaulok) 附近的公路幹道,為進攻東南方的克林(Klin)創造了條件。距莫斯科僅90公里的克林堪稱蘇聯首都的西北大門,羅科索夫斯基的副手扎哈羅夫(F.D. Zakharov)將軍把能蒐羅到的兵力都集中到克林周邊進行防禦,包括多個獨立坦克群、反坦克炮兵群、高炮營和獨立騎兵師等。舒爾茨率自己的裝甲營和支援步兵與數倍於己的蘇軍激戰了整整兩日,在趕到克林北郊助戰的曼陀菲爾戰鬥群配合下,舒爾茨終於在23日從蘇軍防線結合部實現了突破,他坐在指揮坦克上第一個踏上了克林的街道,從而打開了莫斯科西北方向的大門。

佩戴著橡葉騎士勳章的舒爾茨

東線的第一個寒冬,舒爾茨充分展現自己的意志力和臨危不懼的品質


攝於1941年7月初,第7裝甲師的一輛坦克正在渡越別列津納河。


這一突破對戰場態勢立即產生了重大影響,舒爾茨也贏得了上級們的交口稱讚,不僅僅是因為他擊垮了數倍於己的對手,而且隨著克林的易手,莫斯科前方的蘇軍整體防線也被拉成了弓形並開始漏洞百出。西方面軍新任司令員朱可夫對克林的失守非常惱怒,曾派人調查是否應嚴懲扎哈羅夫(後者雖逃過一劫, 但還是被降為第133步兵師師長)。羅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團軍也被迫再次後撤,在距莫斯科僅22英里處固守最後一道防線。

令蘇軍雪上加霜的是,11月28日凌晨,曼陀菲爾領導的突擊矛頭以大膽突襲的方式奪取了亞赫羅馬(Yakhroma)附近橫跨莫斯科—伏爾加運河的大橋。這是莫斯科北面的最後一道主要屏障,而此處距克里姆林宮僅有幾十公里而已,曼陀菲爾不僅切斷了莫斯科的電力來源,還在運河東岸為第3裝甲集群建立了最終撲向莫斯科的橋頭堡。


東線的第一個寒冬,舒爾茨充分展現自己的意志力和臨危不懼的品質


攝於1941年11月末,第7裝甲師的步兵和裝甲車行駛在克林的街道上


不過,蘇軍第1突擊集團軍的數個步兵旅在坦克和炮兵支援下,向曼陀菲爾的戰鬥群即時發起了反撲,而無論是第7裝甲師、還是其上級第56摩托化軍,都沒有任何後備力量能夠趕來增援,曼陀菲爾不得不極其失望地在29日凌晨炸燬大橋後撤至西岸據守。此時,舒爾茨戰鬥群最後尚能運轉的坦克已開抵亞赫羅馬南面的斯捷潘諾沃(Stepanowo),負責屏障曼陀菲爾的右翼,同時與自己右翼的第6裝甲師保持聯繫。

12月2日和3日,蘇軍向斯捷潘諾沃發起了幾次試探性進攻,但舒爾茨根本不為所動,前來彙報敵情和索取彈藥的士兵甚至還發現營長正“就著火爐看書”。4日清晨,斯捷潘諾沃遭到了德軍轟炸機的誤炸,就在整個村鎮火勢蔓延之際,蘇軍大炮和迫擊炮也適時地火上澆油, 隨後蘇軍步兵在坦克支援下向舒爾茨裝甲營發起了進攻。這時舒爾茨不再等閒視之,他命令尚能運轉的少數坦克在兩翼機動和攻擊對手的坦克,不能動彈的坦克則扣緊艙蓋,由裝甲兵用機槍掃射對手坦克上搭載的步兵。時斷時續的攻防持續了一整天,舒爾茨其間還向對手可能藏身的山林發射了不少高爆炮彈,燃起的大火直到5日天明時分方才熄滅。

12月6日晨,蘇軍在莫斯科前方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反攻,目標是在拖住莫斯科正前方的德軍步兵集團的同時,重點打擊威脅最大的兩翼——北面的德軍第3和第4裝甲集群及南面的古德里安第2裝甲集團軍。朱可夫在曼陀菲爾和舒爾茨戰鬥群的方向集中了第1突擊集團軍的10個步兵旅與若干坦克營,面對對手壓倒性的優勢,曼陀菲爾和舒爾茨等戰鬥群以及右翼的第6裝甲師都開始了充滿危險的撤退。舒爾茨收到撤往克林的命令後,先下令炸燬所有無法動彈的坦克,然後趕到最可能被切斷的第4連,準備率該連官兵一起西撤。

4連此時只剩1輛IV號坦克尚能運轉,但西行了20公里後因油料耗盡也不得不將之炸燬。舒爾茨一行向克林步行撤退的過程中,除了低溫嚴寒和頂風冒雪的艱難行軍外,還時常遭到小股蘇軍從側翼和後方發起的攻擊,但總算在10日有驚無險地趕到了克林。第6裝甲師幾乎同時撤至克林周邊,該師的最後一輛坦克也在抵達時出現了故障。


東線的第一個寒冬,舒爾茨充分展現自己的意志力和臨危不懼的品質


攝於1941年11月下旬的克林附近,圖為被舒爾茨營擊毀的KV-1重型坦克


11日至12日的德軍局勢更加兇險,蘇軍第30集團軍擊潰了第1裝甲師、第14和第36摩托化步兵師後進抵克林北面,第1突擊集團軍也在追逐第6和第7裝甲師及第23步兵師的過程中抵達克林東南,從而形成了將德軍第3裝甲集群合圍於克林的態勢。第3裝甲集群指揮官萊因哈特(Georg- Hans Reinhardt)把第56摩托化軍所剩無幾的坦克湊成一個戰鬥群,命令第25裝甲團團長豪塞爾 (Eduard Hauser)上校率領這支最後的機械化部隊趕往克林東南救急。到14日時,除負責守衛克林的第1裝甲師外,包括第7裝甲師在內的第3裝甲集群其他各部均已撤離克林,第6裝甲師作為先頭已抵達斯塔裡察(Staritza)和沃洛科拉姆斯克 (Volokolamsk)之間的拉馬河防線。

在12月上旬的撤退中,舒爾茨充分地展現了自己的意志力、臨危不懼的品質和對普通士兵的感情,除親率手下的連隊徒步西撤外,他還掩護過一所收容有4000傷患的野戰醫院的後撤,使他們避免了被俘的命運。集朋友和父親角色於一身的舒爾茨不僅贏得了基層官兵的信賴,他在作戰中展示的令人信服的勇氣和指揮才能也給上級留下了深刻印象——1941年的最後一天,舒爾茨獲得了德軍的第47枚橡葉騎士勳章。

本文摘自《帝國騎士:第三帝國最高戰功勳章獲得者全傳》2018修訂版


東線的第一個寒冬,舒爾茨充分展現自己的意志力和臨危不懼的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